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單∣2018年2月主題書籍推薦:跟家庭的傷說再見

書單∣2018年2月主題書籍推薦:跟家庭的傷說再見

前兩天與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現就職於世界500強企業的女孩子聊天近4個小時,女孩兒乖巧伶俐、聰明好學。工作第一年就被評為優異等級。即便如此,女孩子並不快樂,她不知如何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媽媽五十多歲,因為長年的負面情緒,無形地影響著她,親人之間的惡劣關係使她與人不能建立信任,父母之間的冷漠,使之完全沒有安全感。

事實上,這位媽媽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與她童年的創傷經歷有關,讓她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她需要通過『』控制『』與他人的關係來體會自己存在感。每一個母親的強勢之下都有一顆柔弱的心,而這種極端的方式無疑給身邊的人造成極大的傷害。

但女人到了五十多歲這個年齡,再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幾乎很難。

所以我們能做到的覺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渴望他人關愛的,媽媽也一樣。這位媽媽似乎沒有表達自己需求的能力,她也沒有自我關愛的能力,她的內心深處可能充滿了挫敗感與恐懼感。

這位媽媽的內在也許就是一個可憐又恐懼的小孩。但是這個『』小孩『』可能會跑出來傷害別人。

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感受,要建立自己的邊界感:真正親密關係的愛,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的,只有彼此尊重,承認對方的獨立性。這樣的關係才能使得彼此舒服,才能產生真正的親密關係。母女之間也要有邊界感。

一個有覺知、自己有平衡經驗的智慧的母親。當孩子依靠自己的時候,自己是安定的,接納的,孩子的哭泣、委屈、憤怒、害怕,母親溫柔的攬過來,母親有足夠的安定承載這些情緒,孩子有充分的經驗知道情緒是被允許的、被接納的。

在這個過程充分完成之後,母親要慢慢的開始和孩子的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孩子才會再一次完全的把情緒「交給」母親。母親一點點讓孩子自己能夠有能力去面對和經驗那些情緒,找一些方法疏解自己、陪伴自己。母親會一直在旁邊保持著覺知和觀察,當看到孩子有些心碎和迷茫,懷疑這個世界沒有依靠的時候,出現一些偏頗信念的時候,母親就會出現,告訴孩子,那不是真相,母親又會分擔起孩子的情緒。

母親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孩子的信念,阻止那些糟糕的信念形成,這才是一位成熟的母親該做的。

若面對孩子沒有承載情緒的能力的時候,一個沒有安全感、沒有容納力的母親,會不舒服,慌張,母親的內心同樣的情緒也被喚起,煩躁、無力。

於是,各種手中無措,會否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不要那樣,讓孩子壓抑住那些情緒;或者分心,用妥協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從那個情緒里離開。

我們看到,孩子的情緒因為沒有得到允許和支持,孩子沒有能力和這些情緒待著,這種無能就被保留在孩子的生命經驗中。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向外探索,不再依賴母親,不再信任母親,用別的方式去解決自己的情緒,這樣父母將無法走入孩子內心,後果也是可想而知。

當然,一個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想相當重要。家庭,由父親母親共同打造。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父親的格局決定家庭的方向。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可以造成對孩子的傷害嗎?家長又沒有打罵孩子,讓她衣食無憂,百般呵護。

但大家是否想過,父母的不成熟,孩子能學到什麼?她在家庭中習得什麼是「愛與被愛」嗎?習得過如何建立親密關係嗎?遇到事件如何用辯證地視角,看到事件正向的一面?習得如何處理和接納情緒?事實上這是一種「軟暴力」,也是一種「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於無形。

當然我們沒有理由去責備這對父母,因為他們之前也沒做過父母,也許他們也帶著原生家庭的傷,也許他們內心也有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孩」,也許他們也需要被理解和關愛。

只有孩子內心開始有邊界,與家庭的「傷」說再見,才能真正地長大。

12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

暖愛心境將帶領大家,勇敢地從傷痛中把自己解救出來,通過故事的療愈,認回每一個傷口,接納那個受傷的自己。就在2018的2月,讓我們一起走進《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讓每個自己被聆聽,被理解,被療愈。從今天起,活出一個好故事。

本書願獻給:

在不完美家庭中勇敢受苦的你

台灣敘事王子周志建博士,繼《故事的療愈力量》、《擁抱不完美》、《把自己愛回來》之後*心靈療愈大作——《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愈》。

內容簡介

不敢說出口的秘密,最需要被聽見。

別讓家庭的創傷「卡」住你!

