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都做了些什麼?

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都做了些什麼?

1

今天終於考完期末試了。

孩子鬆了一口氣,作為家長,也鬆了一口氣。

雖然說,半年的學習,不是為了期末的成績,但是考試前老師們特別的關注,繁複的各種複習,還是無形地造成不少壓力。

同時把期末試與其它的考試區別開來。

其實這種情況,數十年來都如此,不曾改變。

前陣子,有一個新聞,震動了社會。

說的是一個現在已經32歲的男人,已經12年沒回過家,拉黑父母6年。主要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的每個抉擇,控制他的人生方向。

他十分反感。

在這個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出了這種事情,真的挺讓人意外。

那個上了北大,現在是留美博士的男人,他心裡,當年到底受過來自父母多少的傷害啊,才會讓他與生身父母決裂至此?

我相信,這其中,一定和他述說的那樣,父母在他成長過程中,注重學習成績多於注重他的心理成長。

比如現在無論在哪裡,只要是有孩子的地方,每家父母都喜歡聽到這樣的誇讚:「這孩子長得真漂亮,又聰明,將來上學一定很棒。」

諸如此類。

但事實上,長得漂亮,不是他個人的成就,而是遺傳了父母的基因。

誇他聰明,不如說他某件事的細節做得很好。但大人們就是喜歡這樣的誇獎,好像別人的誇獎真的會成真一樣。

這只是滿足了大人自己的虛榮心,讓他覺得,自己的孩子真的和其它孩子不一樣,不是平凡之人。

於是,家長不允許孩子做錯事,因為聰明的孩子不應該有錯。

孩子對一件事的選擇,家長也要嚴格把控,不得超出他期待的範圍之外。

一定要有好成績,成績是一個聰明孩子的標配。

包辦一切事務,長到十幾歲,連剝雞蛋都不會。

父母愛孩子,為孩子付出很多,希望孩子長成他所期望的樣子。而不是孩子本來的樣子。

但是,這樣的過程,真的能成功嗎?

就算成功了,就能夠獲得幸福嗎?

2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部電影《天才少女》。

說的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瑪麗,是個數學天才。

她非常痴迷數學,而且無師自通,從6歲起,就能解出超高難度的數學題,讓她的女教師感到恐怖。讓頭髮斑白的老學者,恨不得一頭撞死----他可是研究了幾十年,但卻輸給了一個7歲的小女孩。

瑪麗的監護人是她的舅舅弗蘭克。

他不讓瑪麗去專門招收天才學生的學校,而是讓她去上普通小學。

但是小姑娘不願意去,嫌同學們太笨了,老師教得又實在太簡單,什麼?學2+3=X?這是白痴學校吧?

但舅舅說,去吧,你在那裡會認識很多朋友,他們會幫助你。

瑪麗沒辦法,只好去了,而且立刻爆發了數學小宇宙,輕鬆輾壓了所有同學,還有女老師。

她還是個有著滿滿正能量的見義勇為遵行者,在學校里,看到一個大孩子欺負小朋友,她馬上就怒了,當場把那大孩子,打得落花流水。

一個小女孩在學校里打架,學校高度重視並緊張。

馬上叫家長。

舅舅弗蘭克到了學校,校長哆嗦著指控瑪麗校園暴力。

但弗蘭克站在瑪麗這邊,並對瑪麗鋤強扶弱的戰鬥力,十分欣慰。

校長沒見過這樣的家長,他很鬧心,他不希望平靜的學校出現這種無法控制的局面。

於是他誠懇地建議弗蘭克把瑪麗送往更好的學校,他的學校太小,容不下瑪麗這條龍。

但弗蘭克說,沒錢。

校長豁出去了,沒錢不要緊,我們可以幫孩子申請助學金。

但弗蘭克斷然拒絕:不要,我只希望瑪麗過普通人的生活,天天這樣玩玩打打鬧鬧,挺好的。

弗蘭克和一般家長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這小女孩是個天才哎,為什麼不好好培養,非要讓她和普通人一樣成長呢?

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而不得,弗蘭克你知道嗎?

