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把「攝影師」裝進你的手機里

九.把「攝影師」裝進你的手機里

大連,黑石礁 2015年10月31日 下午3:56:04

為直觀而又形象地表現冷暖色溫反差的強化視效,我決定對這一隻海星下手了……

深秋黃昏夕陽下的礁石上,海星腹部的本色橙黃就顯得更為橙黃了——這一點我們都可以欣然接受!這沒有問題。同樣沒有問題的也包括那些受惠普照在夕陽下的暖色黑礁石,但剩下的那些「辣眼睛」的藍色礁石就讓人有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怪異感!

對的,那是處於陰影之中的黑礁石,由於色溫關係,在畫面中呈現出了冷色調的藍。就像暮色天空畫面中的那一片藍意一樣,這是拍出來的藍礁石,而不是真實的藍礁石,只是拍下來的時候沒有現在照片上看著這麼的藍。作為範例展示,我們希望強化同一幅畫面中的冷色調而不改變暖色調,這在PS里只需要通過【可選顏色】將畫面中的青&藍兩種顏色+青-黃就可以實現目的了。

這是攝影師比較常見的畫面優化策略,對於手機的拍攝和優化來說,這樣的思路一樣適合。

讓攝影師介入拍照手機的影像規劃

相機時代,每次有新機發布時,我們在攝影社群中會聽到類似這樣的感慨:終於有了期待已久的什麼功能了;那個很容易誤操作的按鍵終於挪位置了;什麼什麼終於改良不少了……言下之意,就是廠商相應廣大攝影群眾從實用體驗中發自內心的呼聲,在新機上加以改良升級優化,攝影大眾報以熱烈掌聲。

但是在手機上,我們目前還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掌聲,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發布會的時候甚至還是這樣說的:相機上的那個什麼什麼功能,現在手機上也有了……

我們能舉出好幾個這樣的例子!特別像單反模式、背景虛化之類的拼了命也要搞出相機效果的功能,除了純粹覺得好玩,從影像畫面上真的是沒有看到太多超前的成分,想要引領新時代的影像之路,談何容易?

當然,眼下的現實是,我們可能壓根還沒有把手機當成一台真正的相機來看待,所以喜歡攝影的人對它沒有什麼期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新出一款買來玩玩,覺得拍得不錯就多玩一會,覺得拍得挺垃圾的但它還是可以當個電話刷個朋友圈的……反正自己有相機懂攝影的,好像也沒啥可心煩意亂、糾結上火的。

但是,從現在開始,這個事情應該要翻篇了!既然我們已經確認,哪怕是吃瓜群眾,其實他也有攝影師的目標,也想擁有攝影師的技能,那麼就不要再把手機不當個相機去看待。攝影師對新手機不期待並不代表普天下的全民「攝影師」們對新手機沒有期待,他們只是說不出什麼快門時滯、模糊圈、動態範圍……他們就想要攝影師拍的好照片。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那些「對手機不期待」的攝影師此時能站出來發光發熱,把自己貢獻出來做案例分析,從最基本的影像記錄到大片拍攝的境界、個人創作的願望和理念,都可以整理出來作為相機的各級層次的需求,寫入我們的影像規劃之中。

有攝影師參與的手機相機開發

當然,這其中可能會很猶豫,難道需要匯總所有攝影師的技能和理念嗎?不是,也不可能是。

所謂的分層需求,說的極端一點,無非就是旅行戶外攝影玩家更願意折騰輕便巧的器材、而高端的商業攝影師講究的是擱在影棚里的大畫幅高精度技術機。

如果我們要開發一款旗艦機,或者說要搞一款拍照性能「直逼專業單反」的手機,那麼尋找一些專業攝影師參與你們的相機開發進程是比較明智的;如果你的目標主打日常生活和戶外旅行,那麼經常請那些「四處遊盪」的攝影玩家來給大家講講路上的故事,緊張的開發之餘,除了神經得以放鬆,關鍵的,一定還會從中靈機一動,火花四濺……

當然,如果是影像開發實驗室為籌備技術而開始人力鋪墊和數據積累、演算法優化,那實際需求還得細分,甚至具體到「拍什麼題材用什麼模式找什麼攝影師最合適」的程度,然後就開始各種交流、推心置腹地……

