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宮女子看髮型,就能知道她的權力級別

清宮女子看髮型,就能知道她的權力級別

在清宮戲中,我們總能看到劇中上到貴族,下到丫鬟,都把頭髮梳成髮髻的樣子,其實這都是不對的。別看髮型是個簡單的事兒,但是一點都不簡單,裡面蘊含了很多複雜的問題。

中國的古裝劇,鮮有比較嚴謹的。電視劇中不但穿越時代亂用服裝,髮型也是有著各種詭異的形態。清代旗人女子的髮型演變貫穿了整個清王朝,從清初到清末,髮式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根據不同的服飾和場合,也對應著不同的髮式。影視劇中頻頻出現的髮髻主要是清後期產生的旗頭,也就是俗稱的耷拉翅。這種髮式主要產生於晚清時期,清中早期是沒有的。

好在這方面清代留存於世的畫作及照片不少,為後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本文主要講述清代貴族女性,即旗人女性的髮式。在清代早期時候,旗人女子多是進行編髮盤頭,或者直接是包頭。比如在我們常見的、聲名顯赫的孝庄皇太后常服袍坐圖裡,孝庄的髮式就是編髮盤頭:

又比如下圖:

到了康熙時期,髮式又發生了改變。例如下圖孝昭仁皇后常服袍褂(局部):

從上圖不難看出,清代旗人女子的髮式在包頭的基礎上,開始有頭飾作為裝點了。之所以上圖頭飾戴的這麼少,是因為清代旗人女子的常服一般都是素色且沒有紋飾,如果穿的這麼樸素戴一個浮誇的頭飾,顯的也不是那麼自然。所以一般比較花哨的頭飾,都是在身穿吉服的時候才會佩戴。

按照清代典制,吉服都是在節日或有重大場合的時候才會穿著。在穿著吉服的時候,也應該佩戴吉服冠。所以身穿吉服作為禮服時,頭飾自然也要絢麗一些。比如下圖,清早期女吉服袍坐像:

如果覺得上圖還是過於樸素的話,還有再浮誇一些的:

後來,這套頭飾慢慢就演變成了鈿子,在早起的時候它是這樣的:

清代中期的鈿子:

從上面的畫像來看,清代男裝與女裝的區別並不是很大。畫上的兩個人都是身著冬吉服,佩戴朝珠。甚至於女冬吉服冠與男冬吉服冠基本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女子不是戴了鈿子,基本上跟男裝就沒太大差別。

到了清中期,頭飾開始浮誇起來。如下圖中,女冬吉服袍褂,戴細鈿子:

清晚期的鈿子:

可以說,截止到清晚期,旗人女性的頭飾還是含蓄的。但是到了清晚期,鈿子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你沒理解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巨大的變化。鈿子都莫名其妙的開始變大了,呈現出我一定要大過你的態勢。

清晚期旗人家庭結婚照:

清代同治時期,旗人女子身著吉服袍褂,頭戴鈿子:

雖然鈿子很花哨,很好看。但是那終究是搭配吉服時穿的,而吉服只能在節日、慶典等重大的場合才會穿。一年總共也穿不了幾次,就算你愛美,但是這頭飾也不是你想戴就能戴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旗人女子主要還是身著樸素的常服的,但是因為常服似乎不太分男女,所以,不那麼美的常服就慢慢不那麼受歡迎了。

讓我們來看看下圖中,女冬常服袍褂 vs. 男夏常服袍褂吧。沒有那一撮小鬍子,你能區分男女嘛!

所以早在康熙年間,清朝的服裝設計師們就開始琢磨著要改革女常服了,要讓女性更美更時尚。但是這畢竟是在古代,服裝在沒有大膽前衛的設計下,很難做出很大的改變,因此這次改革很失敗。這也導致了常服的存在感越來越弱,愛美女性也不那麼喜歡穿著常服。一直到了光緒年間,在光緒會典上乾脆就不提女常服了。究其原因很簡單,清人入關之後,旗人女性想要做出各種樣式的服裝,但是由於清代常服和吉服一脈相承,二者的區別就在於有無紋飾。所以出於服飾制度的限制,女常服無法添加紋飾,否則就很難與吉服做出區分了,因為常服無法得到徹底的改革革新。由於常服已經幾乎沒法變美了,於是旗人女性又將眼光瞄向了比常服低一級的便服。因此從清代中期開始,女便服就開始逐漸發展,樣式也花樣繁多,為旗人愛美女性首選。

清中早期 湖色壽山福海暗花綾袷襯衣(后妃便服)/時尚時尚最時尚:

清乾隆時期,月白緞織彩百花飛蝶紋夾襯衣(后妃便服):

