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之心 波蘭散記
這次中歐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去波蘭參加娜塔莎和邁克的婚禮,只訂了來回的機票,帶上一本《孤獨星球——中歐》,其他時間交給了未知的旅途。
緣 起
娜塔莎與我相識十七年,兩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女生,在美國共同度過了三年的實驗室生活,見證了彼此的青春。每次聊起波蘭,她都說,這片土地很美麗,有山有海,有河有湖,有歷史有美食,你一定要來看看。於是,當她告訴我她要回波蘭舉行婚禮,問我要不要來參加,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為了親身體驗這個一直嚮往的國度,更為了親眼見證屬於她最美好的瞬間。
飛機降落克拉科夫國際機場,婚禮在南部的小鎮,娜塔莎幫我訂好了計程車。來接我的是一對父子,父親不太會講英文,臉上帶著善良而樸實的笑容,他的兒子大概十五歲,可以講很流利的英語,開朗而熱情。一路上我們幾乎沒有停止講話,他們介紹自己,家人和故鄉,也問我很多關於中國的問題。一邊同他們說話,一邊看著路兩旁廣袤的土地和尖尖屋頂的房屋,這個陌生的國度竟然讓我有著深深的熟悉感。
城堡和婚禮
穿過城市和村莊,很快到了目的地——奧格羅傑涅茨城堡(ZamekOgrodzieniec)。這是一座中世紀的城堡,建在石灰岩的半山上,四周為岩石所環繞,灰白色的石牆上生長著野草,帶著戰爭和歲月無法磨滅的痕迹,城堡巋然屹立。因為它的不加修飾,這是我見過的最特別也最喜歡的城堡。
娜塔莎告訴我這是少年時代和夥伴們一起來玩耍露營的所在。我問她,「你是什麼時候決定要在這座城堡里舉行婚禮的呢?」她說,「大概是我七歲的時候吧。」剎那間替她感到滿滿的幸福。夢想成真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我們所有人在城堡天井的草坪上,看娜塔莎和邁克宣誓、交換戒指、禮成。儀式簡短溫馨,充滿歡樂和幸福的淚水。傍晚,我見到了山谷里童話般的村莊和天邊絕美的落日,一切宛若畫中。當我們在城堡的地下宴會廳坐下來吃晚餐的時候,竟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還好喝了一杯暖暖的果子酒,味蕾把我們帶回了現實。
婚禮的儀式雖然簡短,之後的慶祝卻很漫長,這是一場十二小時的婚禮。美食美酒、音樂舞蹈,還穿插一些傳統的習小節目,德國、美國、挪威、墨西哥、中國、波蘭,來自不同國度的我們,一起聊天,一起跳舞,一起乾杯。邁克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花的錢。聽了之後我很感動,就好像那句話:「Life is not the amount of breaths you take, it』s the moments that take your breath away (人生的本質不在於你活了多久,而在於那些令你怦然心動的時刻)」。我很慶幸自己來到了這裡,和這些珍重情誼的人們,一起分享了娜塔莎和邁克生命中如此珍貴的時刻。
克拉科夫
和鄉下小鎮以及城堡告別,我來到了克拉科夫——這是一座仍有著中世紀光華的古城。樓下是一家冰淇淋店,出門在外的我遇到冰淇淋絕對不能錯過,Lody(冰淇淋),是我記住的唯一一個波蘭語單詞。
克拉科夫是曾經的波蘭皇家首都,公認的歐洲最美城市之一,舊城區在1978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走在石板路上的我,第一感覺是,感謝上帝,讓這座城市在二戰的戰火中幸免於難。
克拉科夫老城區廣場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街角處最醒目的建築是一座磚砌的哥特式教堂 ——聖母聖殿 (BazylikaMariacka),每隔一個小時,從鐘樓頂部都會響起號角聲,但是在中途中斷,這是為了紀念幾百年前外敵入侵時因為發出警報,而被弓箭射中喉嚨的號手。現如今,沒有了戰亂,沉重與哀怨也似乎都遠去了。大概因為公眾假期的原因,廣場上搭起了舞台和集市,人流擁擠,歌舞昇平。
廣場正中央的文藝復興式建築是紡織會館(Sukiennice),裡面是毗鄰而居的一家家小商鋪,出售以琥珀為主的手工藝品。與室內市場相比,外面的集市鮮活了許多,民族服裝、工藝品、玻璃製品、紀念品、珠寶首飾、還有很多特色美食,烤肉、豬蹄、香腸、巧克力、麵包、波蘭餃子等等,香味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身側傳來「噠噠噠」的馬蹄聲,一回頭,復古馬車上,牧馬人是身著中世紀服裝的美女,忍不住跳上馬車,繞著皇家之路和老城轉了一圈。皇家之路南端的盡頭就是瓦維爾皇家城堡(Zamek Królewski na Wawelu),城堡屹立在維斯瓦河岸邊的瓦維爾山上,這是波蘭最古老的宮殿,從10世紀起就作為國王的宅邸。城堡里的教堂風格奇特,古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城堡和王宮在藍天白雲和鮮花綠地的襯托下,美輪美奐。