開口說自己的故事,

讓自己被聆聽,被理解,也被療愈。

如果你對生命失去熱情,對許多事物都不感興趣;

如果你經常感到悲傷、沮喪,甚至憤怒;

那表示,你的生命「卡」住了,卡在過去某一個創傷經驗里出不來。

為今之計,就是要勇敢地從傷痛中把自己解救出來,通過故事的療愈,認回每一個傷口,接納那個受傷的自己。

當我們徹徹底底地認回了那個受傷的自己、焦慮的自己、悲傷的自己、憤怒的自己,我們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

當「安放」好這些情緒與創傷時,我們的靈魂便不再漂泊。

我們就可以安穩下來,好好度日了。

我們的孩子,也就可以解脫「家」鎖,活出他們自己的生命。

在故事裡,我們原來都一樣。

在故事裡,我們不再感到孤單寂寞、無人能懂。

在故事裡,讓我們的靈魂彼此相通,讓我們的生命相互取暖。

故事,給出強大的生命療愈力量。

作者簡介

周志建

雅號:敘事王子。

一個任真(任性、天真)、浪漫、做自己的中年男子。

一個喜歡說故事、聽故事的敘事取向心理諮商師。

25歲那年,意外接觸到心理諮商輔導,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生命轉彎。

35歲那年,第一次接觸到敘事,發現:「這就是我要的」,於是毅然決然走向後現代的迷人世界。

45歲那年,拿到心理博士學位,發展出屬於他個人特色的敘事治療專業。

50歲那年,出版第一本書,分享他多年的敘事實踐經驗。故事療愈作家,成了他的「新身份」。

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生不走主流路線,堅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

他也是一個要自由的人。不想被體制捆綁,所以從來沒打算在大學裡任教,他選擇,當一個來去自如的「自由」心理工作者。

他喜歡後現代「沒有唯一的真理」、「尊重差異、尊重多元」的理念。創辦「敘事私塾」致力推廣敘事理念及人文教育,並將「自由書寫」結合在敘事里做「故事療愈」,成效驚人。

他也是最早將敘事治療大量運用到台灣諮商臨床實務的先行者,已在海內外舉辦敘事專業工作坊超過500場以上。

如今,年過半百,他說:「我生命的轉折點到了。」

每年到京都賞櫻、賞楓的他,下半生開始過著減法生活。「日子越簡單,心就越平安。」這是他對生命的新領悟。

目  錄

推薦序一 讓故事,超度你心靈的幽魂;讓愛,擁抱回完整的自己 蘇絢慧

推薦序二 唯有走出家庭創傷的陰影,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 張淑媚

推薦序三 生命透過故事,彼此相認 黃錦敦

自 序 真正的慈悲,是悅納自己的陰影

第一章 擁抱自己,認回每一個部分的自己

不要白白糟蹋你的受苦經驗

超度自己,讓自己自由

與母親和解,其實是與自己和解

慈悲,是在每個經驗里學會愛自己

療愈自己的匱乏,不然誰都無法滿足你

有一種愛,可以支撐我們走過生命困境

臣服、接受生命,但不認命

真正的慈悲

第二章 擺脫暴力陰影,拯救自己的內在小孩

不要繼續當受害者

家暴是很痛、很痛的家庭秘密

請大聲說:是的,我是

真的可以跟父母實話實說嗎?

改變語言,就改變關係

孩子要的,其實只是一聲:對不起

「放棄」是個好用的人生智慧

第三章 超度自己,療愈家庭創傷經驗

「不孝順」,這不是你的錯

說故事,是療愈悲傷失落的良藥

超度恐懼,安撫自己內在的那隻黑狗

家人生病,我一定要跟著一起受苦嗎?

為家人犧牲,請「適可而止」

放下罪惡感,好好道別

沒有情分的親子關係,不是你的錯

療愈沒有捷徑,不要輕言寬恕

誰在乎你,誰就是你的家人

第四章 打破家庭秘密,把自己拯救出來

不敢說出的秘密,最需要被聽見

爸爸,拿開你那雙臟手

讓自己從「受害者」轉身變為「拯救者」

離婚不是一件丟臉的事

當秘密不再是秘密時,你就自由了

說出被家暴的秘密,拯救自己

療愈內在小孩的心靈秘方

不著急跟父母和解,我們得先跟自己和解

第五章 寵愛自己,重新把自己愛回來

改寫你的生命腳本

自己的人生,自己救

父母給不了的,我們就自己給自己

一筆歸一筆,功過不能相抵

從父母那裡,一點一滴拿回自己的力量

你有沒有勇氣,變成另外一個人?

給自己一個家,讓自己願意回家

原來,月經是我的好朋友

當你已經再也沒什麼好失去時

第六章 療愈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修補生命的洞

請站回母親的位置,讓孩子的生命安穩

爸媽不快樂,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

學會放棄,讓生命解脫

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你敢不敢跟孩子這樣說

十個「不要」,讓你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媽

或許你唯一虧欠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有權利選擇更好的人生

到底是孩子依賴你,還是你依賴孩子?

是的,我受過傷,但我依舊美麗

結 語 與生命和解的時刻到了

致 謝 因為不完美,生命才精彩

作者 暖愛心境

高校教師

KSS家棋教練

高級職業指導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後現代敘事療法研習者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中國EAP學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治療諮詢師

悟茗莊園

品賞蘭茗之純香

覺悟人生之真諦

覓尋優雅之靜所

活出生命之從容

這裡是悟茗莊園,以心理學為基礎,專註於自我關愛、親密關係、個人成長、職業規劃、身心健康的;品茗悟道知人生的身心靈空間。

評論功能已開啟,衷心接受任何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暖愛 的精彩文章:

有問有答(三):愛自己是自私嗎?

TAG:東方暖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