真是讓人著急。

3

就在這個時候,瑪麗的外祖母來了。

她是弗蘭克的媽媽。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弗蘭克的姐姐,就是瑪麗的母親,當年也是赫赫有名的天才少女。

但這位瑪麗的母親,數學天才少女除了擁有天才,對日常生活瑣事,人情世故,都非常懵懂,一竅不通。

不會談戀愛,遇到個喜歡的男人,很快就懷孕了,獨自生下女兒瑪麗,然後在弗蘭克家裡自殺。

她為什麼會自殺呢?

因為瑪麗的外婆,是個意志果決,很強勢的女人。

她的觀念很簡單:她隨便生的孩子就是個基因不凡的天才,所以不可以浪費。無論是兒子也好,女兒也好,必須要目光炯炯地奔著在科學領域青史留名而去,其它一切,比如快樂,幸福,都不重要。

可惜,她自己不去干,卻把這重大的任務交給了兒子和女兒。

從很小開始,兩個孩子就在她的規劃中打著緊密的節拍,在科學家的路上向前沖。

這一路向前沖的過程中,大家都很不快樂。他們覺得丟失了比成為科學家更重要的東西。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第一個崩潰的,是瑪麗的媽媽,弗蘭克的姐姐。

她還懷著瑪麗之時,就已經解開了世界最尖端的數學難題。

但是她很不開心。

她摸著自己巨大的肚子,感覺到,她沒有為自己活過。

她沒有青春,快樂,愛情。她身上背負的,是母親熾熱的功名心--成為一名科學家,為家族增光。

此刻她認為母親的教育方法不妥當。

成功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幸福才對。但是她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懷著對母親深深的怨恨,在生下瑪麗後,她自殺了。

她寫下遺言:她解開的數學難題,她的研究成果,必須要在母親去世後才能公布,她不想讓母親得逞。

她要弟弟弗蘭克成為女兒的監護人,別讓母親搶走,別讓孩子走她的老路,淪為上輩人謀名利的工具。

4

姐姐的自殺,讓弗蘭克悲痛又深切地反省人生。

從此,不顧母親的反對,他不再認可她的教育觀念。他發誓要讓外甥女得到幸福,做個快樂的普通人。

但這時,他母親來了,他知道,來者不善。她一定是為了拿到瑪麗的監護權而來。

姐姐死後,弗蘭克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他認為自己也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現在,他要找回自己。

於是,他辭去了名校教授這一職位,成為一位無固定職業的落魄潦倒男。

弗蘭克的媽媽,面對自己女兒自殺,兒子辭職,依然意志堅忍,執迷不悟,她還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從來沒有錯過。

她要繼續讓這個7歲的天才外甥女,完成她,她女兒,都沒有完成的任務。

強悍的她利用兒子弗蘭克無職業,無固定居所,無法擔當外甥女成長這一弱點,通過法律,成功得到了瑪麗的監護權。

強勢的弗蘭克母親,手段強硬,她無情地先是扔掉了小瑪麗最喜歡的小寵物獨眼貓--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會分散注意力,所以必須除掉。

弗蘭克知道後,先去搶救了獨眼貓,然後去跟智商超高的母親鬥智斗勇,要奪回瑪麗的監護權,他必須要避免這位天才少女重蹈姐姐的悲劇。

弗蘭克最後有沒有奪回瑪麗的監護權?這個已經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弗蘭克的母親,和很多父母一樣,有個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就是,我是為你好。

這是當今世上,最為害人的話。

然而,每個人的人生,只屬於自己。

教育,不是給孩子設計人生。

而是喚醒孩子的靈魂,讓孩子發現自己,然後成為自己。

極端而偏執的人生,都是把手段視為目標,這是過猶不及的極端行為。

所以,才有了32歲,人到中年,卻依然不原諒自己的父母的留美博士。

我不是說支持這位留美博士的做法,而是要明白,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幸福。

是孩子的幸福,不是自己認為的幸福。

「鳥兒奮力從蛋中出來,蛋就是世界。想要出生,就得摧毀一個世界。」

留美博士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的世界,所以他奮力摧毀原有的被控制的世界,雖然現在看來,並不是那麼妥當。

但很值得我們引以為戒。

紀伯倫有一首詩,題目是《孩子》,是我見過最好的詩歌: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輕輕地接,輕輕地遞
冬日女裝牛仔褲搭配,簡單又好看的流行穿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