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領導打架,該不該站隊

領導打架,該不該站隊

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先說我的結論——應該站隊。

當然,前提是要有站隊的資格,公司領導打架,門口收發室張大爺沒人讓站隊,保潔員李阿姨也沒人讓站隊。

選擇錯誤的任安

司馬遷曾經寫過一封信叫做《報任安書》,這是一個千古名篇。司馬遷寫這封信是給任安的,原因就是任安犯了事,托他跟漢武帝說情,司馬遷過了很久才回信,並說這個忙我幫不了。

關於任安這個人,很多人是不熟悉的,但是他卻是我們本文重點要說的人物,因為他就是那個在領導打架,該不該站隊問題上,選擇錯誤的那個人。

這個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漢武帝這個人平生殺伐決斷,是個很難伺候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殺的人多了,心裡容易有陰影還是怎麼,年老後老做噩夢,夢見有無數的小木人追著自己揍。

夢醒後的漢武帝就去讓人解夢,這時候漢武帝晚年的紅人,也是自己的打手江充告訴漢武帝,這是有人跟你玩扎小人的遊戲。漢武帝覺得很有道理,就讓江充去查,自己則不願再住在長安,而是去到了城外的行宮裡。

江充曾經得罪過太子劉據,他害怕將來劉據上台後自己要完,所以就把禍水往太子身上引。他在太子府里翻出很多小木人,當然這些小木人都是江充自導自演的。

太子怕了,前皇后陳阿嬌就是因為家裡發現小人兒被廢。前丞相公孫賀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滿門抄斬,血流成河。太子想去找漢武帝解釋,但是漢武帝又不在,江充越逼越緊,太子只好就假傳聖旨把江充殺掉,並且發兵打算「清君側」。

行宮裡的漢武帝聽說後,認為太子造反,就讓丞相劉屈氂領兵和太子幹了起來。

長安城裡有兩支京城衛戍部隊,一支叫做南軍,一支叫做北軍,而這個北軍司令就是任安。太子想要調動任安的北軍,親自來到任安的軍營門口,向任安發出了自己的符節。任安表面上連連稱是,並且下拜接受了符節,可是回到大營,就關閉營門,再也不出來。

後來丞相劉屈氂的軍隊打敗了太子的軍隊,漢武帝重新掌控了京城。

任安的結局

漢武帝晚年赫赫有名的巫蠱之禍講完了,不過我們的重點不在這裡,還在任安。我們再回到任安當時的處境,他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接受太子的符節,出城跟漢武帝死磕;

第二種,聽從城外漢武帝的詔令,跟太子死磕;

第三種,閉門謝客,這是你們父子之間的家事,我不好插手。

任安選擇了第三種,可能許多人會認為,這確實是別人父子之間的事,你今天幫了一方,萬一哪天人家父子又和好了,反倒覺得是你這個外人從中作梗,到時候里外不是人,任安做得對。可能任安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很多時候,政治上的事是不講親情的,被廢的陳阿嬌還是漢武帝的前妻呢。那我們看看任安最終的結果如何。

漢武帝掌控局勢後,開始秋後算賬,「太子反黨集團」被一網打盡,對於任安這個人,他算不上「太子反黨集團」,漢武帝評價他的原話是:

是老吏也,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安有當死之罪甚觽,吾常活之,今懷詐,有不忠之心。

這是個官場老油條,打算坐觀成敗,誰勝了就跟誰。想當初,他犯過很多錯,我都既往不咎,對他仁至義盡,沒想到今天竟然不忠於我。

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經不住考驗,是個投機分子,沒有忠於人民,辜負了人民的信任。

最後,任安求情都求到了司馬遷身上,要知道司馬遷在漢武帝身邊是不怎麼說得上話的,並且還受過宮刑。受過宮刑的司馬遷,誰見了都要鄙視嘲笑一番,在朝廷里的地位就更別提了。連司馬遷的關係都想用一用,可見任安應該是把能動用的關係都動用了,但是結果怎麼樣呢?漢武帝還是沒放過他,被腰斬。

究竟該不該站隊?

故事講完了,回到問題本身,領導打架,該不該站隊?

任安的結局大家都看到了,不管任安有一萬個委屈,當時的選擇有一千個理由,領導漢武帝就是認為你任安辜負了我的信任。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領導看來,關鍵時刻的表現是決定性的。漢武帝在最需要任安的時候,任安選擇了作壁上觀,這明顯是想搞政治投機。既然你任安不拿我當回事,那我何必聽你那麼多解釋?

話說回來,如果最終取勝的不是漢武帝,而是太子劉據,那麼任安的結局會怎樣?我認為,任安一樣不會好過。

太子會認為我當時站在你的營門外,親自給你符節,可你直接關閉營門,是幾個意思?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讓我吃閉門羹,現在我掌控了局面,我憑什麼給你好臉色?

在我們前文所說的三種選擇中,任安選擇了最差的一種。選擇跟漢武帝或者跟太子,任安至少還有50%的勝算,但是任安選擇不站隊,那就一點勝算都沒有。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雙方都不得罪,其實是把雙方都得罪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究竟什麼時候可以不站隊?

領導打架,門口收發室張大爺可以不站隊。

銷售部的領導打架,研發部的兄弟可以不站隊。

部門經理打架,公司CEO也可以不站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郜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喊救命是個技術活

TAG:小郜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