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狩獵,如何成為貴族的遊戲?

狩獵,如何成為貴族的遊戲?

新媒體編輯|喜多 文 | 曾鼎

現代社會,狩獵是一項富人的運動。

《經濟學人》雜誌曾報道說,在英國,獵捕被人驅趕的松雞,每人每天的花費高達3000英鎊。而此前,中國商人馬雲等人曾被媒體曝光豪擲數萬英鎊,在英國過了一星期貴族狩獵的生活。他們租用了直升機,往來於當地的大型狩獵園區,在一周的旅程里共獵殺了17隻鹿。

自從人類擺脫了單純為尋找肉食的原始目的後,狩獵便逐漸發展成一項社會頂層的生活方式。在歷史學家托馬斯·愛爾森寫作的《歐亞皇家狩獵史》一書里,他對歐亞大陸皇室的狩獵歷史作出了一次百科全書式的記述和解讀。從中可以尋見狩獵的神秘性和吸引力,找到皇家狩獵何以經久不衰的原因。

一部千年皇家狩獵史

早期狩獵解決溫飽問題,但貴族的狩獵遊戲作為政治和生活的一部分,涵義遠為豐富。在歐亞大陸的皇家貴族處,狩獵絕非只是追求蛋白質那麼簡單。

最早關於王室狩獵的記載之一,來自中國商代的甲骨文。此後的周朝和漢朝統治者也都會進行狩獵,狩獵場景更是成為漢代器皿上常見的藝術主題。

對於中國大眾來說,最為人熟知的王室狩獵恐怕是在清代。滿人極其熱衷狩獵,尤其是在清朝統治的前半段時期。在北京周邊,清代皇室興建了大片包括園林與狩獵場的建築群。

木蘭圍場

狩獵是一項龐大、嚴密、花費高昂的形象工程。據18世紀初在中國生活十多年的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記載,當時康熙皇帝幾乎每年都會去獵鹿。一系列面積巨大的狩獵場,遍布著宮殿、道路、湖泊、休憩處。

其中以熱河的狩獵場尤為宏偉。這裡的整片建築群被稱為木蘭圍場,周長約1300里。馬國賢記述,康熙曾有一次率領3萬人的軍隊與隨從在熱河狩獵,從5月初一直持續到9月底。而另據傳教士利瑪竇記載,康熙僅在1711年的一次「小型狩獵」活動中,就帶了13000名士兵外出。

即使來自不同的文化,這座狩獵場也被西方國家的貴族階級接納和讚頌。來訪的英國使節喬治·馬嘎爾尼曾騎馬在康熙的一座狩獵場中跑了幾個小時,仍未能將園內的景色盡收眼底。他把這裡描述成「樂園」。狩獵場「具有自然風光,植被繁茂,山巒綿延,地形起伏,內有各種各樣的鹿,而且其餘的獵物大多也不會對人造成威脅。」

清代狩獵場佔地廣袤,狩獵活動頻繁。很多國人是通過郎世寧所繪的乾隆狩獵圖形成了對滿清的最初印象。在電視劇《還珠格格》這樣的流行文化里,總有皇室在狩獵中與平民百姓相遇的故事橋段,而在實際的皇家狩獵活動中,這並非不可能。康熙皇帝的確至少一次,曾在狩獵的場合遇到喊冤的平民。

《還珠格格》劇照

「狩獵活動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平台,讓統治者和民眾得以相遇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國王可以展現自己的公正、和藹、人性與寬恕。這些都是人們期待國王應有的舉止,而有的時候,國王的確也可以滿足這些期望。」托馬斯·愛爾森寫道。

《歐亞皇家狩獵史》一書幾乎事無巨細地描述了歐亞大陸各歷史時期狩獵的狀況。托馬斯·愛爾森指出,在歐亞,狩獵場作為用於狩獵與享樂的私人區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喜歡舉行皇家狩獵的不僅是大清帝國,從北印度的莫卧兒帝國到中亞突厥諸汗國,再到中東的波斯帝國和歐洲的皇室們,出於各種複雜的考量,歐亞大陸上的統治精英們無一不熱衷於舉行大規模狩獵活動。更重要的是,他們彼此之間還進行攀比和交流,從而使之成為一種國際化現象。

每當皇家貴族決定出巡狩獵時,宮廷里的後勤部門都要大忙特忙。首先,要準備足夠的食物,對於這個龐大隊伍而言,狩獵所捕獲的那點獵物遠遠不夠,另外還要額外運輸飲用水。最需要花費力氣的則是用於安頓皇家狩獵隊伍的精緻宮帳,每一個宮帳都包括巨大的傘帳、地毯、燈火等。

16世紀,印度莫卧兒帝國阿克巴大帝出巡狩獵時,每個宮帳需要配備100頭大象、500匹駱駝、400輛馬車、100名腳夫、500名士兵。這樣的數字也許會讓今人感到誇張。

不僅如此,托馬斯·愛爾森還談到,一些皇家貴族為了將一個狩獵場與另一個狩獵場連接起來,而專門大修路網。在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統治者為了將自己在法拉哈巴德的狩獵場同其他地區的城市連接,花費多年在裏海沿岸的沼澤地上修建了許多石橋和堤道。

狩獵是一種王權的象徵,也被賦予了王權的意義。歐洲大陸的皇室狩獵風氣經久不衰,皇家狩獵也成為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皇家狩獵至今也是經常被西方文藝作品演繹的題材,頗能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和對權力的窺探欲。在風靡全球的美劇《權力的遊戲》里,國王勞勃嗜酒、愛好狩獵,荒於國事,最終在一次狩獵中被野豬重傷致死,才引發後來的爭奪。貴族獨享的遊戲,改變了整個世界。

狩獵為何流行?

