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份關於農業的緊急報告:2017年三成農民轉出承包地

一份關於農業的緊急報告:2017年三成農民轉出承包地

曾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中國農村人口佔總人口的80%以上,可近四十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口大量進城,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口逐漸佔據了總人口的4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超過了60%。

與人口進城這個趨勢相比,農村人口大量減少,許多地方出現了大量土地撂荒等現象,中央及時提出農村土地流轉等政策,對農村的改革與發展不可謂意義不重大。

那麼,全國有多少土地發生了流轉呢?據農業部農村經營管理處統計分析,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4.97億畝,比2016年底增長3.8%,比上年同期增長8.1%;流轉率36.5%,比2016年底提高1.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率如此之高的數據之後,是中央前段時間提出來的掃黑除惡行動,這個行動堪稱1984年嚴打以來最嚴厲的行動,當時中國在城市推出了國營企業的改革,最先開始的是國營企業的承包經營,從而開始了中國改革的過程。

這一次的掃黑除惡是不是中國另一場更深入的改革開始的前兆呢?在土地大量流轉之後,中國也具備了進行下一場農村改革的條件。劉鶴前幾天在達沃斯的演講,也提到中國即將要推出更深刻的改革方案,但現在這方案是什麼,都沒有詳細的內容出來,讓人值得期待。

近四成農戶流轉出承包耕地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4.97億畝,比2016年底增長3.8%,比上年同期增長8.1%;流轉率36.5%,比2016年底提高1.4個百分點。承包耕地流轉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轉包和出租仍是主要流轉方式。全部流轉耕地中,轉包和出租面積分別為2.36億畝和1.74億畝,合計占流轉總面積的82.5%,佔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比2016年底提高0.3個百分點;互換面積0.28億畝,比2016年底增長7.5%;股份合作面積0.24億畝,比2016年底減少1%。

(二)流轉入農戶的面積比重持續下降。2010年至2016年,流轉入農戶的面積比重由69.2%降低到58.4%,今年上半年,流轉入農戶的面積為2.83億畝,占流轉總面積的56.8%,佔比較2016年底降低1.6個百分點;流轉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佔22.4%,比2016年底提高0.8個百分點;流轉入企業的佔10.5%,比2016年底提高0.8個百分點;流轉入其他主體的佔10.3%,與2016年持平。

(三)流轉出承包耕地的農戶數突破7000萬戶。全國流轉出承包耕地的農戶達到7434.3萬戶,較2016年底增長9.5%,占家庭承包農戶總數的27.7%;簽訂流轉合同5749.1萬份,比2016年底增長11.9%;流轉合同涉及耕地面積3.5億畝,比2016年增長6.9%,流轉合同簽訂率為70.3%,比2016年提高2.1個百分點。

農民合作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納入統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64.3萬個,比2016年底增長5.3%[1]。合作社實有成員達6780.9萬個(戶),比2016年底增長5.1%,平均每個合作社實有41個成員,與上年基本持平。從調查情況看,2017年上半年合作社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各類合作社佔比與2016年持平。調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服務業合作社依次為88.5萬個、38.8萬個、9.7萬個、5.4萬個和13萬個,分別比2016年底增長5.1%、4.8%、5.8%、5.7%、5.1%。各類合作社佔比分別為53.9%、23.6%、5.9%、3.3%、7.9%,與2016年基本持平。

(二)糧食產業合作社增幅較大。納入統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糧食類合作社35.8萬個,比2016年底增長10.1%。2010年到2016年,糧食類合作社占種植業合作社的比重持續提高,由21.8%增加到38.6%,2017年上半年佔比持續增加到40.4%,比2016年底提高1.8個百分點。

家庭農場超八成土地為流轉經營

據2017年6月底對全國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48.5萬個家庭農場統計,家庭農場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家庭農場仍以種植業為主。按行業劃分,從事種植業的家庭農場28.7萬個,比2016年底增長5.9%,占家庭農場總數的59.1%。其中,從事糧食生產的16.7萬個,占種植類家庭農場總數的58.1%。

(二)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數量增幅明顯。從事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5.4萬個,比2016年底增長21.8%,占家庭農場總數的11.1%。

(三)種植業家庭農場超過八成土地為流轉經營。各類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8990萬畝,其中,種植業經營耕地面積5039.2萬畝,佔56.1%,平均每個種植業家庭農場經營耕地175.8畝。從種植業家庭農場經營耕地的來源看,流轉經營的耕地面積4066.9萬畝,佔80.7%,家庭承包經營和以其他承包方式經營的耕地面積972.3萬畝,佔19.3%。

[1] 截止到2017年6月,全國依法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合作社數量為192.1萬個,比2016年底增長7.1%。本文數據為農業部經管系統統計口徑數據。

新華社特約分析馬文峰分析評論:

1農業經營土地的流轉實現我們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和提升單位面積土地生產力水平基本手段。同時通過土地的有效流轉後可以釋放農村潛在勞動失業人員大量轉入其他產業實現的農村地區的勞動者充分就業實現勞動這收入水平的提升。推動流轉的前提必須業土地流出者勞動人口有新的的就業途徑;老年其他無勞動能力的人口有充裕的社會保障,使得土地流出者有穩定的生活保證。

2)任何土地的流轉必須建立在農戶自願的基礎上的流轉,當前一些地區存在為達到土地流轉的目標強制流轉,甚至一些地區的存在部分利益集團(實際為地方黑惡勢力)為了謀取地方土地的經營權或者為套取國家的補貼採取官商勾結強制農民的土地流轉,危及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這種現象是地方經濟發展緩慢,農業依然成為地方農村經濟主導,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立在經濟發展基礎上,當地經濟具有發達的二三產業,農業勞動和農業產業收入佔比大幅較低;老年農民享有有當地城鎮低基本公平的基本養老保障。

3)農業生產由於農業生產勞動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勞動經營的積極性對整體生產力的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農業生產必須以家庭為最基本生產單位,方可時間農業的生產最優化。從全球的是最先近的農業生產英、美、法、德、荷蘭、紐西蘭均為已經家庭為主導,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也必須以家庭為最基本生產單位。

4)農業產業的發展必須有先進發達的農業服務業做基礎,推動農村生產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家庭經營土地的規模由社會基本的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單位面積的經營收入、農業科技(生物與化學技術、農業裝備機械,信息技術等方面技術)發展與應用情況決定。

5)當前農業部門統計土地流率情況同主要農作物種植收益的成本統計的中土地成本的比重的相差較遠,農業部門土地流轉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也同統計部門的農業普查數據存在明顯偏差。政府部門做好基礎信息的跟蹤監測政府服務的最近本職能,對國家政策決策、經營者經營決策起到關鍵作用。

來源:東方艾格公司《中國糧食與農業報告(2018.2.1)》

馬文峰:北京梭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中華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推薦兩個優質公眾號

隱形冠軍研究所

「隱形冠軍」企業專註於自己的細分行業,並遙遙領先對手,是全球化時代的標準制定者,是仙股時代的市場核心力量和價值投資者未來。

特朗普警報

讀懂特朗普,才能讀懂美國。「特朗普警報」關注美國與中國政治與經濟變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做空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達沃斯閉幕演講全文:必須改革全球體系

TAG:反做空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