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守望國寶,百年人生

守望國寶,百年人生

她一諾千金,用畢生精力守護潘家的珍寶。她堅定不移,用柔弱的雙肩承托起國之重寶的力量。她是潘達於,她的故事便要從大盂鼎與大克鼎說起。

《國家寶藏》稱得上是17年末18年初最正能量的綜藝節目,不僅讓無數人拜倒在九大博物館的收藏之下,也讓許多人漸漸走入久遠的歷史,被興盛繁華的中華文明所感染。

上海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文博界的半壁江山,那些藏品背後更有著無數人血淚織就的保護史。

今天我們就要走進潘達於老人的百年人生,感受她用生命守護國寶,又無嘗地捐出所有國寶的動人故事。

潘達於老人本不姓潘,她的父親丁春之曾任山西定襄知縣,辛亥革命以後返回蘇州投身實業,成為蘇州最早一批民族資本家的代表。生在這樣的人家,潘達於自然是見多識廣又頗有見地。

而潘達於所嫁的潘承鏡更是出身於蘇州的名門望族、同樣也是收藏世家的潘家。

潘家雄厚的家底和收藏可不是一時一地一人所為,而是從乾隆時期的潘冕開始,到潘達於這一代,一共延續了將近200年的收藏累積時間,經歷了六七代人的努力。

潘家得到珍藏究竟幾何?在潘達於的《自傳》里我們可以略窺一斑。

潘祖蔭夫人去世後,潘祖年將長兄的青銅器和書畫典籍足足裝了4船運回蘇州,其中就有著名的國寶——大克鼎和大盂鼎。而另有銅鐘和銅鼓兩大件,因又大又重無法搬運,只得就地送了人。

文物書畫典籍運到蘇州,由於當時潘祖年借住在臨頓路南石子街老二房的舊宅里,他就將運回的文物字畫典籍存放其內,青銅器放滿了一大間加一隔廂,字畫捲軸典籍堆放在另外一間一隔廂內。

車載斗量的珍藏不僅承載著華夏數千年歷史,同樣也成為了日後上海博物館開館時的半副身家。

潘達於嫁入潘府,得以見識到潘祖蔭所收藏的無數傳世珍寶,對於這些文物也便如同摯友一般熟悉。

潘達於的傳奇故事,便是由潘府的這些珍藏而起,又是由這些珍藏而終的。

潘家雖然家大業大,可是到了潘達於丈夫潘承鏡這一代卻不知為何人丁飄零。潘承鏡兼祧潘祖蔭與潘祖年兩家,成為了潘家珍寶傳承人。

可是新婚三個月後,天生羸弱的潘承鏡便撒手人寰,從此潘達於便成了這批珍寶的實際守護人。潘祖年為其改姓潘,又以「大盂鼎」為其命名,從此潘達於這個響亮的名字便鐫刻在了中國的歷史上。

戰火紛飛的年代,潘家有寶的名聲不僅沒有給她帶來好運,更是迎來了無數貪婪殘暴的奪寶者。前者有國民黨以展覽為名索要二鼎,後者又有日本兵荷槍實彈闖入潘家尋寶。

潘達於放棄了出城躲避的機會,留在潘宅之中與這些國寶共存亡。她將兩座大鼎埋在了院子里的大槐樹下,又將雜物堆放在其餘的珍寶之上加以掩藏。

或許是她實在過於鎮定,又或許是上天的垂憐,雖然日本人的數次搜刮不免損失了一些收藏,可是重要的青銅器珍藏卻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為中華的未來留下重要的文化財富。

以生命守護的珍寶,潘達於便視如親生的女兒,按說戰亂結束後必然是要貼身珍藏。可是潘達於卻毫不吝惜地將這些珍藏全數捐出,連同當時拍攝的原始照片都為留下。

她親筆致函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竊念盂克二大鼎為具有全國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貯藏得所,克保永久。誠願將兩大鼎呈獻大部,並請撥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籌備之博物館珍藏展覽,俾全國性之文物得於全國重要區域內,供廣大觀眾之觀瞻及研究……」

從此以後大克鼎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大盂鼎則落戶國家博物館,與大克鼎遙遙相望。

潘達於老人百年壽誕之時,大盂鼎被運回上海博物館臨時展出,當她終於見到昔日須臾不離的「兩姐妹」,終於壓抑不住自己的情感流下淚來。

在她的眼裡,這些青銅重器從來不是代表財富與身份的寶藏,而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因而只要它們安好,便是她畢生所求。

進入古荷首飾商城,可購買此款商品。本公司產品支持兀付和威點數消費,祝您在消費中財富倍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荷首飾 的精彩文章:

風起雲湧,西風東漸
異域風情,文化交融

TAG:古荷首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