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人給斟酒倒茶時,不能隨便用手扣桌子,或源於乾隆下江南的講究

別人給斟酒倒茶時,不能隨便用手扣桌子,或源於乾隆下江南的講究

日常生活中,下館子或者去茶樓,肯定要先沏一壺茶潤潤唇。在一些講究的地方,你會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後生給長輩倒茶斟酒的時候,老人們總是會用手指敲桌,用來表示謝意。不過,有人模仿老人的做法,也扣桌子表示禮節,卻引來呵斥和恥笑,這是怎麼回事?

倒茶引出的新禮儀

民間傳說,乾隆曾經到江南微服私訪,某次他跟一幫大臣到餐館吃飯。因為是微服私訪,不能擺出皇帝的儀仗跟大臣分桌,於是君臣同坐了一張桌子。跟皇帝同桌,本已經算是無禮的大罪,大臣們內心都很惶恐。可沒想到,乾隆玩得高興,一時興起,居然拿起了茶壺,給在座的愛卿們斟起了茶。

乾隆一點都不介意,挨個杯子倒茶,可大臣們後背都叫汗給打濕了,當今皇帝親自給你倒茶,這要叫御史知道了,肯定有悖倫理,斬立決的大罪。這一干人頓時沒了辦法,這時候肯定不能跪倒謝恩,暴露了皇帝身份是小錯,攪擾了皇帝興趣可是大錯了。皇帝慢條斯理地挨個倒茶,大臣們唯唯諾諾,嘴裡嘟嘟囔囔道謝,一個個互相遞眼色,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有個人靈光乍現。

這位大臣瞅準時機,當乾隆給他倒茶時,這位仁兄忽然攥起食指和中指,敲了兩下桌子。其餘人看到這做法,趕緊有樣學樣,都在桌子上叩手指,乾隆卻一下摸不著頭腦了,他要問問怎麼回事。當事人趕緊給乾隆解釋一遍,這是用手指在給皇帝行禮——兩根手指攥起來,關節是彎的,以示下跪,用手叩桌是「叩手」,諧音「叩首」,也就是下跪叩首,謝主隆恩。這些當官的可真是三十六個心眼,七十二個轉軸,沒人比他們更機靈。不過,這事到底是個傳說,可靠性不足。除了禮貌,有人說扣桌子是一種挑釁,也有說扣桌子算是拍馬屁,來看看具體案例。

南北方習慣大不同

在漢語里,大家感嘆某種卓越的東西,常用「擊節叫好」這個詞。叫好,大家都知道,這個「擊節」可能就有點陌生了。在古代,擊節很常見,比如說,某人寫了一篇文章,拿給別人品評,閱讀的人為了給作者一個面子,很可能會擊指節嘆賞——寫得真好!明朝的山東布政司參政方應祥,有畫家畫了一幅他的肖像畫,他拿出來給眾人品評,圍觀的人心照不宣地擊節讚歎——畫得真像!

不過,以手扣桌源自「擊節」這個說法,有一個問題沒法解決,那就是宴飲時,有人為你斟酒倒茶,你以手叩桌表示感謝,這個禮儀為何在北方不流行,而在南方,特別是東南沿海一帶很流行。事實上,在北方吃飯時,如果以手扣桌,有時還會被當做挑釁,反而弄巧成拙。所以,以手扣桌的禮節具體出自什麼典故,現在很難考據。如果你想「扣桌」來答謝別人的服務,千萬要分地方,要不然輕則遭人呵斥,重則惹禍上身。

你對以手扣桌這個老令有什麼看法,或者你又知道一些其他老令,歡迎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會佩服宋仁宗嗎?
乾隆為何被稱作十大歷史罪人?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