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史小記:秦·昭襄王的「微操作」

讀史小記:秦·昭襄王的「微操作」

公元前316年,秦軍利用了巴蜀相攻之機,揮軍南下,一舉吞併了蜀、巴、苴三國,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軍事勝利僅僅是一個開始,如何消化這麼塊大肥肉,歷史重任落在了昭襄王的身上。

(秦滅巴蜀,圖片來自網路)

昭襄王晚年被六國稱為「虎狼之王」,其實年輕的時候還是一枚心思縝密的「小鮮肉」,猶如腳法細膩的中場大師,用一系列「微操作」消化了巴蜀之地。數十年間,巴蜀由「生地」煉為「熟地」,為秦國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為新地,秦對巴和蜀的策略是不同的。秦在關中立國,治理平原地區的經驗非常豐富,對於蜀地治理有一攬子成熟方案:蜀侯、郡守雙軌並行,鞏固成都、郫城、臨邛等戰略要點,機動軍團以點帶面,深耕成都平原。但是巴國山地縱橫,丘陵交錯,秦軍主力難以深入、滯留腹地,實現真正有效管制。同時期的西方羅馬軍團在山地作戰中也屢屢吃虧。但是,這些難不住昭襄王。

(恩施土司城九進堂的白虎圖,圖片來自網路)

據史料記載,昭襄王時代,曾有「白虎」為害巴蜀,「秦王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邑萬家,金帛稱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虎歷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有學者認為,消滅白虎只是一個柔化後的故事,背後其實是秦國巧妙分化巴國境內的各派部落勢力,鞏固對新得土地的統治。

這種推測是有依據的。秦漢之際,巴中、黔中地區的「廩君蠻」部落崇拜白虎,奉祀白虎為神;而沿嘉陵江而居的「板楯蠻」部落,驍勇善戰,以射殺白虎為榮。一者敬畏白虎,一者與白虎為敵,針尖對麥芒的傳統風俗背後隱藏著刀光劍影的歷史往事。

不能完全征服,那就分而治之,這是歷史上屢試不爽的佔領策略。秦得巴國後,充分利用、激化巴國不同部落間的矛盾,甚至是製造矛盾,讓他們自相攻伐,秦坐得平衡之利。史料記載,消滅「白虎」後,秦國還有善後措施,和巴國部落盟誓,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和平共處條約:「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於是,「夷人安之」。可見,在「白虎為害」的歷史故事中,秦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四兩撥千斤」之力,化解了巴國危機,並實現了有效管控。

知易行難,大功總非一蹴而就。巴國真正變為秦國的「熟地」是有標誌性事件的。楚國對於秦國佔領、整合巴蜀保持高度警惕。昭襄王繼位後,秦楚之間的摩擦就沒有停止過。從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7年)開始,秦國猛然發力,秦將司馬錯、白起、張若統帥三大精銳兵團先後行動,伐楚的攻擊一波強過一波。昭襄王二十八年,白起甚至攻克了楚國首都郢。這一系列戰役基本確立了秦對於楚的戰略優勢。秦之所以能夠對楚能夠發動連續攻擊,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巴蜀已經被充分消化,成為了秦國進攻楚國的前哨基地。這個時候距離秦征服巴蜀已經過去將近四十年時間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既有持之以恆的頂層設計,又有從容精準的「微操作」,秦國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公元前277年,秦奪取了楚國大片疆土。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映青山 的精彩文章:

讀史小記:秦·昭襄王的兩個三十年

TAG:雲水映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