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代劍客都劍不離身?你以為是為了耍酷么?

為什麼古代劍客都劍不離身?你以為是為了耍酷么?

為什麼古代劍客都劍不離身?難不成是當時治安不好嗎?還是裝帥耍酷?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下面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水滸傳》第十一回「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這段故事原文是這樣的,「卻說牛二搶到楊志面前,就手裡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問道:「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道:「洒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牛二道:「怎的喚做寶刀?」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牛二道:「你敢剁銅錢么?」楊志道:「你便將來剁與你看。」

看官注意了,這裡楊志說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三千貫在當時是什麼水平呢?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綜上,北宋一貫錢相當於半兩銀子,約等同現在的人民幣450——900元。也就是說三千貫等於(450——900)*3000=1350000—2700000元RMB。

這麼說來三千貫並不是一個小數目,動輒一兩百萬,換著當今社會也不是小數目。

那麼古代要打造一把上好的寶劍要經歷那些過程?

首先、制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做模板:即先用泥巴塑造出劍的模型,並在模型內部雕鏤出花紋。當然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它是以後步驟的基礎,劍能否勻稱,能否達到需求者的要求都主要決定在這一步。

二、調料。大家都知道青銅是一種合金,在大自然中並沒有直接的形態存在,必須通過用特定的金屬(例如錫、鉛等)熔煉合成,而這其中各種金屬的比例自然成為最困難的部分。而以當時的技術,自然更為這一步增添不少難度,鑄劍師們憑藉多年的經驗,最終普遍認為錫的含量能達到百分之十已經實屬不易,而越王劍和吳王劍的錫含量卻接近百分之二十,可見它們的鑄造難度!

三、冶煉。在所有材料準備好之後,接下來就是最為關鍵的熔煉:將原料放入坩堝淬鍊,主要目的是去除雜質,例如存在於原料中的各種氫化物和硫化物。但這步卻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著成品的品質。這一步根據有經驗的鑄師介紹又可以分為三步:首先會是木炭燃燒產生的黑氣,緊接著因為銅的熔化,但又夾雜雜質而產生的青色和白色的混合,再最後會因為銅的完全熔化而產生青色。這也是爐火純青這個詞的由來。

四、澆鑄。這步可能是最為簡單的一步,只需將上面符合條件的青銅液體傾倒入最開始製造的模板,慢慢等冷卻凝固就可以了。

五、加工。這是最後一步,也可能是最為繁瑣的一步。

制鞘

拋光

開槽

合膠

如此繁瑣的過程,一把寶劍確實不是平民能玩得起的,劍客劍不離身,不是為了耍帥裝酷,是因為太貴了,丟不起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課堂 的精彩文章:

既無奇謀,又無帥才,卻弄殘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兩位,你可知此人是誰?
日本刀可以劈子彈?那你是沒看過中國這把刀的威力!

TAG:中華冷兵器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