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爾扈特部東歸,是誠心歸順大清嗎

土爾扈特部東歸,是誠心歸順大清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簡要分析一下,土爾扈特部為何會在明末選擇從新疆出走,西遷到伏爾加河流域?100 年後又為什麼決定東歸?

1771 年,渥巴錫率部東歸,歷來被視為史詩壯舉,「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無論西遷還是東歸,都與尋求生存空間有關。

土爾扈特部是漠西衛拉特蒙古(即明代瓦剌)的一支,原游牧於新疆塔城一帶。其西遷的原因,通常的說法是,同為漠西蒙古一支的準噶爾部崛起後,企圖控制土爾扈特部,土部首領不願屈服,於 1628 年毅然率部西遷,頗有點石達開負氣出走的意思。

不過,據《滿文土爾扈特檔案譯編》記載:土爾扈特部首領、「東歸英雄」渥巴錫在歸順清朝後,曾與乾隆談到祖先 100 年前的西遷歷史,他雖然承認「我衛拉特四部不甚和睦」,但同時認為「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也是西遷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草原對游牧人口的承載能力十分有限,一旦人口增殖過快,出現大量剩餘,出路無非兩條:內部攻伐消耗剩餘人口,或者向外開拓新的生存空間。土爾扈特部不忍看到同族相殘,選擇了跑路。

當時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水草豐美,對西遷的土爾扈特牧民而言猶如天堂。土部驅逐了當地的原住民諾蓋韃靼人,將烏拉爾河以西、裏海以北的大片草場據為己有,領地橫跨伏爾加河兩岸,並與周邊大國俄羅斯保持名義上的宗藩關係。幾十年間,人口迅速增長,在著名大汗阿玉奇在位時已經發展到二十多萬人。

土爾扈特西遷與東歸線路圖

然而,好景不長,阿玉奇統治後期,土爾扈特牧場再次出現人多地狹的狀況。阿玉奇於 1724 年去世後,土爾扈特貴族爭奪汗位,陷入內亂,又引來俄羅斯人的干涉。結果,汗國從原先相對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俄羅斯人的附庸。

隨著俄羅斯對汗國控制的加深,不少俄羅斯人和伏爾加日耳曼人移居當地從事農牧業,使本已捉襟見肘的土爾扈特牧場進一步縮小,牧民大批陷入貧困,很多人被迫改宗東正教,甚至把孩子賣給俄羅斯人為奴。嚴峻的生存空間問題再一次擺在土爾扈特人面前。

1761 年,17 歲的年輕可汗渥巴錫繼承汗位後,鑒於牧場日益遭到侵奪,頻繁向當時的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出抗議。女皇不但統統置之不理,反而大量抽調土爾扈特士兵參加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並試圖削弱土爾扈特貴族的權力,這就把土爾扈特上上下下都得罪了一遍。

幾乎與此同時,從東方傳來了與土爾扈特部同文同種的準噶爾部落被清朝滅絕,伊犁一帶牧場清空、千里無人煙的消息。這對土爾扈特人無疑極具誘惑力,擺脫俄羅斯人控制,東歸故土的想法在汗國蔓延開來。

明末清初,準噶爾部崛起,成為中亞、新疆、青海、西藏地區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不斷挑戰清朝的統治權威,造成康雍乾三代西部最嚴重的邊患。1757 年,清朝徹底擊敗准部後,鑒於其叛服無常,乾隆決定對準噶爾人「全行剿滅」,加之天花疫情的助力,准部幾乎滅絕。中亞各族掀起了搶佔準噶爾牧地的熱潮,消息很快傳到了土爾扈特。

下面切入正題:渥巴錫東歸,到底是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歸順清朝,還是企圖重建獨立的衛拉特帝國?學界對此頗有爭議。

