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康熙皇位的為何是四阿哥胤禛?太子和十四阿哥都被放棄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帝王,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更難得的是康熙是一位賢明的皇帝。康熙在8歲的時候就登基了,14歲開始親政,少年挫敗權臣鰲拜得以親政,成年先後平定三藩使得中央進一步集權,並派兵收復了台灣,而且親征草原叛賊噶爾丹部落威懾各部,派兵擊退沙俄侵略軍,保衛雅克薩揚國威,確保清朝領土完整,為了籠絡蒙古各部,創立"多倫會盟"來取代各部落紛爭。康熙的統治為康乾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譽為千古一帝。
在康熙死後,是四阿哥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康熙駕崩的時候,有好幾個都可以繼承大位,為什麼是四阿哥胤禛呢?當時的太子是胤礽,他在剛滿周歲時就已經被確立為太子,小時候聰慧好學,長大後更是文武兼備,代康熙去祭祀,在康熙親征時監國,得到大臣們一致認可。康熙帝對皇胤礽非常重視與寵愛,想要好好調教這個繼承人,後來因為康熙自己的問題教育不得當,更受到黨爭紛亂的影響,導致胤礽人格分裂,歷經兩立兩廢之後,最後鬱鬱而終。
胤礽第二次被廢太子位之後,當時有望繼承大統的是另外兩個皇子,胤禛和胤禵。胤禛善於搞內政,而胤禵善於帶兵打仗,兩人都被朝臣們看好。但是康熙後期基本沒有什麼重要的戰爭了,主要就是內政問題,因此康熙要選擇繼承人的話首先就要看誰可以處理接下來最棘手的問題,當時清朝官員開始嚴重腐敗,朝堂上結黨營私,連年征戰致使國庫空虛。
還有一點就是兩個人的性格問題,胤禛性格急躁卻勝在胸襟寬廣,可以容納別人。胤禵表現的就十分心胸狹窄,難免他繼承了皇位之後,會對之前和他爭儲的皇子們秋後算賬,這是康熙最不喜歡的。
胤禩在太子胤礽被廢后,積極部署奪嫡,當時得到很多大臣支持,被人們稱為「八賢王」。康熙對胤礽十分喜愛,對胤祀這個時候爭儲位感到很厭惡,就下旨奪其貝勒,並關押了起來。胤禩後來再次被冊封貝勒,為了東山再起,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爭奪儲君太子,所以康熙就更對胤祀有意見了,連帶著對胤禵也是不滿意。
歷史說明康熙沒有選錯,雍正即位後勤政愛民,休養生息,並整頓官場,使得清朝的國力更進一步。雍正在位的時間並不長,卻對康乾盛世起到了不能被忽視的關鍵作用。


※她地位不及呂后,卻獨得劉邦恩寵,可結局卻悲慘無比!
※三國時期的八大名將,死的實在是冤枉,顏良文丑都在其中!
TAG:北冥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