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特別重視唯識正見的樹立和行持
百法明門,「明門」的意思就是生起無我利他智慧的門徑。這樣我們就很清楚了,原來這個《大乘百法明門論》不是簡單地講那麼多理論,而是告訴我們怎樣去把握規律,用之於生活實踐,在生活中覺醒。從此以後,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喚醒的是智慧和慈悲,不再是業力和習氣。
當你不斷地喚醒業力和習氣,當然就不斷輪迴呀,不管你接受了多少灌頂也免不了輪迴。當你不斷喚起的是智慧和慈悲,你必然就會走向生命覺醒。
佛法之中把佛陀的弟子或者後世的祖師對佛陀教法所作詮釋的典籍稱之為「論」。《大乘百法明門論》就是對佛陀唯識思想的詮釋,因此叫「論」。
一般來說,我不主張大家直接去學中觀,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先學通唯識正見再學中觀正見,中觀正見你是進不去的。很多人以為說,我看了幾本書,好像我很懂中觀了,而且也挺能說,八不中道可以說上兩個小時,但是沒用,你在生活之中照樣起煩惱,你的身心世界並沒有改變,這就可見沒有起用。
我明確跟大家說,中觀正見是聖者的思維方式。在凡夫位,你根本上夢不到,不管你怎麼猜測,不管你理性思維多麼高明,你達不到。中觀正見你要在悟性認識的層面上才能達到。有些人理性思維很發達,作了很多辨析,他以為通了。不是啊,我們一定要量己量法,要衡量自己的狀態合不合適,相不相匹配。相匹配我來學,我就會相應,我就會用功得力;不相匹配,再高也是枉然。所以先學好唯識正見,用之於生活,這是最重要的。
唯識正見就是從凡夫走向菩薩生命覺醒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所以你先學好唯識,樹立唯識正見,而且去實踐,這就對了。
從《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始,我們僧伽精英班至少會用六年的時間,其中前面的兩三年就是樹立唯識正見,而且行持相應,後面才進入到中觀正見。前面的主要就是「慈氏五論」,後面的就是「龍樹六論」。
很多人學藏傳也沒學通,他學唯識是為了樹立中觀正見批判唯識而來學唯識,其實這個是很有偏頗的。從凡夫位走向菩薩,你一定要先把唯識正見樹立起來。雖然唯識不究竟,但是你要知道,那些究竟見凡夫是用不上的,所以如果你不把唯識正見樹立起來,陷在這個黑暗的房子裡面到處摸,你用不上,為什麼不找一些能夠用得上的呢?這個才是關鍵啊,所以要特別重視唯識正見的樹立和行持。
----節選自大願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學記》
蘋果手機專用讚賞二維碼


TAG:大願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