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大之間難為小:土耳其在庫爾德問題的尷尬處境

兩大之間難為小:土耳其在庫爾德問題的尷尬處境

2018年1月20日,土耳其展開「橄欖枝行動」,從空中和地面越境進攻敘土邊境「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阿夫林據點。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土耳其此次展開的「橄欖枝行動」要分之前和之後兩大部分的「事件時間脈絡」,並從多維度剖析,否則難以分清土耳其「遊離」在美俄之間的尷尬角色問題。

第一部分:

——2015年11月,敘利亞戰事處於混戰之際,美國慫恿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但事后土耳其並沒有得到來自美國或北約的有效支持,於是孤立無援的土耳其倒戈、向俄羅斯看齊;——2016年7月,惱羞成怒的美國試圖推翻倒向俄羅斯的土耳其埃爾多安政權,但以失敗告終;

——2017年12月,俄羅斯自信無比的宣布反恐任務完成並從敘利亞分批撤軍;——2018年1月10日,敘利亞政府軍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對位於阿勒頗、哈馬和伊德利卜三省交界的反政府武裝形成「新包圍圈」,同日,土耳其召見俄羅斯及伊朗駐土大使,表示敘政府在伊德利卜省的軍事行動「必須立即停止」。

而俄羅斯則回應,日前試圖對俄駐敘兩個基地發動襲擊的無人機正是來自伊德利卜省反政府武裝控制區(反敘利亞政府武裝組織「大本營」),俄方要求土耳其做好停火監控工作,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2018年1月中旬,美國宣布在敘利亞將新組建一支大約3萬人的由反對派組成的聯盟武裝,其中半數人員來自以「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為主力軍的「敘利亞民主軍」,美方這一舉措進一步激怒了土耳其,於是土耳其隨後展開軍事行動、揮師南下,因土耳其最忌憚的就是庫爾德武裝組織的壯大。——2018年1月16日,土耳其對美聯軍庫爾德武裝展開了猛烈攻擊,美聯軍節節敗退。

由此可見,土耳其一方面擔心在敘利亞的勢力被俄敘圍剿,一方面又擔心美國為應對俄敘而將庫爾德武裝組織扶持壯大,土耳其的這個角色可謂是左右為難。為了打破美俄之間的「旋渦」角色,於是土耳其首先借美國新組建反政府武裝組織之際的「口實」,向美國所支持的"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開火,如此一來,這既符合土耳其的利益,也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對俄羅斯而言,即使土耳其的最終目標是敘利亞政府,但至少」目前"土耳其打的是美國所支持的反政府武裝組織、分化了反政府武裝組織,又何樂而不為;更何況,倘若俄羅斯反對土耳其揮師南下,勢必就會對外界造成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組織的錯覺,因而俄羅斯也只能有口難言;於是土耳其順利得以「揮師南下」。

第二部分:

——2018年1月20日,土耳其軍隊從20日起與反政府的「敘利亞自由軍」一起開始了打擊「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的「橄欖枝行動」;——2018年1月25日,由於土耳其攻勢太猛,「阿夫林」地區庫爾德當局呼籲敘利亞政府派兵支援;——2018年1月26日,土耳其總統威脅說,要把

「阿夫林」的軍事行動擴大到伊拉克邊界,土耳其還將「清理曼比季」,並指責美國未能履行先前的不再向「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提供武器、並且也不允許人民保護部隊戰士留在幼發拉底河以西的曼比季的承諾;——2018年1月27日,土耳其要求美國立即撤離敘利亞的"曼比季「(目前該市被」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控制),土耳其總統還宣布,他的軍隊將」像壓路機一樣碾碎任何威脅「,同日,美國再次表示,美國將不再向敘利亞的」人民保護部隊「供應武器,土耳其正在」阿夫林「攻勢中捍衛其」合法的安全利益",雙方還同意密切合作、以避免誤解。

這部分看起來很「詫異」,也就是土耳其聯合美國所支持的武裝組織「敘利亞自由軍」來打擊美國所支持的「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武裝組織,可美國為何要接受土耳其的要求?其實,土耳其拿美國的左手來扇美國的右臉,表面上看起來對美國不利,但實質上美國不可能"因小失大「,因通過出賣自己所支持的」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才能突圍時下俄敘所形成的」三省包圍圈",至少從時機上利於美國突破目前的中東戰略困局。

