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熊說史:東晉十大名將,劉裕僅排第二,第一曾挽救東晉於生死存亡之際

小熊說史:東晉十大名將,劉裕僅排第二,第一曾挽救東晉於生死存亡之際

東晉十六國,是歷史上一個比較被忽視的朝代,其實相對於同樣偏安一隅的南宋,東晉則顯得有骨氣的多,曾面臨的敵人比金國更強大,而且還多次組織北伐,從不曾簽訂任何喪權辱國的條約,同樣也有不遜於岳飛那般的千古忠臣名將,卻也沒有將其殺害,現在來看看東晉十大名將都有誰吧:

TOP、10 沈田子

人死之前是否會有特殊的徵兆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家隔壁住著這麼一位,我一直都喊他奎爺,有五十多了,身材很是魁梧硬實,是一把農活好手。

奎爺身大力不虧,扛兩麻袋玉米,都不帶腿打顫的,農村打麥子用的青石滾,雙手一抓直接就提起來了,往腋下一夾,單手攀樹,能將青石滾放在樹丫上,單憑這份力氣,三鄉四鄰的就沒有一個能超過他。

奎爺憑著這份力氣,以及自己的辛勤勞作,小日子過的很是紅火,五十多歲三代同堂,當真是身體倍棒,吃嘛嘛香,誰也沒有想到,他忽然就死了。

在奎爺出事頭天的夜裡,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奎爺的兒子石頭哥牽了一頭大牯牛,路過一個大水缸,牛頭塞進水缸里喝水,卻怎麼也撥不出來了。

我醒來之後,並沒有當做一回事,上午去三爺家玩的時候,還當笑話說了出來,當時正在喝酒的三爺,面色忽然變得很是難看,將酒杯一推,深深的看了我一眼,長長的嘆了口氣道:「七斤,這事以後不要再說了。」

我不以為然,只是不敢頂撞長輩,只好唯唯諾諾的答應了。

第二天,石頭哥和同村人喝酒,不知道怎麼的,和人打起了賭,賭注是一頓酒菜,賭的是奎爺能不能將村口老井邊的石井欄給扛起來,而奎爺不知道抽了哪門子瘋,竟然也答應了。

那石井欄四方四正,四面四根石柱子,上下兩道石條子,長寬高各有一米五左右,厚度十來公分,上面雕了些雲紋瑞獸,由於使用的時間久了,井欄內圈上被繩子磨出了一道一道的凹槽來。

總之一句話,這玩意絕對輕不了,往少里說,也得有好大幾百斤。

井欄放在那裡有些年頭了,聽說那口老井原先供養了整個村子的用水,不管有多乾旱,水位從來沒降過,後來淹死了一個女人,還是個孕婦,一屍兩命,老井才逐漸被廢棄了,但井欄仍在,井中也一直有水。

這個賭約,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都跟去村口看熱鬧,我也是其中一個,奇怪的是,當我第一眼看見奎爺的時候,總覺得奎爺的頭髮濕漉漉的,就像剛從水裡出來的一樣,面色也有點灰暗,好像有一層霧氣蒙在奎爺的臉上一般。

可在場的這麼多人,好像誰都沒有發現,只是一個勁的起鬨,除了石頭哥支持奎爺以外,沒有一個人相信奎爺能贏的。

但奎爺卻贏了!

奎爺不但贏了,還贏的很漂亮,將石井欄一直扛到了那戶人家門口,堵著人家的大門,直到那人服服帖帖的認輸了,才大笑著將石井欄扛了回去。

所有鄉親都在讚歎奎爺的天生神力,誰也沒有注意到,就在奎爺將石井欄重新放在井口上的時候,井中響起了一陣水花聲。

我卻聽到了,而且異常清晰,水花聲就像在我耳邊響起的一般。

我下意識的走到井邊,探頭向井裡看了一眼,井很深,裡面黑幽幽的,根本看不到底下的情況,就像一個準備擇人吞噬的黑洞,莫名一陣寒意從腳底升起,激靈靈的打了一個寒顫,身上的汗毛刷的一下就立了起來,幾乎將襯衫都撐離了皮膚。

我正準備退開,井中嘩啦一聲,陡然有了點朦朧的亮光,就像有人在井水下面點了支蠟燭一樣,隨即井水「咕嘟咕嘟」的往上冒,就跟開了鍋似的,好像有什麼東西想從井下鑽出來。

我努力睜大了眼睛,隱約看見在水面之下,有一道黑影在井水中快速的繞圈遊動,使井水形成了一個漩渦,黑影大約一米來長,看著有點像是一條魚,可由於光線實在昏暗,又無法完全確定。