搞「自然光人像大師」,得多找找那些街頭人文攝影師,他們善於在一切自然光照環境下捕捉人物的心理和周遭關係。

玩「閃光人像大師」,得多拜訪拜訪那些商業人像攝影師、閃光人像攝影玩家,他們對於人工布光和畫面效果都有著自己苛刻而又「唯美至上」的特殊癖好。

還有「風光攝影大師」「體育競技攝影大師」「夜景攝影大師」……我們知道都要去哪兒找什麼人來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甚至有朋友還提到了「KTV攝影大師」,哈哈!喜歡卡拉OK自嗨又拍照拍得挺溜的都有誰哈?快自個報名吧

大概,就是這個思路。

拍照手機應該充滿著攝影師的智慧

拍人像時用(等效)85mm鏡頭最合適,拍大場面時用廣角最方便;拍雪山時需要曝光補償+,拍黑板時需要曝光補償-,等等。這些都是老掉牙的攝影經驗,你去問任何一個攝影老司機,他都能給你說出個一二來。並且,關鍵的是,這些從基本的攝影常識到一些體現個人拍攝風格的構圖技巧和後期理念都還是相當管用的。

所以,直接了當地,我們讓自己搞出來的手機照相機也具備這樣的智慧,那些歷經多少代攝影人積累下來的拍片經驗和獨到眼光,完全可以整理成一個「搞機」的資料庫,寫入每一台手機的照相機里,在合適的場景前,亮出合適的曝光參數和優化結果。

比如那一年的冬天,有吃瓜群眾拍出了一堆黑乎乎的「年夜飯」,然後就成了編劇故事發生的轉折點……當時我們可以聽到,很多「老司機」們在背後冷嘲熱諷

我們的期望是,今後手機自己做到能直接像攝影師一樣在那裡拍照,而不僅僅只是像一台照相機在那裡執行取景框後面的那顆攝影師的腦袋瓜指令而進行拍照。這要求肯定比單純的照相機要高得多、難得多,但經過前面那麼多的「怎麼拍」之後,我們確信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可想不久的將來,一台充滿攝影師智慧的手機,將會震撼整個照相機。

深圳,深圳灣運動公園 2015年6月20日 上午7:02:44

在一個(兩年前的)幾近剪影的手機畫面中,還能找回這麼多的色彩、細節和層次,我確定這不是手機自身的實力沒達到,而是「跑」的路子(策略)有偏差——是我們沒把它「完整」地展示出來!

也許,有的人喜歡藏而不露,只為最後的衝刺而發力。問題是,如果大家都「藏而不露」,都混在一個陣型里互相耗著,最後發力的時候就不止你一個,還不照樣拼個你死我活的,比現在還慘烈!

或許,這麼理解:喜歡剪影的剪影,喜歡層次的層次——關鍵是喜歡的那個人拍到了喜歡的那個影。但這反而又讓手機猶豫不決而不好辦了……

所以,還是當機立斷地,找條適合自己的路子、用自己擅長的戰術和風格去跑!

清晨的夏日陽光依舊熱烈非凡……

攝影師的實拍體驗一樣重要

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倡「普通手機用戶的體驗+攝影師的拍攝理念」相結合來「搞機」,但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忽視攝影師的拍攝體驗。相反,很多攝影師的拍攝理念是通過他們在拍攝現場、創作過程的實拍體驗中才真實表露和完整體現出來的。

所以,重視攝影師的實拍體驗,才能真正理解他們是怎麼玩的、為什麼會這麼玩,他們所能觸動到的拍攝「開關」,他們對按下快門後所歷經的畫面成像、處理和再現環節的理解,甚至他拿著我們的手機所要面對的對象和範圍,對最終畫面所要達到的想法和要求,等等,可能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讓我們需要跳出現有的框架來思考和解答,在另一個新的層面和起點上來審視現有的拍攝機能,所承載的操控性能和所呈現的畫面結果。

這裡不妨再重複一下普通手機用戶和攝影師在拍攝體驗問題上所承擔的不同角色和義務。

因為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讓普通的手機用戶也能拍出攝影師那樣的大片效果,所以,我們的手機既要讓普通的手機用戶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又要具備攝影師一樣的拍攝智慧。如此,我們需要了解更多普通手機用的拍攝操作習慣和應用場景行為,同時需要總結和吸取攝影師的拍攝經驗和創作理念。

換句話說,一個是關心「會怎麼用手機」,一個是知道「會怎麼拍照片」,而手機就是要把雙方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智能平台,實現「普通用戶會拍好照片」的良好願景!

當然,基於不同的應用經驗、目的和習慣,對於同一功能對象的體驗,普通用戶和攝影師肯定會給出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反饋結果。

舉個簡單例子,還是拿RAW模式來說吧!