根據這兩部分的「事件時間脈絡」,可以清晰的得出,土耳其已從「或從美或從俄」到「同時要求俄羅斯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和美國立即撤出曼比季」的戰略轉變過程,也就是土耳其正在巧妙的「獨立自主」。換句話說,面對俄敘的攻勢困境,同時也礙於之前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土耳其不便直接反制攻勢,但借」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當初美國扶持)「的威脅而聯合」敘利亞自由軍(美國扶持)「來守住」阿夫林「也就在情理之中。更何況在此之後,還要在」曼比季"展開行動並要求美國部隊撤離此地區,這就對俄羅斯也是一種間接交待。「借美國的力量打擊美國的力量」,這樣土耳其就能在話語權上佔到優勢,也即「俄羅斯朋友,我打的是美國」,不僅要守住敘利亞政府軍攻勢下的「阿夫林」(敘利亞北部左),而且隨後也要將美國趕出「曼比季」(敘利亞北部右),也就是"一左一右,各打三十大板,看誰有話說!「。」阿夫林「與」曼比季「是可以遙相呼應的兩大戰略要地。而美國為了對付敘利亞這個」共同目標「,也不得不出賣」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這顆棋子來配合土耳其的行動,藉此撕裂當前敘利亞政府軍對這一地區形成的包圍圈。儘管美俄目的各不相同,但美俄也都不得不為此給土耳其幾分薄面。

顯然,「庫爾德」,已成為美俄與土耳其之間排兵布陣的「敏感詞」。 自2011年敘利亞戰事以來,伊斯蘭國逐漸成為中東角逐圍繞的「中心勢力」,而今伊斯蘭國滅亡,那庫爾德地區就成為中東各方博弈的「中心焦點」,這也是必然趨勢。其實,早在2016年10月8日「環球之音」就在社交媒體公開「短評」預判過,「伊斯蘭國滅亡之際就是庫爾德登上前台之時」,果不其然,而今「庫爾德」已是各方博弈對象的焦點;對於為什麼選擇「庫爾德」,早在2015年6月8日《環球之音:美國已布下「包圍圈」俄羅斯正作「困獸之鬥」》此文中就已準確的分析與預判出「庫爾德地區與土耳其」的未來。文章指出,"處於『四國中心』的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在美國的支持下作大,必然牽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四國,這就有利於美國更有效的左右這一地區的局勢發展。"「……那至於下一個的下一個拐點,南亞或土耳其是否會有何變故,暫不展開分析……」,

比如半年後的2015年11月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一年後的2016年7月土耳其政變、乃至兩年後的2017年6月的中印邊境對峙等等,都悉數得到印證,而當時在預判之時,土耳其成為風口浪尖上的「博弈中心」還沒有全面清晰出來。

總之,庫爾德問題,將成為中東各方未來數年的「博弈焦點」,這也是多年前中東戰局處於膠著狀態時美國就已制定的既定戰略目標。 另外,再從多維度分析土耳其「橄欖枝行動」所選擇的時間節點,這個時間節點是2018年1月20日的"20日",而這一天正好是一月前2017年

12月20日有關「耶路撒冷問題決議」美國向各國發出恐嚇的時間,也是美國總統就任一周年的時間,而當時帶頭推動這項議案決議的正是土耳其;當時,美國總統放言,「如果有國家反對,美國將會切斷對其援助資金」,而隨后土耳其總統也針鋒相對的在電視講話中呼籲全世界,「永遠不要為了一點美元出賣你們的民主意志」「他們怎麼稱呼美國?民主的搖籃。民主的搖籃現在卻試圖在世界尋找能用美元購買的意志……特朗普先生,你用美元買不到土耳其的民主意志,我們的決定非常清楚……今天世界將給美國好好上一課。」從話語權上來講,土耳其「橄欖枝行動」似乎是沖著美國而去。―― 但從實際行動的戰略層面來考慮,同樣也是對俄羅斯的一種鉗制。

土耳其的命運,實際上,從2015年11月不顧國際信譽突然撤銷向中國採購"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合約的那個時候,就已註定了今天」左右為難「的角色,因為當初土耳其就被美國等國所欺騙,要是當初土耳其」獨立自主"不毀約,也就不會淪落到現在被美國等國套進被撕裂的風險。(冪談天下,環球之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冪談天下 的精彩文章:

零的突破:南非國防軍首次採購國產155毫米輪式卡車炮

TAG:冪談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