剛看到這裡,漩渦之中,忽然升起了一片漆黑的木板,一邊寬一邊窄,看著有點眼熟,還沒來及反應過來,那木板已經迅速的升出了水面,約有兩米高,四面各有一塊黑漆漆的木板釘住,就像一個直立的盒子,就這麼立在水面上,只是大概時間久了,四周有了些許縫隙。

這一下,我看清楚了,頓時腦袋「嗡」的一聲,這分明是一口直立在井中的棺材啊!老井之中,怎麼會有一口黑色棺材呢?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而且詭異之極,導致我的頭腦有點短路,身體好像也不聽使喚了,嘴巴張的老大,卻發不出聲音來,只能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那口棺材就這麼直立在水面之上。

此時井中的亮光已經越來越強,光線竟然是從那口黑色棺材四周的縫隙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朦朦朧朧的黃光,光線很柔和,光看著這光線,就有種說不出的舒坦,兩隻眼皮子不由自主的往一起粘了起來。

就在這時,有人猛的拍了我一下肩膀,笑道:「怎麼了?七斤,是不是被我爸嚇到了啊?」

我陡然一下驚醒,回頭一看,卻是石頭哥正一臉笑容的看著我,那笑容里,滿滿的全是驕傲和自豪,分明還沉浸在奎爺扛起石井欄的興奮中。

要擺在以前,我肯定稱讚一番,畢竟奎爺這力氣真不是蓋的,可現在我哪裡有心思管這些,隨口附和了一句,急忙轉頭再向井中看去,井中早已經恢復了黑幽幽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哪裡有什麼棺材。

我急忙退到一邊,冷汗瞬間就冒了出來,不知道是自己看花了眼,還是恐怖片看多了,想像力太豐富,竟然會幻想出這麼滲人的事情,可那感覺實在太過真實,黑色棺材直立在井中的一幕,就像一幅畫一樣,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我隱約覺得,這不是什麼好事。

當天晚上,那戶人家準備了一桌酒菜,除了石頭哥和中午酒桌上的幾位,奎爺也是座上客。

這頓酒,成了奎爺最後的晚餐。

第二天一大早,奎爺的屍體被鄉親在井台邊發現了,整個人渾身濕漉漉的趴在石井欄上,腦袋耷拉著,似乎是想鑽進井裡去。

等鄉親們將奎爺的屍體放下來的時候,屍體已經僵硬了,一張臉慘青慘青的,一雙眼睛瞪的好大好大,早已渙散的瞳仁之中,滿滿的全是恐懼。

等到我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瞬間想起自己那個奇怪的夢來,以及那在耳邊響起的水花聲,還有那口直立在井中的黑色棺材,頓時就是一陣昏眩。

一切的一切,都對得上號,奎爺臨死時的姿態,像極了夢裡那腦袋鑽水缸里拔不出來的牛,而石頭自然就是那牽牛的人,要不是石頭哥和人打賭,奎爺也不會死,那口棺材,自然是象徵著奎爺的死。

可奇怪的是,為什麼會是我夢到呢?井水中的黑影是個什麼玩意?為什麼就我看見那口棺材了呢?

但我什麼都沒說,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別說別人了,我自己都更傾向與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覺。

這事並沒有就這麼過去!

有時候,老天爺也挺不厚道的,雪上加霜的事沒少干,而且,總是喜歡逮著一家人往死里整,不整的家破人亡決不罷休。

人死入土安葬,各地大多如此,tian葬之類的畢竟是少數現象,我們這原先都是肉身下葬,後來執行了火化政策,葬的只是骨灰,可即使是火化,也會換上一套嶄新的壽衣,放入棺木內,擺在靈堂里供親友祭拜三天,然後才送去火化,入土為安。

可就在給奎爺換壽衣的時候,又出了一件怪事。

奎爺不肯閉眼!

