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閻錫山時期三晉舊影 1936年的古城大同

閻錫山時期三晉舊影 1936年的古城大同

據《戰國策·釋地》載:「今山西岢嵐州以北,故樓煩胡地也;大同、朔州以北。故林胡地。」大同至內蒙古河套一帶,春秋時為林胡活動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廢分封制,立郡縣,全國設36郡,今大同境內為雁門郡、代郡之地。其時見於記載的城有:平城、代、善無、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馬邑等。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徵集民眾築長城,在今左雲高山以東,雲岡以西十里河谷「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

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王派恭順候吳惟華攻大同,姜襄將駐同農民軍將領張天琳等殺死,投降清軍。清大同府治大同縣,初因明治,領州四縣七,隸屬山西布政司,後改為山西省。

民國元年(1912)大同廢府留縣,大同縣屬北路觀察使。民國2年(1913)5月置雁門道,治大同,轄雁北13縣、忻縣地區13縣,共26縣。後晉北鎮守使在大同駐紮。民國16年(1927)廢道後,大同為縣,直屬山西省,縣轄5個行政區,9街585村。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迹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雲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雲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大同,拍攝於1936年。【攝影資料:亞細亞大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少了現代感的上海味道 1982年
老照片:山西運城街景 1940年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