至今,狩獵仍是西方國家富裕階層流行的運動。每年8月12日,是一些英國人最期盼的日子。它標誌著英國的松雞狩獵季開始。松雞能夠俯衝、急轉,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80公里,如此棘手的獵物,引得眾多獵手的鐘愛。每年松雞狩獵期,獵人們競相闖入松雞生活的荒野高原。

這是英國傳統的狩獵項目之一。除了獵殺松雞等鳥禽,還有獵狐、獵鹿等。作為一項上流社會的活動,每到合適的季節,狩獵者們會雲集在英國各大獵場。他們身著獵裝,頭戴氈帽,穿上緊身馬褲、齊膝皮靴,在獵犬的簇擁下,策馬飛奔,追逐獵物。

威廉王子和王妃凱特·米德爾頓在英國王室御用的溫莎園打獵

這種文化或許跟長期的貴族背景有關。皇家與貴族的狩獵活動在漫長的歷史裡,構築了持久的影響力。後人在英國鄉土的荒野與叢林間,踏尋著祖先的足跡,享受狩獵的樂趣。

近代,很多名人也都是狩獵的擁躉。英國王室歷史上,多任國王和女王都愛好狩獵,包括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喬治六世、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當今的菲利普親王。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是著名的狩獵愛好者,他還曾為來訪英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安排過松雞狩獵。

《歐亞皇家狩獵史》一書也記載了不少這樣的歷史片段。納粹的二號人物赫爾曼·戈林是德國的狩獵大師。他曾居住在一個佔地10萬英畝的禁獵區。他從冰島進口獵鷹,並邀請賓客與他的寵物幼獅玩耍。從各個方面看,這位帝國元帥和狩獵大師都遵循了歐亞政治精英這項共享的悠久傳統。

提起皇家狩獵的動機,中國讀者可能傾向於認為,像清代皇室,主要是為了讓皇子和八旗子弟們不忘初心,保持戰鬥力,不能丟掉騎射這一立國的武技。這是皇家舉行狩獵的目的之一,但在《歐亞皇家狩獵史》一書的解讀中,這也僅僅是皇家狩獵的一個次要面向。

喬治萊特(George Wright )英國狩獵畫家 (1834 - 1934)

狩獵是生活,是政治,是展現品性的舞台,更是貴族的秀場,王室特有的制度。在托馬斯·埃爾森的解讀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場大型涉獵活動如何攪動整個政權和社會。

皇家狩獵的規模通常很大,更多的是一種展示統治力的行為,其涉及的獵場規模、日常維護、協助狩獵需要徵集的軍隊和普通民眾人數,無不需要巨大的資源組織和調度能力。

狩獵園本身就承擔著展示功能,作為皇家居所,狩獵園象徵著中央權力向郊野的延伸。統治者通過狩獵園展現出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與通過祈禱、祭祀等儀式與天地交流相比,狩獵顯然更容易彰顯天子的威力:人們可以控制、威懾、馴服、訓練甚至殺死動物。

托馬斯·埃爾森總結了狩獵流行的幾點原因:皇家狩獵活動可以提供娛樂消遣,能夠使人恢復健康並逃避令人不悅的社會境況。皇家狩獵活動是一種衡量人的方式,是社會地位的標識,可以藉此進行政治嘉獎與懲罰,以及改造人們的行為;皇家狩獵活動為出行提供了基礎設施,是進行巡視的幌子;皇家狩獵活動被廣泛用于軍事準備,可以展現立場,傳遞外交信號;皇家狩獵活動可以用於鎮壓匪患,保護民眾,控制肆虐的自然;最後,皇家狩獵活動可以創造意象,闡釋意識形態概念並宣示正統性。

喬治萊特(George Wright )英國狩獵畫家 (1834 - 1934)

皇家狩獵活動遺留下來的傳統,也可以在現代部分地繼承。

歐洲上流社會延續了貴族狩獵的傳統,利用狩獵活動來彰顯自己對自然的控制力,以及自己馴化荒野與延續文明的能力;他們通過狩獵展現自己發現、調用與組織資源的能力,並以此來宣傳自己對大片自然空間的掌控;最後,狩獵活動成了野外的劇院,人們在其中檢驗、證明和讚賞英勇。

這種認為成功的獵手可以主宰自然,並且由此認為人類也可以主宰自然的觀點,在英屬印度等地直至19世紀時依然非常常見。

至今,狩獵仍是身份和品性的象徵,就像中世紀的西方一樣,人們認為「狩獵活動具有令從事者貴族化的效果」。無論中外,狩獵活動是展現上層社會地位人士最好的方式之一。

一部狩獵史,也是文明史。在歐亞大陸的皇室貴族處,狩獵早已與它最初的生存意義無關,它是一個統治者的舞台,如書所述,「這場表演在各處移動,使邊遠鄉間也能夠欣賞」

| 好文精選 |

以上內容由《世界遺產地理》整理

文章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地理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要把豪華酒店建到外太空,你敢住嗎?
會流動的奇蹟

TAG:世界遺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