不但不肯閉眼,還眼淚嘩嘩的流,順著兩邊眼角往下淌,將壽枕都打濕了一大片。

看到這個情景,家人自然是傷心欲絕,鄉親們就討論開了,有說奎爺放心不下家人的,有說奎爺有心事未了的,也有人說奎爺死的不甘心的,議論紛紛。

當下石頭哥就請了老太爺來,老太爺七十多了,輩分極高,當了一輩子赤腳醫生,全村就沒有沒受過他老人家恩惠的,可謂德高望重,當下也不推辭,到了靈堂,上前說起了慰靈詞,無非就是村上父老鄉親,會照顧他家人的,石頭哥也成家立業,後繼有子了,讓奎爺放心閉眼的話。

慰靈詞說了一遍,伸手將奎爺的眼睛閉了起來,手指剛一離開眼皮,眼睛立刻就睜開了,眼淚水反而流的更多了。

老太爺無奈,只好又絮絮叨叨的說了一番,可依舊無用,只要手指一離開眼皮子,奎爺的眼睛立刻睜開,雙目流淚不止,等到第三次睜開的時候,已經流起了血淚來。

死不瞑目,血淚長流!

雖然大家都說不出道道來,可稍微有點見識的都知道,這絕對不是好兆頭!所有人都慌了起來,甚至有平時關係不怎麼親近的,都找個借口離開了。

我更是渾身發冷。

就在這個時候,三爺來了。

三爺是我父親的親弟弟,比父親小五歲,今年也三十有九了,和父親長的很像,只是看上去很年輕,就像三十剛出頭的人。

但性格一點都不像,父親仁厚,每天臉上都掛著微笑,在村裡人緣相當好。三爺卻有點孤僻,除了和我家親近,和村上鄉親從不來往,平時話很少,喜歡一個人喝悶酒,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還看見過他好幾次都站在村口看著遠方發獃。

我一出生時,三爺並不在家,我出生時七斤整,所以乳名就叫七斤,一直等到我九歲生日那天,三爺才從外面回來,給我取了個正式的名字,叫徐鏡樓,取自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兩句詩詞,很有點意境,可鄉親們還是習慣叫我七斤。

三爺回來後,就住在祖屋裡,深居簡出,也不見他勞作,卻也不缺吃喝,不管誰家婚喪嫁娶,從來都不走動,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竟然來到了奎爺的靈堂。

可三爺一進門,滿靈堂的人,刷的一下都閉上了嘴,就像嘴巴都貼了封條一樣,一個個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絲怪異來,靈堂里的氣氛,猛的一下凝重了起來。

我有點奇怪,鄉親們這種態度,讓我很不明白,雖然三爺平時不怎麼搭理人,可也沒惡劣到這種地步,怎麼今天一出現大家都這個模樣呢?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老太爺上前一步,面色一沉道:「三子,你來幹什麼?」

老太爺輩分極高,這麼喊三爺很正常,可這語氣卻極不友善,簡直就是赤luo裸的趕人了,就連我的臉,都燙了起來。

三爺陰著個臉,抬起眼皮子來,冷冷看了一眼老太爺,也沒搭理,直接走到奎爺的屍體旁邊,一伸手就按在奎爺的雙眼之上,沉聲說道:「老奎啊!放心去吧!你一輩子也沒做過什麼缺德事,老天爺不至於斷了你家香火,有我在,保你不會絕後。」

一句話說完,雙指一收,轉身就走,幾步出門而去。

說也奇怪,三爺這莫名其妙的一句話說完,再看奎爺,血淚也停止了,眼睛也閉起來了,蒼無血色的臉上,甚至露出一絲寬慰的神情來。

三爺一走,靈堂里立刻響起了議論聲,就沒有一個是說三爺好話的。

我的好奇心,卻被釣到了嗓子眼!

太多的疑問了!奎爺死不瞑目,血淚長流是怎麼回事?三爺對奎爺屍體說的話,老太爺不是沒說過,可一點用沒有,為什麼從三爺口中說出來,奎爺就閉眼了呢?為什麼大家對三爺都這個態度?

當下我立即轉身追了出去,我並不是一個能沉得住氣的人,得找三爺問個明白。

剛到靈堂門口,奎爺家的大黑狗忽然躥了出來,對著我的腿肚子就是一口,我本能的一躲,腿是躲過去了,可褲子卻被那大黑狗撕破了一道口子。

我氣的抬起一腳,將大黑狗踢飛了出去,剛要責罵,那大黑狗扭頭就跑。

大黑狗剛一開跑,奎爺家就鬧開了,什麼雞鴨鵝、豬牛羊,一樣不落,全都瘋了一般,大黃牛將牛繩都掙斷了,一起往外跑,攔都攔不住,一時間雞飛狗跳,豬走牛奔,一股腦兒向村口涌去。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靈堂里的鄉親們,石頭哥也出來了,一見這場景,急忙上前抓住半截牛繩,想將牛拉回去。