便服與吉服不同,便服主要是傢具穿著。在清代女裝系統中,因為花樣繁多逐漸替代了樸素的女常服,成為了旗人愛美女性日常及外出穿著的主要服飾。而影視劇中頻頻出現的旗頭,也是在這一歷史背景喜愛,與女便服一起逐漸發展起來的。

其實旗頭的雛形,就是兩把頭。目前有據可靠的旗頭最早出現在清道光年間的畫像《西頂過會圖》中,如圖:

旗頭出現後,因為這種髮式主要就是把頭髮產在扁方上,所以這就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愛美的宮中后妃們開始瘋狂的在自己的頭上插上各種花及配飾。隨著這種風潮愈演愈烈,最後連咸豐皇帝都實在看不下去了,專門針對此事還下了一道聖諭,原文如下:

咸豐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諭皇后:

宮廷之內,樸素為先。朕看皇后及嬪、貴人、常在等,服飾未免過於華麗,殊不合滿洲規矩。是用定製遵行以垂永久。

簪釵等項,悉用舊樣,不可競尚新奇,亦不準全用點翠。梳頭時,不準戴流蘇、蝴蝶及頭繩、紅穗。戴帽時,不準戴流蘇、蝴蝶,亦不準綴大塊帽花,帽花上不可有流蘇活鑲等件,鈿上花亦同。

耳挖上,不準穿各樣花、長壽字等項。

耳墜只准用鉤,不準用花、流蘇等項。

小耳鉗,不準點翠,亦不準雕花。

......

咸豐四年二月十四日諭皇后、嬪、貴人、常在等:

從前二年十二月所降諭旨,尚有未備之處,茲再明白飭諭遵行。尋常所戴棉秋領,不準有花邊、絛邊、青緞邊。梳頭時,只准戴兩支花。若有戴三支花者,即應懲辦。

讓我們來看看符合咸豐皇帝內心的清代女性服飾是什麼樣的吧。下圖就是后妃符合咸豐要求的裝扮,女便服坐像:

飛看起來是不是還是有點樸素的,但是咸豐帝畢竟還是年輕呀,在變美的道路上,男人永遠趕不上女人的想像力。讓我們看看咸豐帝含笑九泉,同治帝時期的女裝扮吧。同治帝時期,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局部(身著便服):

這一時期雖然在頭飾上不是那麼符合咸豐的要求,但是旗頭的形態起碼還是正常的,讓我們一起看看清同治晚期西方人拍攝的旗頭後面的梳發:

到了光緒時期,旗頭就開始漸行漸遠了,逐漸開始朝著詭異的方向發展。首先就是兩把頭越來越大。光緒時期旗人女性兩把頭:

後來對尺寸的要求越來越大,讓我們來看看光緒末年的旗頭形態:

上面這種旗頭,其本上都是真發假髮兩摻。身後面突出的一根,叫做「燕尾」,這一根基本上都是假髮。後來慈禧皇太后老年後,頭髮梳不起來了,就出現了用緞子做的假把頭,這下整個髮式都開始出現假的了。起初還比較小:

但是小了沒多長時間,又開始變大了:

到了這一時期,兩把頭就徹底演變成了清晚期的旗頭。頭上的「板」已經於頭髮無關了,一般都是梳個髮髻,然後把假頭座安上去。

光緒後期旗頭板(注意扁方)(頭面是戴上旗頭之後再插好的):

你以為到這就終結了么,那你還是太年輕了。到了民國時期,旗頭的板就更詭異了,徹底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板。

讓我們看看民國初年,街上身著便服,戴旗頭的的旗人女子「小瀋陽」:

要看咱就360度無死角的看,背面是這樣的:

嘎所以說,清宮劇中旗人女性的髮型是很不靠譜的。除了髮式之外,如今在清宮劇中出現的女裝也都是基於光緒時期的女便服發展起來的。但是考慮到清宮劇能讓人物穿越,詭異的髮式及服裝都不算什麼事兒了吧。

慈禧便服+旗頭像、慈禧便服對弈圖局部、同治時期便服+兩把頭、乾隆時期、清早期(常服)女性裝束的對比:

到了這裡也沒有結束,清代晚期到民國初期,典制混亂,一度出現過服裝與髮型極不匹配的搭配,在服飾上就不那麼講究了。如下圖女子,身著吉服,旗頭、佩戴浮誇的頭飾,已經有現代京劇裝扮的雛形了:

至於旗頭,其本身並沒有明確的品級劃分,但是一般來說身份高的可以多插點頭面,身份低的少插點,也就這點區別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髮型 的精彩文章:

時尚髮型精選|顯年齡小的髮型片欣賞
內涵搞笑:老闆,幫我設計一個具有領導氣質的髮型!

TAG:髮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