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脊滄桑》擦石口長城極關遜險——耷拉邊之謎

《龍脊滄桑》擦石口長城極關遜險——耷拉邊之謎

30

1

書名:

龍脊滄桑——行走懷柔古長城

作者:

於書文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擦石口長城極關遜險

02

耷拉邊之謎

耷拉邊是一段非常奇特的長城。走在擦石口長城上,遠遠的就可以望見這段「半截子長城」,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因為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因此當地人俗稱「耷拉邊」。

按說 1 公里的路程,誰都可以不屑一顧地走完。然而在耷拉邊,要想走完這 1 公里距離,絕非輕而易舉的事情。首先是坡度陡,落差高,直線落差達 258 米。這還不算,斷頭「獨眼樓」處於危崖之上,四周無路,還要重新折返。而長城上遍布著樹叢荊棘,稍不留神,尖利的針刺就會傷及身體。

耷拉邊長城的「玉石樓」、「文字磚」是兩處鮮明的特徵。

那天天熱,出了不少汗,我坐在玉石樓內休息了很長時間,才緩過勁兒。

這是真正的玉石樓。之所以稱為玉石樓,是因為其用材與絕大部分長城敵樓不同:樓基、拱門、箭窗、台階都由漢白玉石建成,東西拱門上方的三塊石條雕刻著雲紋,其餘的二橫二豎 4塊石條雕刻著水紋。樓內也非簡單的通道方式,而是在中央有一個大廳,像是將軍的辦公室。二層樓櫓的側牆上還遺留有一完整拱門,實為少見。

玉石樓和附近的二號樓,均各自設置了二扇通風窗,工藝相同。與眾不同的是,這兩座敵樓的 4 個通風窗造型為鏤空雕飾,這在其他長城的敵樓上絕無僅有。

有人曾把玉石樓和御史樓混為一談,認為御史樓是玉石樓的諧音,其實兩座敵樓具有根本的區別,地點不同,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

我在耷拉邊的城牆上驚異地發現了文字磚,清晰的戳印著「左部」。一處、兩處,多到數不清楚。箭孔上的磚大部分戳印著「左部」,鋪地方磚上偶而發現「中部驗訖」字樣,並不多。經過四百餘年的風雨洗禮,很多磚上文字依然清晰可辯。觸摸年代久遠的字跡,讓人不覺油然而生懷古之情。

這些罕見的文字磚到底傳遞著什麼信息呢?我認真查閱了長城碑文,終於在《大榛峪西大樓修城碑》上找到了答案。碑文記載:「山東右營春防軍士三千名,內除雜流火兵四百名,實在休工軍士二千六百名……左部千總萊州衛指揮僉事滕繼光,中部千總靈山衛指揮使李輕,右部千總鰲州衛指揮使唐世楨。」可見「左部」、「中部」「右部」均為右營春防軍番號,其中「左部」、「中部」參與了耷拉邊長城的修建。

站在耷拉邊上向東望去,山下的要塞便是擦石口了,對面的高聳的山峰上是箭扣段鷹飛倒仰和天梯長城。而隱約從溝底擦石口到鷹飛倒仰有一段時斷時續的坍塌石牆,半山腰上還有一座毛石壘砌的圓形烽火台。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擦石口古長城。

耷拉邊盡頭「獨眼樓」,深入擦石口腹地,果然險要。獨眼樓孤懸山谷一側,對面山峰,巨大的巉岩凸起,有如嘯天猛虎,虎首昂然朝向著名的鷹飛倒仰。

讓人感到費解的是,這段長城向東南方向僅延伸了 1000 米的距離,就戛然而止了。從地勢上看,耷拉邊兀自向長城防線之內延伸,也就是關內方向,似乎與抵禦外侵的功能並不存在任何的關聯,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長城已經沿外圍構築了一條完整的防線,還有必要甩出這麼一段多餘的部分嗎?耷拉邊,一直流傳著修錯的說法。因此,這段長城又被當地人冠以「錯長城」、「修錯邊」的稱謂。

耷拉邊真是修錯的長城嗎?爭論歷來有之。當地人傳說,萬曆年間修建這段長城的時候,因為地形勘察有誤,沒修多遠發現方向不對就停止了。據山下沙峪村的村民介紹,這段長城當年本來打算修往「北京結」所在的小火焰山上,但是修到這裡,因為山高地險,發現無法再往上修,因此不得不改變線路,由開始的耷拉邊改成了後來的擦石口長城段;也有學者分析,耷拉邊看上去十分完整,明顯不像修錯的長城,一旦外長城失守,這裡作為內長城關鍵部分,將起到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作用。但是,這些觀點都因為無從考證,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此,耷拉邊也就成為了一個長城不解之謎。

排版:明美琪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水懷柔 的精彩文章:

TAG:山水懷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