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為何六出祁山而不勝,只因低估了一人,看錯了一人

諸葛亮為何六出祁山而不勝,只因低估了一人,看錯了一人

大家好,歡迎收看世巍說歷史第110272期節目。

諸葛亮字孔明,其一生為匡扶漢室,前赴後繼、死而後已,《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描述更是神乎其神,前有舌戰群儒、三氣周瑜,後有借東風、空城計,每一章描寫都細緻入微,也讓諸葛亮成為了智慧、才學的化身。可就是這樣一位近乎於全能的高人,為何在後期的北伐中,六出祁山而不能勝呢?只因其低估了一人,看錯了一人。

首先,這低估了的一人,便是魏延。魏延,字文長,起初跟隨黃忠一同投靠於劉玄德帳下。後來不僅在劉備入川時初露鋒芒,還獨自一人鎮守漢中,遂成一方大將。又跟隨諸葛亮出師北伐,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第一次出祁山的時候,就曾上書諸葛亮,建議自己親率一部,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懸危,一直棄之不用。更是在自己死後,怕魏延功高震主,便設計將其誅殺。

孔明一生行事謹慎,魏延的計策雖然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是由於太過冒險,最終被否決。而且一直認為此人有反骨,遲遲不肯重用,確實有些低估了魏延的能力。

這第二人,便是馬謖。眾所眾知,馬謖初露頭角是在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當時馬謖曾建議對待南蠻各部,應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這條建議與諸葛亮的想法不謀而合,並且在之後的治國方略中,馬謖也提出「只宜存恤,不宜遠征」的施政方略,也被諸葛亮採納,成為一項國策。

由此可見,馬謖在軍事造詣、和治國方略上卻是有其獨到之處,可以說是智囊型的人物,但是其最大的弊端,正如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所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而後卻命此人鎮守街亭,招致大敗。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次出師不利,已經讓蜀軍士氣大減,再加上蜀國國力虛弱,此後的北伐也難有作為了。

東陽·米酒(山丘)

¥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世巍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中國唯一一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部隊,無一人投敵賣國
陝西一位沒有國籍的「日本媽媽」,臨死前只想再見一眼中國兒女

TAG:新世巍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