一頭牛有多大勁,發起瘋來,人怎麼可能拉得住,一掙就將石頭哥拉倒在地,拖出幾步遠,石頭哥手一松,大黃牛就奔了出去。

大家全都跟了上去,我也心中納悶,急忙跟了上去,一路跟到了村口,那隻大黑狗最先到達,一縱身躍過石井欄,直接跳入了老井之中。

緊接著那黃牛也跳了下去,雞鴨鵝豬羊什麼的全都鑽過石井欄,一個接著一個跳了下去,就跟下餃子似的,噗通噗通直響。

我頓時傻眼了,不知道怎麼個情況,忠犬殉主的事,我倒是聽說過,大概是七幾年的事,田地剛分到戶沒多久,隔壁大隊有個孤寡老人養了條大黑狗,老人過世之後,那大黑狗趴在墳邊不吃不喝,活活餓死了,村上人念其忠義,就將那大黃狗埋在了老人的墳邊。

當時條件並不好,雖然不至於挨餓了,可也沒多少葷腥,就有兩個青皮趁夜將大黑狗扒出來給吃了。那個年頭,煮一大鍋狗肉的香味,能飄一個大隊,哪裡瞞得過去,結果就被人發現了。

這可不得了,大隊長親自帶人將兩個青皮給捉住了,綁在大柳樹上,就用柳樹條抽,抽了整整幾個小時,抽斷了幾十根柳樹枝,才給放了,還責令兩個青皮將狗皮給埋回了原處。

過了幾天後,其中一個青皮的身上,忽然長出了一撮一撮的黑毛來,像極了黑狗毛,而且兩邊的牙齒也開始變長,嘴裡還直流涎水,眼睛都冒綠光,見人就追著咬,鄉親們無奈,把他綁了起來,當天就死了,死的時候,渾身都長滿了黑毛,家裡人也沒敢留屍設靈,直接拖去火葬場燒了。

另一個則瘋了,整天在村子裡喊:「世風日下,人不如狗!」喊來喊去就這兩句,過一段時間之後,就不知道去哪了。

所以說,黑狗殉主,我還可以理解,可這些雞鴨鵝牛豬羊湊的哪門子熱鬧?

剛想到這裡,老太爺的聲音就響了起來:「作孽啊!這是要全部拉去填井陪葬啊!三子,徐家三小子呢?你惹出來的禍,你自己扛著,別禍禍鄉親們吶!」

我聽的一愣,這關三爺什麼事?

剛想到這裡,石頭哥已經拿了一捆繩子來,喊鄉親們道:「都來幫幫忙,把東西撈上來。」

這些東西是石頭哥家的全部家禽家畜了,那豬都兩百多斤了,眼瞅著就能賣錢了,還有牛羊什麼的,給誰都得撈上來,死了也能殺點肉出來。

可就在這個時候,三爺的聲音忽然響了起來:「不要撈了,老奎要帶走,就全讓他帶走吧!帶走些禽畜,總比帶人走要好。」

話音一落,三爺已經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對老太爺冷冷的看了一眼道:「老太爺,人不是這樣做的。」

一句話出口,老太爺的臉上忽然一僵,隨即手中拐杖猛的一頓道:「罷罷罷!我老了,你們折騰吧!」一句話說完,忽然抬頭看了我一眼,目光中,流露出一種說不出的複雜神色來,轉身站到了一邊,不說話了。

石頭哥卻喊了起來:「三爺,你就別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了,這麼多的家畜,牛羊都在裡面呢,一半的家當了,來來來,大家搭把手,將我放下去,我將繩子繫到牛羊身上,你們給拉上來。」

石頭哥說的也是實情,在我們鄉下,糧食是一半的收入,家畜是另外一半的收入,所以我立即走了過去,準備幫忙。

可話剛落音,老井之中,忽然響起了一陣水聲,嘩嘩直響,隨即雞飛狗叫,頓時如同開鍋了一般,大家急忙圍了過來,都想看看是怎麼回事。

我當時正好在井邊,一轉身探頭一看,就看見井下忽然亮了起來,豬狗牛羊雞鴨鵝都擠在井下,一個個拚命扒著井壁向上撲騰,像是十分恐懼。

可井壁上生滿了綠苔,滑不留手,又是直上直下,陡峭無比,哪裡扒拉得上來,隨即嘩啦一聲,所有的東西一起沉了下去,只留下水面上一道一道的水紋。

緊接著亮光消失,井下又恢復了黑幽幽一片,等鄉親們圍上來的時候,已經死一般的寂靜了,就像跳進井中的那些東西,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

我頓時傻眼了,這些東西哪去了?難道說在這井下,住著個龐然大物,一口將這些東西全都吞了?

