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春—百草回芽

立春—百草回芽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900多年前,蘇軾過立春時寫下這闕詞。

古時,立春之日民間有「鞭春」「打春」的習俗,就是鞭打用土做的春牛,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新一輪農業周期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景。打春,盛行於唐、宋兩代,最早來自皇宮,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志》中說:「立春之儀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古時農業靠天吃飯,一家老小全指著老天爺,因此賦予立春民俗以祈禱之義。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

立春的「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已開始之意。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在每年的公曆2月4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立春,意味著春季的開始。此時太陽黃經為315°。

立春三候,我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

一候 東風解凍。

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 蜇蟲始振。

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三候 魚陟負冰。

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春耕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

立春踏青宜養肝早起晚睡泡腳眠

防疫將息乍寒暖春捂養陽防春寒

制怒怡情好心態寡慾避風似神仙

立春節氣,萬物復甦,大氣乍暖還寒,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人容易患病。此時養生要以養「陽」為主。為了與大自然生髮的春氣相呼應,宜多到戶外踏青遊玩,不僅使身體得到鍛煉,而且使心情得到放鬆;在起居方而應做到晚睡早起,睡前泡腳;穿衣重視防風保暖,不可過早脫掉棉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抑鬱發怒以利於養護肝臟。

立春時還應經常按摩肝臟和脾胃,具體方法是:

一、雙手平舉,單腳站立,輕輕踞起腳跟,保持3-5秒後放鬆腳跟,一隻腳做5次,再換另一隻腳,如此循環3-5min,感覺頭腦清醒即可。

二、雙腿跨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向前方,維持身體的重心,讓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掌心向內,舉起右臂,盡量貼近耳後,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帶動身體向左側卜壓拉伸,細心感受右側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彈壓15s後,換另一側重複此動作。下壓時不要勉強,有輕微緊繃感即可。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立 春 保 健 六 字 訣

-- -- 調腸健胃保健康

°調:調節飲食。人過中年以後,胃腸功能降低,春季飲食應以溫、軟、淡、素為宜,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及腸道排泄。

°飲:每天早晨起床之後,喝一杯淡蜂蜜水,給身體補充水分又滋潤腸胃,預防便秘。然後再喝杯白開水,繼續沖洗腸胃。每天至少要喝8至10杯茶,並堅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時飲杯白開水。

°排:注意早晨定時排便,不拖延時間,使腸中常清。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以保持清潔。

°動:春季注意堅持適度運動,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利於升清降濁。早上念佛禮佛,也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

°揉:專家指出,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呼:春天來臨,每日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鐘,使小腹、腰背部有發熱感覺,這有助於更加徹底排除體內糟粕,以助陽氣生髮。

立春節氣 養生六原則

早起早睡以養肝——《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防止舊病春複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不要過早減冬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每天梳頭百餘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適度進補少吃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多吃薺菜和蘿蔔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蔬菜,少食辛辣之物。薺菜、蘿蔔是春天柔肝養肺的健康食品。

立春之後,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煮粥食用。

民間諺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這種養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大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也就是說,立春以後的睡眠,應遵循「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但晚睡也要有個度一般不能超過23點,起床時間可比冬季稍晚些。

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捂」要恰到好處。一般日平均氣溫未達到10℃時就需要「捂」,捂的重點部位應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預防感冒的發生;「捂」腹部可以保護脾胃,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捂」腳可預防「寒從腳卜起」,保護人體陽氣。防止腳冷除了要加強腳部的保暖以外,還可多採用泡腳的方法。足為腎之根,泡腳可溫腎陽。

大氣剛剛轉暖,各種致病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加快。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應盡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勤開窗、常通風。

市區地址:十堰市上海路55號大美盛城一期香榭麗花園1幢-2-6

西神道全真觀路線:六里坪官山路口行駛12公里至——朵峰林場(全真觀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左拐路口上山行駛14公里——全真草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當逸事 的精彩文章:

TAG:武當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