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寶寶降火有妙招,冬季媽媽們要及時給寶寶「滅火」

寶寶降火有妙招,冬季媽媽們要及時給寶寶「滅火」


此時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而我們周圍的人群,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卻總是頻頻「上火」。兒科醫生提醒,小兒上火容易使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在冬季,媽媽要注意及時給小兒「滅火」。
                                                   


 


近段時間,不少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便秘、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上火癥狀。而孩子一上火,抵抗力就下降,過不了幾天,又出現了感冒、咳嗽等癥狀。於是,如何幫孩子降火就成了最近媽媽們最頭疼的一件事。由於小兒脾胃虛弱,兒科醫師提醒,給孩子降火也要講究方法。


市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王愛敏介紹,「火」屬中醫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炎症反應」。在小兒多因外感火熱之邪(各種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或飲食不節,積蓄為熱。由於冬季氣溫低,小兒室外活動少,飲水量減少,有時開暖氣或空調,又不注意房間經常通風換氣,再加上有些小兒喜食葷菜,蔬菜、水果等偏鹼性的食物吃得少,往往伴隨有便秘,易形成酸性體質,體內熱毒日久蓄積,削弱了小兒的免疫力,易導致各種病原體的入侵。常表現為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扁桃體炎、流感、複發性口瘡等上火癥狀。


在門診中,她經常碰到一些家長給小兒盲目降火的現象。首先最常見的是:「長時間以清熱降火藥和涼茶來預防上火。」其實,凡具清熱功效的中藥多屬苦寒之品,久服易致胃寒,造成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不良反應;而且清熱降火藥和涼茶配方固定,沒有針對性。若有反覆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可選擇使用「玉屏風顆粒」、「童康片」等中成藥。


其次是:「上火了,必須得用中藥才能好,西藥是降不了火的。」事實上,「上火」是中醫對許多疾病具有某些共同表現的一種籠統說法,而凡是能減輕溫熱癥狀的葯都可稱為寒涼葯,即下火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藥中的抗生素也可以說是屬於寒性的藥品。那麼上火了,是否也可以用抗生素來對付呢?這需要看上火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上火,就必須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才能治癒,單用降火的中藥有時可能會拖延甚至加重病情;而有些病毒感染導致的上火,即使不用任何藥物也會自愈。


王愛敏提醒,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兒童,她認為不主張用藥物來預防。一般通過調理日常飲食、生活起居方面加以預防即可:在生活起居上,特別要注意給小兒適當穿衣,平時穿衣應遵循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的原則,過熱易致小兒上火。判斷方法:用手摸頸後部,若發潮有汗,說明穿得多了;若摸時較涼,表示穿得少了。在日常飲食上,「過補易上火」,如果攝食過多魚肉等酸性食物,易導致小兒抵抗力下降,引發各種感染性疾病。此時要注意搭配一些鹼性食物,如海帶、青菜、萵筍、芹菜、香菇、胡蘿蔔、蘿蔔等;適量飲水,多喝水可保持黏膜濕潤,抵抗病原體入侵。


孩子如果有上火現象,家長可根據下列癥狀來分別降火:


1.心火:可表現為心胸煩熱,夜不成眠,面赤口渴,尿黃便干,舌尖紅,或生口瘡。可服用蓮子湯;

2.肺火:表現為咳嗽痰黃,或痰中帶血、口乾咽痛,舌紅苔黃。可吃點豬肝;


3.胃火:胃痛,反酸,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飲,或牙齦腫痛,口臭,大便秘結。可服用綠豆粥;


4.肝火: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不眠或多夢。可喝梨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也說黃芪,到底補哪裡的氣?
月事不正常,艾灸來幫忙

TAG:中醫技術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