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孩子們需要「樹洞」,她很認真地「挖」了一個

女孩子們需要「樹洞」,她很認真地「挖」了一個

她愛生活愛鮮花也愛自己,

有態度有想法也有行動。

在北京東三環的一間雙層LOFT,

推開一扇沒有鎖的門,

轉身將一片喧鬧關在外面。

屋裡靜謐而溫暖,

時不時傳來女孩子的細聲笑語,

這裡是墨念女塾。

挑高的空間,

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

整個房間通亮明凈,

屋裡到處都是植物。

敦厚的原木桌上

整齊地擺滿了

手作原料與工具,

花布、毛氈、線團、

皮具、綉針、畫具……

學員們與老師認真創作時,

總有個愛笑的女孩穿梭其間,

有時拿著相機拍照,

有時好奇地看看大家的作品。

她是墨念女塾的創始人——包包。

1989年出生的包包,

三歲時就開始

跟著本地的一個山水畫家,

去森林裡學畫畫。

200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專業,

在一次藝術專業思維轉換課上,

第一次接觸到女性主義藝術,

自此開始研究傳統女紅和刺繡。

包包覺得大學不是培養畫家

而是培養藝術家的地方,

她認為自己並不很適合藝術這條路,

在校期間已經開始考慮藝術和商業的結合。

「我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我想得到別人的肯定,也想要自由。」

2012年畢業的包包,沒有繼續求學之路,

也沒有走家人期待的畫家之路。

經歷了內心的焦慮與掙扎,

她終於決定要自己創業。

2013年,她回到北京,

在西三環創辦了「墨念小札」。

剛開始的創業並不順利,定位模糊,

缺少探索與琢磨的墨念小札

與包包的初念有了一些出入。

「剛開始有點兒急於求成,

太想把事情做好,

反而有點兒忽略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接下來的一年包包

逐步認識並總結一些錯誤,

開始慢慢尋找著改變。

在她糾結於夢想而紊亂的節點,

她遇到了夏先生,

於是放下一切,旅行結婚。

在先生的愛與支持下,

2015年,她決定再次起航,

在東三環附近租了一間LOFT,

將「墨念小札手工店」改名為

「墨念女塾」,

成為專門供女性學習的生活館。

在現代社會中女性面臨著

比過去更大的社會壓力。

「我想創辦一個樹洞一樣的地方,

讓人們能做點什麼。」

而手作能夠為現代女性

緩解部分壓力,靜下心來,

見證從原料到藝術品

這一奇妙的過程。

「女性需要一個空間和契機

去釋放自己的特質,

尋找自我改變與認證。」

在墨念的空間里,

她們手機靜音放置一邊,

跟隨老師的指導,任針線穿梭,

畫筆飛舞,敲釘摁鉚,

感受與自己的獨處。

在這裡學員可以參與

花藝、皮藝、鉤花、木作、

羊毛氈、軟陶等課程,

同時還有定期的交流品鑒活動,

提供專業的老師、交流的空間,

讓她們更好地發揮女性的天賦。

學員沒有年齡的限制,

只要想來,包包總會說:

「鑰匙就在門口,開門進去就好。」

她們在這裡做手工,

放下背負的社會標籤,

安安靜靜地放空自己。

課程結束後,

她們帶上作品離開,

做回生活中原有的自己,

也許會有一些難以說清的變化。

對包包來說,

墨念女塾傳遞著女性的

一種「回歸」理念。

讓當代女性重新找回

傳統的手工技能方式,

並結合現代思維重新表現出來。

從另一個角度,讓一些女性

走出刷手機和抱怨生活的節奏,

用美麗的事物表達自己,

她創辦女子私塾,

想給當代女性一個離開

繁雜浮躁世界的空間和契機,

希望她們沉靜下來釋放內心、平衡自己。

「手作的魅力恰恰就在此,

當你真正去觸摸它,

體會著一根針突破牛皮的韌度躍然而出的欣喜,

體會著絲與線一點點交織著所帶來的淡然。

時光飛逝,而唯有剩下的那個作品,

會令你充滿了成就感與自豪。」

這幾年,包包一直堅持一個人工作。

用披星戴月來形容她的日常狀態

一點兒也不為過。

從與老師約課到課表安排,

再到課上拍照記錄與課後分享,

她都親力親為。

不熬夜成了她喊得最空的口號。

現在包包擁有了新身份,

念念媽媽。

「念念和墨念都是我的孩子,

也都是我的作品,

但孩子終歸會長大會獨立生活,

我希望他們都能夠越來越好。」

如今的她,

把墨念女塾開到廣州和上海,

讓更多人感受到

她喜歡的生活方式。

來源:ulifeel,旅物LIVE,東方手藝人,文章有改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800小時做成的婚紗,和200小時做成的婚紗,有什麼不同?
半邊眉毛的貓,要你丟掉不像你的你

TAG: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