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斯大林在衛國戰爭後要清洗曾被俘虜的蘇聯人?

為什麼斯大林在衛國戰爭後要清洗曾被俘虜的蘇聯人?

斯大林在二戰後對蘇聯戰俘的清洗,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吸取了歷史的經驗。在我看來,這樣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十二月黨人事件在蘇聯重演。1814年,當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離開巴黎時,他不僅撲滅了法國大革命的烈火,也把火種帶回了彼得堡。那些貴族軍官們隨著沙皇的大軍去撲滅革命,卻在西歐被革命的思想所感染。就如同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的那樣,革命的幽靈掩藏在勝利的榮光中,俄羅斯耗盡能量去治癒歐洲的「法蘭西瘟疫」,當病人終於康復的時候,病毒卻已經在醫生的體內生根發芽。而這些「病毒」傳播的載體,正是那些在西歐見識了啟蒙思想與革命精神的軍官。1945年,蘇聯面臨的處境與1814年的沙俄十分相似:在長期的戰亂後,俄國又一次成為歐洲的拯救者,卻付出了比上一次更大的代價。而俄國的狀況也與一百多年前頗為相似:擁有全歐洲最強大的陸軍,但是在其他方面仍然落後西歐,國家政體的集權程度和殘暴也是歐洲最高。總體上而言,蘇聯依舊沒有擺脫「野蠻人」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對於戰俘的清洗也就是理所應當。事實上,戰後遭受審查最為嚴格的,是被西方盟軍所解救的蘇聯戰俘,而那些在東線被蘇軍自己解救的戰俘的待遇要好的多。這些被西方解放的戰俘,見到了西方的發達,再加之為盟軍解救,很可能對西方國家產生好感,而有很大概率在這些人中會有一小部分人為西方思想所洗腦,而他們可能成為蘇聯政權的定時炸彈。1825年,當亞歷山大一世暴斃,皇位空虛時,十二月黨人在彼得堡舉事。而一旦某一天出現變故,例如斯大林去世,在蘇共虛弱的時候難保沒有人乘虛而入。對於這部分戰俘的審查和清洗,無疑是一種防範於未然的舉措。而那些在東線被解救的戰俘,由於被俘也畢竟留下了歷史污點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也並沒有超出蘇聯的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東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曉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