海外學者多持獨立建國說。如蘇聯學界普遍認為,土爾扈特部從伏爾加流域出走的一大原因即沙俄試圖削弱土爾扈特王公的權力,而歸順清朝等於剛出狼窩,又入虎口,絕非渥巴錫等人所願。只因東歸途中付出慘重代價,實在無力襲擊新疆,才被迫投降清朝。「新清史」學者也多持此說。

由於土爾扈特部本身留存的文字資料極少,支持獨立建國說的史料,主要來自當時俄國卡爾梅克人的口述,以及中國方面的相關史料。《清史稿》《皇朝藩部要略》等歷史文獻均明確記載了如下相似內容:渥巴錫率部到達清朝邊境後,將軍伊勒圖派人詢問來意,渥巴錫與其台吉、喇嘛計議數日後,始以投誠為詞。

中國學者則大多堅持認為渥巴錫早就深受「民族向心力和祖國文化認同」的感召,因而不辭勞苦主動歸順大清。這種觀點同樣能找到很多史料文獻上的證據,特別是大清有一位極為英明自信的乾隆皇帝,在土爾扈特尚在東歸途中,滿朝文武頗多疑慮之時,就已未卜先知,堅定認為土爾扈特部是真心歸順,而之後的歷史事實果然也全都應驗。

清、俄同為大國,土爾扈特竟棄俄投清,這是四方向化的明證,容不得乾隆不信

資料來源:《滿文土爾扈特檔案編譯》

不過,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了渥巴錫一行人後,大皇帝對當初的判斷顯得不那麼自信了。

資料來源:《滿文土爾扈特檔案編譯》

對渥巴錫東歸動機的疑慮,讓乾隆帝下決心對土爾扈特嚴防死守。

好在,土爾扈特部在東歸途中損失了大部分人口,為清朝的順利安置提供了相當的便利。剩餘部落人口被拆分安置,各部分遠遠隔開。渥巴錫最終也沒能如願以償,獲得伊犁附近的原準噶爾牧場。

清廷在平定準噶爾之後,抽調滿洲、察哈爾、索倫、達斡爾、錫伯等八旗兵丁前往伊犁等地駐防實邊,再加上哈薩克牧民爭相湧入,原準噶爾地區並沒有多少留給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空間。佟麗婭的祖先即為 1765 年遷居新疆駐防的錫伯人。

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土爾扈特特檔》記載,從伏爾加河草原出發的土爾扈特人共計三萬多戶,十七萬口人,其中,渥巴錫直屬部眾有兩萬戶,十一萬人。半年多時間裡,經歷饑寒瘟疫和哈薩克人的攻擊,最終到達伊犁河的僅剩 15793 戶,66073 人。

渥巴錫直屬部眾損失最為慘重,由於一路帶頭衝鋒陷陣,到達清朝時,僅剩 8251 戶、35909 口。這三萬多人中,貧病交加的佔了 15000 人。不久,部落又爆發天花疫情,渥巴錫的妻子、女兒、母親及五歲的幼子相繼染病死去,全家除了遠在承德的渥巴錫,只剩一個嬰兒存活。

由於擔心渥巴錫對東歸心生悔意並再度率眾出走,乾隆帝於 1773-1774 年將渥巴錫直屬部眾遷往水草豐美但遠離邊境的珠爾都斯草原(即今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1773 年冬天,隨渥巴錫遷往新牧地的僅剩 3800 戶,11336 人。渥巴錫本人於 1775 年病逝。

渥巴錫油畫像

如今,中國境內的土爾扈特總人口在 14 萬人左右,渥巴錫直屬部眾後裔約有 5、6 萬,主要生活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渥巴錫東歸時,伏爾加河西岸還有約 6 萬多衛拉特蒙古人(包含了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碩特等多部),因天氣原因沒能跟隨東歸,滯留在了俄羅斯,他們後來被稱為卡爾梅克人,目前在俄國境內的人口尚有 17 萬。

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可能有部分卡爾梅克血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成為藝人之後,我決定和哥哥斷絕關係|故事 FM
連爹媽都不知道他們可以被這麼關愛|大象公會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