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60年前中國搞航空尋求蘇聯援助:對方卻說死了這條心吧

60年前中國搞航空尋求蘇聯援助:對方卻說死了這條心吧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對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曾今有過非常大的爭論。有觀點認為當時中國應該放棄發展飛機,權力投入導彈的研製。例如1956年4月,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就對導彈、飛機的發展有三種意見:一種是中國應當全力投入導彈的研究試製;第二種是導彈和飛機同時進行,主要力量放在導彈上面;第三種是前五年搞導彈,5年後導彈有了基礎在搞飛機。

當時的航空工業局副局長徐昌裕就在會上慷慨陳詞,堅決主張「航空生產應有科學研究配合,如果把生產停留在現階段,則技術水平無法提高。所以科學研究,既要看到今天,也要看到明天」。他認為上面的第一和第三方案根本不切實際,第二方案也應該考慮力量分配。這次會議對中國航空工業的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時的中國的航空人,不甘心在別人後面仿製或者甘做附庸,另外從國外來說,有時候你想做附庸也不行。

例如在1958年底,當時的航空工業局局長王西萍隨中國代表團,到蘇聯尋求圖-16轟炸機的技術援助,此外還需要蘇聯在航空研究上的技術援助。因為在1955年王西萍就向上級呈報了建立綜合性航空科學研究機構的報告,計劃建立航空材料、生產工藝、空氣動力與強度、飛行、發動機、特種設別等研究機構。

但是當王西萍向蘇聯展示中國空氣動力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設計組織方案的時候,蘇聯的態度十分消極,甚至非常傲慢,說中國人的這個方案,把蘇聯的全部航空成果都搬進去也不夠當時蘇聯航空工業部長看到這個方案,頭髮都快豎起來了,說要和中國人「對錶」,意思是說中國人速度太快了。

其實早在1956年王西萍局長就在和趙爾陸部長訪問蘇聯談判科研項目的時候,就發現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是有限度和控制的。當時蘇聯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長圖門諾夫,對王西萍局長說了一段推心置腹的大實話。他說:我奉勸你一句,指望蘇聯技術援助,你們就死了這條心吧。回去以後自己干。中國那麼大,只能靠自己。蘇聯在這方面也走過艱難道路,當初向資本主義國家購買材料,連成分人家都不告訴。因此中國只有自己干,不怕失敗,總有一天會成功。我對你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這些話就是我最誠摯的一份心意。

因此,正是有了這種立足國內、積極進取的精神,才有了中國航空工業的今天,才有了殲-20、運-20、直-20等新機的面世。只有經歷了最困難的艱難探索,中國航空工業才能有今日的成就。這也是印度、韓國、巴西等過航空工業永遠無法達到中國水平的重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蘇聯為何要造圖-160轟炸機?就因為這關鍵12分鐘!
韓軍首位女坦克兵曝光:沒整容的韓國「美女」原來長這樣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