石頭哥也看見了,一張嘴張的好大,直愣愣的盯著井中半晌,終於緩過魂來,將井繩一收,一句話不說,面色鐵青,轉頭就往外走。

可他剛轉身,外面就有人氣喘吁吁的喊道:「石頭,石頭,不好了!不好了!奎爺......奎爺跑了!」

這一聲喊的,可炸鍋了!

奎爺已經死了!在場的人幾乎都看見過奎爺的屍體,絕對是死的不能再死了,死人怎麼跑?

人群頓時全部向奎爺家的方向涌去,這說白了,就是詐屍了,誰都想去看看,我也一樣!管住微星工種浩gif806看後續精彩故事。

可我剛想隨著人群移動,胳膊就被人一把抓住了,一個聲音在我耳邊響了起來:「你小心徐關山,很有可能要對你下手了。」管住微星工種浩gif806看後續精彩故事。

沈田子在劉裕起兵時參劉裕軍事,409年,沈田子隨劉裕北伐南燕,其時他率偏師與龍驤將軍孟龍符擔當前鋒,並於臨朐四十里外的巨蔑水與公孫五樓所率的南燕軍作戰。當時孟龍符初戰即擊退燕軍,奪得水源,但不等上隨行騎兵就輕率追擊,最終戰死。由於沈田子力戰,終擊破南燕軍。410年,劉裕成功滅南燕。

後來隨劉裕回軍平盧循之叛,劉裕大治水軍,並命沈田子加振武將軍,與建威將軍孫處率兵三千,循海路襲擊盧循於廣州的根據地番禺。由於盧循留守番禺的守軍並未部處海防,且孫處到時正遇大霧,故此孫處於到達即日就攻陷了番禺。沈田子隨即又領兵進攻嶺南各郡。

416年,劉裕北伐後秦,命沈田子與傅弘之同率別軍進軍武關。沈田子率一千多偏師打敗了後秦皇帝姚泓親率的大軍,隨後與劉裕派來支援自己的沈林子一同追擊,其時沈田子更圖窮追姚泓至長安,但因沈林之勸阻而作罷,但其時關中各郡縣都望風向晉軍歸降了。不久長安城陷,姚泓出降,後秦滅亡,沈田子獲授咸陽、始平二郡太守。但因擅殺王鎮惡,後被處死。

TOP、9 溫嶠

溫嶠出身太原溫氏,司徒溫羨之侄。初授司隸都官從事,入劉琨幕府積功至司空左長史。西晉滅亡後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在東晉歷任顯職,與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他先後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官至驃騎將軍、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

綜觀溫嶠一生,主要政績在西晉末東晉初的動亂年代。南下之前,他輔佐劉琨治理并州,抵禦前趙,盡心效力,疲於奔命。南渡之後,曆元、明、成三帝,平王敦、蘇峻兩次叛亂,內涉中樞,外任方鎮,為東晉王朝的創立和鞏固,立下了豐功偉績,充分地顯示出他出將入相、文要武備的過人才幹,誠為挽狂瀾於既倒的國之勛臣。

TOP、8 朱序

朱序是西蠻校尉、益州刺史朱燾之子,出身將門,累遷鷹揚將軍、江夏相。366年,平定司馬勛之亂,因功升任征虜將軍,封爵襄平縣開國子。369年,大敗前燕將領傅末波。374年,調任兗州刺史。當時吳興郡長城縣人錢弘聚眾作亂。朝廷以為中軍司馬、吳興太守,前往平定叛亂。

377年,擔任南中郎將、梁州刺史等職,鎮守襄陽。378年,前秦攻打襄陽,朱序率軍固守。379年,前秦攻克襄陽,朱序詐降,苻堅以為度支尚書。383年,淝水之戰中,朱序暗助晉軍,大敗前秦,投歸東晉,歷任龍驤將軍、琅邪內史、豫州刺史等,屯兵洛陽。

