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誦《金剛經》時常出現靈驗奇蹟!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論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經典,也是禪宗的重要典籍之一。在現代比較流行的佛教經典中,《金剛經》以通俗易懂,涵義深刻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金剛經》是佛陀為常隨千二百五十人講說的經典。在本經中,佛陀特別為須菩提等諸大弟子講說了持誦、講說《金剛經》的諸種功德。經文中論說持誦、講說《金剛經》具有以下功德。
首先,受持、解說《金剛經》勝於七寶布施
持誦《金剛經》的功德與靈驗在《金剛經》第一品「無為福勝分」中,佛陀向須菩提等諸大弟子講說了受持本經,或者是受持經中的四句偈語,為別人講說這部經典或者只講說其中的偈語,這個人所得到的功德就遠遠勝於以恆河沙數的七寶布施的功德。經云: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恆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人的母親河,恆河綿延數千公里,其沙的數目不可勝數。在佛經中,佛陀常用恆河沙來比喻數目多得無法計數。在這段經文中,佛陀極言受持、為人講說經中四句偈的功德勝於恆河沙數目的七寶作布施供養。佛陀運用這樣的比喻能給人一種直觀形象的感覺。
佛陀在經中亦云: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陀認為,受持、為人解說《金剛經》不僅勝於恆河沙數七寶布施,而且勝於以恆河沙數生命布施的功德。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當為了解救他人脫離險境,或是為了保護大眾的安全,個人不惜捨己為人,獻出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難以從容的去做。能夠這樣做的人無疑是英雄,其功德也是很大的。而經中卻說,為人解說經中的哪怕四句偈語,其功德遠比以恆河沙數目的生命作布施的功德還要多。
在本經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中,佛陀作了與前面相似的說教。經云: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其次,持誦、解說《金剛經》可得天人供養.
佛陀在經中告訴須菩提等弟子,如果有人能夠講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語,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會像供養佛陀和佛塔一樣來供養這個人。如果一個人能夠受持和讀誦《金剛經》,這個人所得的功德會更大。
佛陀在第十二品「尊重政教分」中說:
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陀在本經中,還強調了本經的重要意義——《金剛經》所在的地方就意味著有佛的存在,從而把《金剛經》等同於佛。佛陀還因此要求佛弟子應當和尊重佛陀一樣來尊重這部《金剛經》。
第三、持誦、解說《金剛經》能成就無上菩提
佛陀在經中還告訴須菩提等眾弟子,如果有人聽聞到《金剛經》,不生驚恐之心,這個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功德。如果有人在佛住世時,或者是在佛滅度之後,能夠以虔誠的心受持、讀誦這部《金剛經》,這個人就能夠入佛知見,成就佛果。並且還能夠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
本經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對此有詳細的解說: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在本經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品」中,對於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金剛經》的功德有更為深入細緻的說明。經云: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佛陀告訴須菩提等弟子,如果有人於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其功德已經算得上很大了,但是,還遠遠比不上聽聞這部經典的功德,更不用說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這部經典的功德了。佛陀告訴眾弟子,這部《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功德。如果有人能夠受持、讀誦此經典,並且廣為人講說,此人能夠成就不可稱量、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此人也一定能夠成就正等正覺,將來能夠承擔起如來家業。佛陀在此,進一步強調了這部經典的可貴之處,要求佛弟子都能夠對此經恭敬作禮,以各種香花作供養。
第四,持誦、解說《金剛經》能夠消除業障
佛在經中告訴眾弟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金剛經》,能夠消除無量劫以來的業障。讀誦佛教經典,都能夠消災免難。但在其他經典中佛陀並沒有指出,唯有在這部經典中,佛陀特別指出持誦、講說本經消除災障的作用。可見其持誦本經的消除災障的功能要遠勝於其他經典。本經第十六品「能凈業障分」云: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佛陀認為,前世造作各種罪業應當墮落惡道的人,因為讀誦《金剛經》的緣故,現世被人輕賤,就能夠消除前世的罪業,而且還能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佛陀還告訴眾弟子,此經的經義不可思議,其果報也不可思議,其功德更不可思議。
不僅在經典中論述有持誦《金剛經》的功德,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持誦《金剛經》得到靈驗的事迹:
齒落重生
呂文展,唐朝人,開元年間,任官閬中縣丞,他持誦金剛經已有三萬多遍,時常出現靈驗奇蹟。
當他年老時,掉落了三顆牙齒,文展念經祈求,三顆牙齒竟然又再重生,和原來的一樣。
某年,當地發生大旱,刺史劉浚派他築台求雨,文展僅只誦念一遍,馬上降下滂沱大雨,解除了旱象。又有一次,久雨不晴,積水嚴重,當地的別駕(官名)派人前來請他祈晴。他誦完之後,天空馬上放晴。
肉山成空
唐朝,襄州有位小將,名叫孫咸。有一天暴斃,過了一夜才蘇醒過來。孫咸被冥使引入冥府時,見到地藏菩薩。不久,有位戎王入殿,侍衛有數百人,冥王審問片刻,孫咸看到戎王被大風捲走。
一會兒,他又看到冥王審核另一人的生平善惡,此人經常持誦金剛經,但卻喜歡吃肉,左邊有經卷數千軸,右邊積肉成山。因為肉多,冥王欲判他重罪,忽然從經堆中迸出一顆火星,飛向那堆肉山,頃刻間肉山消除殆盡,此人騰空飛去。
孫咸向地藏菩薩請問道:『剛才那位戎王,被風吹往何處?』
地藏菩薩告訴他說:『彼王當入無間地獄,剛才的風就是業風。』
地藏菩薩帶領孫咸前往觀看地獄,獄門內煙焰的聲音有如風雷般的恐怖!孫咸嚇得不敢多看。回程時,經過鑊湯地獄,孫咸不慎被一滴滾沸的鑊湯滴到左股上,痛徹心肺,地藏菩薩遂派一位冥吏送孫咸返陽。
聰明經
唐朝僧人釋文照,在曇延法師畫像前頂禮出家,他總是感到自己愚昧昏濁,無法了解經義。有一天晚上夢見曇延法師示現,身高一丈多,告訴他說:『我有聰明經一本,希望你敬謹虔誦,感應甚速。』文照就恭敬地接受,原來是一本金剛經,文照讀誦七遍而悟,從此聰明過人。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文章轉載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告知刪!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TAG:大悲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