美食常常是旅行中的亮點,到了波蘭後的每一餐都讓我驚喜。仔細品味,卻也並不全是烹飪的技巧,食材本身很原始很新鮮,味道才這麼好。克拉科夫的餐廳我並沒有刻意去選擇,但餐餐都很滿意。走之前不小心遇到一家米其林餐廳,剛好有位子。於是品嘗了地道的科西嘉美酒和美食,餐廳牆壁上掛著老闆自己拍的科西嘉風光,讓人心思神往。
在克拉科夫停駐三日有餘,幾乎走遍了老城,感覺處處有驚喜。城牆邊各色的畫作、陽台上的紅雨傘、大學的庭院、木門上的標記、舊牆外的雕塑、街角桌上的花朵。音樂更是無處不在,城門下彈奏電子鋼琴的藝人、酒店對面敲揚琴的小夥子、教堂門前的歌者、路邊長笛手風琴吉他合奏的姑娘們,還有暮色里,廣場上獨自拉著手風琴的老人,在他身邊,一群鴿子飛起又落下。
奧斯維辛集中營和維利奇卡鹽礦
波蘭維利奇卡鹽礦(Kopalniasoli 「Wieliczka」)是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也是波蘭的國家級古迹和世界文化遺產。鹽礦十分震撼,宛若一座地下城市,有著錯綜複雜的通風、排水、照明和運輸系統,還建有許多教堂和禮拜堂,共九層,深327米,內部巷道全長287公里。聖金加教堂(Kaplica?w. Kingi)是礦內最龐大且華麗的教堂,幾乎全部由鹽岩製成,從地面到精美的雕塑,以及牆上栩栩如生的浮雕畫,教堂的巨型水晶燈也全部由鹽結晶製成。一路遊覽下來,一邊感嘆人類智慧的偉大,也一邊感嘆要多少礦工的血汗才凝結成這樣的奇蹟。導遊說,礦工們每日互相打招呼說的不是「你好」,而是「上帝與你同在」。
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是個意外。意外的驚喜以及驚艷。直到現在,回想起格但斯克,我的腦海里始終對它的色彩念念不忘。在克拉科夫一停再停,本打算租車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卻在最後一刻的自動售票機前,買了去格但斯克的火車票。當時只是想,既然來了波蘭,怎能不去看看波羅的海。初到格但斯克的時候已是夜晚,燈光下有著哥特式塔頂的建築美得不像是火車站,酒店就在火車站旁邊,有自釀的啤酒,口味極好的餐廳,還有兩位駐唱的談著吉他唱著歌的年輕人,唱著他們自己寫的歌曲。
格但斯克被稱為「琥珀之都」,城內到處都是琥珀。從小小的攤位到大大的店鋪,還有一條琥珀街。從金門沿著長街走,先經過古老的市政廳和海神雕像。湛藍的天空下,遊人如織,沿街都是五顏六色的山形牆建築,有些牆上還有精美的壁畫或者雕塑。繼續走,穿過綠門,就來到了莫特拉瓦運河河畔。河道上有往來的遊船,河對面還有一個大大的摩天輪。待我準備往回走的時候,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微風輕拂,不知是哪個藝人奏起了泰塔尼克的主題曲,記憶中的格但斯克,定格在這一瞬間。
金門之外是一座中世紀的監獄塔,琥珀博物館就在裡面。一層一層登上去,從關於琥珀的介紹,到琥珀原石、蟲柏、雕塑、傢具和各種各樣的琥珀擺件和珠寶,琳琅滿目,還有一枚最為珍貴的蜥蜴蟲珀。登至博物館頂樓,整個城市盡在眼底。遠處的市政廳和聖瑪麗亞教堂,一排排山形的房子,沿著街道錯落有致的延伸,有種震撼人心的美麗。塔內貼著格但斯克在二戰時被毀壞的照片,被戰爭炮火摧毀了55%的城市和80%的古建築,現今的建築大都是戰後重新按原樣恢復修建的。雖有遺憾,卻慶幸至少得以重現往日的繁華盛景。
索波特
索波特是個很美麗的濱海小城,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歪房子(KrzywyDomek),整個房子像是照了哈哈鏡一樣,成扭曲狀,裡面是一個小的購物中心。可惜門口的樹正值枝繁葉茂的季節,幾乎擋住了扭扭屋的大半,照片無法展示房子的特色,反倒像是給咖啡館在做廣告。路邊仍然遇到許多賣藝的人,引我駐足的是一對小小年紀的姐弟,姐姐吹長笛,弟弟拉手風琴,有些羞澀,不是很嫻熟,不小心會拉錯,但是又很認真。
走近海邊碼頭,一望無際的波羅的海。天是淡淡的藍色,大朵大朵的白雲,投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海鷗恣意飛翔。白色的木棧橋筆直深入海灣。這是歐洲最長的棧橋,長511.5米。遊人很多,棧橋的盡頭停了一艘大大的海盜船,我應景的買了票,登船繞著格但斯克海灣小小的航行了一圈。下了船,我又光著腳去踩了踩波羅的海邊的細沙和微涼的海水,如同一個儀式,和波羅的海正式告別。
離開波蘭的前一夜,我在格但斯克火車站買了第二日清晨往柏林的火車票,波蘭之行結束。來不及體驗更多波蘭的美,山川湖泊等種種自然風光還沒有去欣賞,甚至浴火重生的首都華沙我都沒有近距離接觸,只是在開往格但斯克的火車上匆匆一瞥,但內心感覺豐盈而圓滿。這片土地讓我深深的感動,在歷經數百年風霜洗禮的城堡里,在克拉科夫老城廣場熱鬧的集市裡,在波羅的海徐徐吹過的海風裡,在婚禮結束前的最後一碗甜菜湯的味道里,在與娜塔莎母親告別的緊緊擁抱里,在午夜街頭一群朋友一起的歡聲笑語里,瞬間即永久。
GIF
走過有深度的路
拍下有態度的圖
GIF
文:素顏
特別提示:封面照片作者——素顏
圖:素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巨洲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