386年,朱序派兵討伐叛晉的丁零首領翟遼,歷任兗青二州刺史、都督司雍梁秦四州軍事、雍州刺史等。390年,擊敗翟遼,大敗西燕皇帝慕容永。393年去世,追贈左將軍、散騎常侍。

TOP、7 劉牢之

劉牢之自幼生長於尚武世家,曾祖劉羲,以善射跟隨晉武帝,歷任北地、雁門太守;父親劉建,有將才,官至征虜將軍。劉牢之面色紫赤,鬍鬚雙目生得奇異,性格深沉剛毅,為人足智多謀。最初應謝玄之募入北府兵,為其參軍,後以功升鷹揚將軍、廣陵相。

淝水之戰時,率五千精兵在洛澗大破梁成,在苻堅敗後率軍攻陷譙郡,因功晉陞龍驤將軍、彭城內史,賜封武岡縣男。後奉命救援苻丕,為慕容垂所敗,被召回,此後又平定了多處叛亂。王恭第二次起兵時,劉牢之答應司馬元顯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後接管兗、青、冀、幽、並、徐、揚七州及晉陵軍務。又率兵屢破孫恩,最終將其驅趕斬殺。

後拜前鋒都督、征西將軍,兼江州刺史,討伐桓玄。又聽從何穆建議再次倒戈,致使司馬元顯被殺。桓玄掌權被削奪兵權,拜征東將軍、會稽太守,劉牢之在部下離散,誤以為其子被害的情況下,自縊而死。

TOP、6 陶侃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311年,任武昌太守。313年,任荊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曾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

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劉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TOP、5 王鎮惡

王鎮惡是前秦丞相王猛孫,年少時因前秦敗亡,關中擾亂,隨叔父王曜南投東晉,客居荊州。好讀兵書,長於謀略,處事果斷。王鎮惡初為臨澧令。409年,為東晉中軍將軍劉裕所賞識,任行參中軍太尉軍事,參戰頗多。412年,轉參軍事,加振武將軍,奉命為前鋒,偽稱劉毅從弟劉藩赴任兗州,乘船西攻荊州,襲破江陵,擊滅劉毅。

416年,奉命與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前鋒北伐後秦,戰無不捷。克洛陽後,見後秦發生內亂,遂乘機趨潼關,次年三月克潼關。秦兵後退據險固守,與晉軍對峙。晉軍乏糧,眾心疑懼。王鎮惡親至弘農說服百姓送義租,使軍中有食。後又領水軍溯渭水西上,於途中擊敗秦將姚強、姚難;旋又乘蒙沖小艦至渭橋,棄船登岸,任舟楫衣糧一併逐流而去,以此激勵部下立功。

王鎮惡身先士卒,眾亦奮勇拼殺,克長安,滅後秦。因功進號征虜將軍。劉裕南歸後,奉命輔佐其次子桂陽公劉義真鎮守關中。418年,被中兵參軍沈田子謀殺(也難怪王猛不肯南下輔佐東晉了)。

TOP、4 桓溫

桓家是東漢大儒桓榮之後,可謂名門,但是後來沒落;到桓溫父親桓彝時期,率家族南渡,交結名士,躋身江左八達之列,並「志在立功」,曾與明帝密謀平定王敦之亂,使得家族地位有所上升。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並襲父爵為萬寧縣男。

後來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並領護南蠻校尉,掌握了長江上游的兵權;並以平定蜀地之功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累累。後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願。

但由於桓溫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實現。死後謚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後,追尊為「宣武皇帝」。所以桓溫的名聲,一直都不好。

TOP、3 祖逖

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祖逖的經歷與岳飛何其類似?但是結局比岳飛好一點,不是被皇帝所殺,而是憂憤而死,其實這比岳飛似乎要高一個境界。

TOP、2 劉裕

劉裕是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稱。

雖然劉裕天縱奇才,但是終究沒有謝玄那般「淝水之戰」的千古傳奇戰役留名,而且所依仗的「北府軍」也是謝玄所訓練的,所以落謝玄一籌,應該是沒太大疑問的,至少在軍事上,劉裕可能略遜謝玄一籌。

TOP、1 謝玄

謝玄是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

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淝水之戰中,謝玄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用計使前秦軍後撤致亂,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384年,率兵為前鋒,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

388年,謝玄去世,年四十六。獲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獻武」。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北宋時期的各種追封中,謝玄也在其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察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TAG:洞察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