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即課堂:成為快樂學徒的過程(上)

世界即課堂:成為快樂學徒的過程(上)

我們從練習手冊的一段話開始,它簡明地總結了世界自誕生之初就具有的中性性質。此刻,世界成了一個課堂,在這裡,我們的新老師(聖靈)慈愛地指引我們怎樣賦予世界另一個目的:用寬恕取代定罪,自由取代牢獄。

既然世界的目的不是我指定的,那麼一定還有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把世界當作囚禁上主之子的牢獄。那麼,這世界其實是他能夠重獲自由之地。我願去看這世界的真相,將它視為上主之子尋獲自由之地(W-pI.57.3:2, 4-6)。

在學習將世界當成課堂的過程中,首要的是學習的願心。第185課一開始就說:

只說這句話(我要上主的平安),不算什麼。但真心地說這句話,卻涵括了一切(W-pI.185.1:1-2)。

就像哈姆雷特所說:「唉,這就是麻煩所在呀,」因為我們並非總是真心說這些話。擁有上主的平安意味著決定放棄內在衝突,而我們分裂的自我就源自這衝突,小我妄想出的它與上主之間的矛盾。放下我們曾經如此強烈追求,進而保護之的特殊的自我形象才是正念的決定。關於這一點,記住邁向平安的第一個障礙:你想驅逐它的慾望,也會有助於我們的學習(T-19.IV-A)。

我們回歸之旅的第一步是接受「學習其實是一個化解(unlearning)的過程」,這是世上真正的學習(M-4.X.3:7)。如果我們看不出自己對此過程的抗拒,我們就沒法繼續下去。對於這個企圖化解我們的存在核心的思想體系或老師,我們可不會高高興興地投懷送抱。

那無謂的夢把上主之子嚇住了,使他以為自己已失去了純潔無罪的本性,同時否定了天父,開始與自己交戰;再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事了。這夢是如此的可怕,看起來又如此真實,他若頓時清醒過來,必然驚怖狂囂,冷汗涔涔……(T-27.VII.13:3-4)。

對於《聖經》所講的他的一生,J 兄指出我們是怎樣因著想要保護我們神志不清的自我,而瘋狂地認同了一個瘋狂失常的思想體系:

許多人以為我在攻擊他們,實際上我並沒有。瘋狂失常的學徒會學到許多古怪的經驗。你必須認清一點:一個思想體系若不加以分享,就等於是削弱它的力量。凡是相信它的人,便會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攻擊。這是因為每一個人都與他的思想體系認同,而每個思想體系都是以你相信自己是什麼為核心的(T-6.V.B.1:5-9)。

正文中還有一段,類似柏拉圖的洞穴囚徒的故事,闡明了我們為何需要花費時間學習這一課程:

囚犯由於經年累月束縛在沉重的鎖鏈之下,餓渴瘦弱,欲振乏力;他們的眼睛長年俯視黑暗之境,已記不得光明了;即使在被釋放的那一刻,也不會歡欣鼓舞的。他們需要時間去體會自由的意義(T-20.III.9:1-2)。

因此,只有承認我們確有驅逐真理的慾望,我們才能意識到自己對真理的抗拒,這一步很必要,由此,我們可以接納學習必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只需踏入這個學習的過程,我們的神聖導師必定因著我們的願心,每次一小步地帶領我們最終完成。練習手冊有兩處強調了逐步地、慢慢地學習的重要性:

我們只需看清這一點,所學到的就已不可限量了(W-pI.161.4:8)。

勿再拒絕祂要求你的這一小步了(W-pI.193.13:7)。

正是因為我們每次邁出一小步,每天學習一點點,我們才成了的快樂的學徒,聖靈願我們如此,這樣我們才能學會祂那涵容一切,旨在化解小我的寬恕課程:

聖靈需要一位快樂的學徒,如此,他的使命才能快樂的完成。死心塌地甘願受苦的你,必須先認清自己不快樂的慘境。除非你看得出兩者之間的明顯對比,否則聖靈無法教你,因你已把痛苦認定是快樂了(T-14.II.1:1-3)。

了解罪咎與懺悔之間的不同,可能有助於我們的學習。罪咎使我們執著於過去;懺悔幫我們記住教訓,不再犯同樣的傷害自己的錯誤。承認錯誤的願心(懺悔)讓我們可以重新選擇。與此相反,罪咎使我們我們壓抑錯誤。這必定導致錯誤不斷地重演,即使行為層面上並非如此,內涵上卻並無二致,這也就是佛洛伊德所稱的「強迫性復現症」。若不能抵制這種機制,我們永遠也別想走出小我的罪咎之獄。只有當我們願意承認錯誤,對我們給自己和他人造成的痛苦感到懊悔,我們才具備了真實學習的條件:謙遜。

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一次經歷。那時我幾乎是一個純粹業餘的單簧管手,腦子裡的音樂總是遠勝於實際的演奏。來過基金會羅斯科(Roscoe)之家的讀者可能聽過一場一年一度的田納西湖三重奏音樂會,在那場音樂會中,我非常幸運,能與兩位傑出的器樂演奏家同台演出,他們是費爾(Phil)和南希.布魯姆(Nancy Blum),前者是大提琴演奏家,後者是大提琴和鋼琴演奏家。從演奏水準上說,我與這個團隊太不相稱了。費爾,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資深大提琴演奏家,請樂團里的一名單簧管演奏家勞瑞.布魯姆(Lawrie Bloom)給我上了幾節課。勞瑞不僅是個優秀的音樂家,也是一名好老師。他耐心地示範,指出我的演奏方法如何完全地錯了,我把簧片放進吹口以及固定簧片的方法不對,手的位置,指法,嘴唇和舌頭在簧片上的動作也錯了,更別提演奏風格了。

所幸,我做到了不防衛,接受了勞瑞的所有糾正。這樣,我才得以開始修正自己錯誤的艱苦工作。這裡的關鍵在於我對學習所持的態度,而不是演奏本身。這也反映出《奇蹟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謙遜 vs. 傲慢,偉大 vs. 卑微。傲慢乃是小我對其自慚形穢的防衛措施,它從不認為有什麼需要學習的,只是一味地寧願自己是對的,而不是幸福的(T-29.VII.1:9)。與傲慢截然不同,謙遜的人樂於承認錯誤,他們知道這樣做會讓心靈選擇小我的秘密決定暴露出來。沒有這些錯誤,也就沒有修正那個基本問題的機會。這樣的態度使我們得以成為快樂的學徒(T-14.II),樂於將世界視為它當真可以成為的課堂,在聖靈的溫和指引下,他們一步步化解小我罪與咎的課程,最後必將憶起自性的莊嚴偉大。

我來重新表述一下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需要認出我們在「形式」層面上的錯誤,形式上的錯誤反映出「內涵」層次上心靈所犯的錯誤。如果我們傲慢地堅持我們早已學會了,我們還能學到什麼?J 兄在練習手冊里這樣說:「你通常不會反問自己已經界定明確的東西」(W-pI.28.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蹟課程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奇蹟課程》的療愈觀(三)化解自我憎恨

TAG:奇蹟課程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