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之另一件玉琮的前世今生

《國家寶藏》之另一件玉琮的前世今生

剛剛結束的《國家寶藏》去了我最、最、最熟悉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開始我十幾年博物館之旅的第一站:浙江省博物館

《國家寶藏》中第三件國寶由 90後周冬雨化身大祭司守護的這件玉琮前世故事雖然設計的合情合理,但是演繹的並不太過癮。

其實玉琮出土的數量並不算少,在我的故事裡講述的這件玉琮,不是浙博的這件鎮館之寶「琮王」,而是另外一件。

——————————————————————

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地球上有數千個人類文明。但到了公元前2000年,這個數字已經只剩下1000多個。消失的人類文明比留下的要多的多,其中有一些已經存在地球幾千年並且其文明程度還非常高。但是如果不是和公元79年一夜之間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一般,那為什麼這些文明程度更高的部落會突然神秘消失呢?

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就是其中一個。

凌晨,天還未亮整個部落都在黑甜的夢中。一場大火突然在人工營建的台城上燃燒起來,首領跑到安全的空地上指揮部落中的平民和奴隸進行救火。台城上雄偉和氣派的房屋內大量木柱樑架更是助長了熊熊烈焰,把夜幕中的天空都照的通紅。

清晨隨著大雨傾泄而來,火勢得到了控制。有的樑柱倒下,掉入四周的壕溝。土坯牆都倒塌了,散亂的土坯都被燒成了磚紅色。

首領分組安排清理廢墟,把燒過的碎土坯運走,鋪在台城陡坡邊緣,並加以層層夯築。

萬幸大火併沒有燒掉所有的建築。部落的首領、大祭司和貴族們聚在離火災遠一些的剩餘房屋裡商議。一致認為是因為溝通天地、人神的禮器玉琮製作太慢而引起了天神的憤怒,給部落帶來這一場大災難。

而原先製作玉琮的幾個平民工匠更是得到了天神的懲罰,都在火災中死亡。於是他們決定加派十六個技藝精湛的工匠分組,日夜不息打造這件精美的神人獸面紋玉琮,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敬獻給天神以平息他的怒火,不再降罪給部落。等到祭祀結束之後再開始重新修建台城上被燒毀的屋宇。

這件玉琮由就地取材的玉料製成,內圓外方。內圓象徵天,外方象徵地,中有穿孔代表了溝通天地的通道。

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眼睛呈飽滿的杏仁形,眼珠較大,鼻部刻划出鼻翼,如同在祭祀時大祭司口中不斷重複念誦咒語時的模樣!

玉琮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

1987年瑤山M7:34

良渚博物院收藏

工匠們固定好玉石,使用燧石石片、砂石(石英或者金剛砂)等工具進行切割、成形、穿磨,用弓弦帶動砂輪,放大手段讓工匠看清細部等技術。

最後拋光完工那天,神人獸面紋玉琮散發著一種莊重、神秘、肅穆之氣。

祭祀儀式在不遠處8米高的人工堆築長方形土台上舉行。

建造人工土台需要把山頭削平,從山下運來三色土,築成層層相套的方塊,外面貼築石頭護坡,人工裁彎取直、填平補齊而成。正中央是高聳的玉琮,四周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玉璧和刃部厚鈍的石鉞。土台的東面一紮扎束好的稻穀,正在進行焚燒。大祭司頭帶玉制三叉器帽,頸上長串玉管,手握玉鉞權杖。在儀式開始之前下令將這十六個工匠活埋在土台正東方,以平息天神的怒火。

「就是因為你們貴族階層對部落中絕大部分人濫用權力、挑起戰爭、財富分配不均,過渡佔有稀缺資源等種種行為才造成了神靈的怒氣,降罪於我們部落引發了這次大火災,這和下面跪著的工匠跟本沒有任何關係。大家不分晝夜製作玉琮結果最後卻成為了無辜的祭品!把責任推卸給工匠,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騙局!」其中一個工匠的兒子,從人群中站了出來進行大聲指責。大祭司在盛怒之下,下令把這個藐視神權,膽大妄為並且說慌的工匠之子一起進行活埋。事情很快就得到平息,而祭祀儀式也如期舉行。

土台上的人群默不作聲,到是像被捏住了後頸,一個個伸長了脖子。

是的,社會權力常常最能體現在對特定資源的控制和使用上。在良渚文化中,對玉石手工業經濟的控制,即是社會權力的表現,也是社會權力的來源。對玉石資源獲得、製作、使用、分配、直接控制和大量消費,使之成為良渚文化的權力中心。

這個時代好像過去了?但真的已經過去了嗎?

去年十月回家,剛好碰到浙江考古隊的一個良渚遺址現場(從現場出土情況,應該為良渚文化其中的一個玉器加工作坊)。拍下幾張照片,分享給大家!

後記:

良渚在歷史上原屬錢塘縣,其得名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成書於民國年間的《杭縣誌稿》即雲「宋有良渚鎮」。「良渚」的意思為側面形狀如半個波浪的美麗小洲。

良渚文化玉器的刻紋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種是淺浮雕結合陰線刻劃,這是最盛行的方法;

第二種是純粹的陰線刻劃,線條纖細淺顯;

第三種是透雕結合陰線刻劃的鏤雕。淺浮雕可通過研磨減地的手段獲得,透雕是鈷孔結合線切割完成的。陰線刻劃的工具有說是鯊魚牙齒(有出土,良渚博物院有收藏),有主張是燧石,也有人認為是天然金剛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物件兒 的精彩文章:

大明·正德爺的彩瓷,和他的故事(下)
19世紀新古典主義——安格爾

TAG:老物件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