普通用戶可能也就會給我們一個「有點意思」或者「感覺很專業」之類的評價,然後覺得「沒有它也能拍大片呀」,可有可無的,也就這麼pass過去了。

但如果要甩給攝影玩家們去體驗,那就沒那麼好糊弄了,十有八九會會像我這樣,到現在還在跟你們糾纏個沒完……

所以,我們需要從中作出判斷和抉擇。想把這個功能做好,得聽攝影師的;但這個功能會不會用到、用得順不順手,還得看普通用戶是怎麼在手機上玩的。

大連,五一路 2017年1月4日 下午3:56:28

在紅燈路口隨手拍攝的夕陽畫面,請忽略髒兮兮的玻璃透視和雜亂的構成元素,這幅畫面想要說明的,是擋風玻璃上端那一條過渡遮陽塗層就像是一枚藍色漸變濾鏡,使手機直接就可以這樣拍出上冷下暖的色調組合畫面。這種就地取材的靈活實拍技巧可能只有攝影師才會去體驗,去琢磨,甚至還能拍出一幅好照片來。

由攝影師承擔手機的實拍測試

相對來說,實驗室里的客觀測評,測試項目、取樣規格和測試條件等等都是按照標準制定的,測試技術人員只有按照既定的測試流程和作業規範來執行測試操作,才能確保測試數據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才能客觀反映被測手機的軟硬體影像技術特性和影像再現能力。

而主觀的實拍測試就有點「麻煩」了,需要實景拍攝就意味著天南地北、春夏秋冬、颳風下雨的拍攝環境和拍攝條件可能都需要去面對,同時手機用戶可能涉及到的多方位多場景的拍攝可能性都要考慮進去,這是其一。

其二,面對測試場景和測試對象的拍攝,用光、構圖、拍攝時機等等估計也只有職業攝影玩家和老司機們才能自如把控,同時也能將手機拍攝特性和實際拍攝測試場景對應起來很有針對性地進行測試項目規劃和測試流程設計。

而對於一款可以全天時拍攝的旗艦新機來說,經歷這麼多環節的實拍測試磨練更是必不可少。我們可以想像,在深圳炎熱潮濕的夏季搞出來的新機,在北京霧霾日子熬出來的新機,即使我們已經在實驗室里模擬了各種的環境光照和溫度濕度,也難確保到了乾燥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里還能發揮正常的拍攝水準,到了川藏真實的藍天白雲里會不會出現「藍的過頭」的失真……

所以,當我們開始相信手機也能怕大片,開始逃離城市的喧囂、跟隨著旅行家戶外愛好者在野外、在極端環境也能端個手機穩定拍攝的時候,(如果以前沒有重視的話)我們就該認真考慮一下,每出一批新機,要給一些具備特徵地理、氣候和人文環境的攝影師去實拍……

覺得這個很難做到嗎?

攤開中國地圖,大江南北的先選幾個特徵城市,比如哈烏拉成北上廣各一台,海濱山區沙漠雪山各一台,出來的東西肯定要比單純請人去拍個宣傳樣片更有價值。

如果再放眼全世界的,各色人種區全覆蓋,這架勢,意義更大!

人選方面,也是有些建議:

那些只把好照片歸功自己、從不顧器材「死活」的攝影師就不建議考慮了(不好溝通,怪累人的);

但找攝影師加盟的事,菲林建議還是由熟知相機和攝影業務的主管人員親自出馬去物色比較可行,如果讓人力部門戴著一副HR的「眼鏡」去張羅這事,不搞砸算相當不錯啦個中緣由,恐怕只有體驗過的人知道!

山西,平遙 2015年9月19日 下午7:47:12

熙熙攘攘的街頭人流中,最穩重靠譜的,不是站在畫面中央那位看著鏡頭凹個造型的女生,而是左下角的那位正端著單反相機紋絲不動地按著快門拍照的女攝影師……

此圖無意,此話隱喻

把攝影師的後期寫入圖像處理器中

這事我們在前面相關章節都已經達成共識了,所以重要性這裡就不用重複了。需要再探討的是,後期的畫風、技巧以及大眾認可程度不盡相同,我們該如何應對?(演算法如何寫入的事情我個外行說不出個所以然哈)

一些富有共識性的畫面優化機能現在很多手機上都已經開始採用了,比如眼下城市霧霾盛行,大家都會給天空渲染一點藍,看起來舒服一點,但這事要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識別判斷機制,一味地加藍,到了青海西藏,結果就要弄巧成拙了。

另一個事,拍人像時我們可能都會略微提升一些曝光量,甚至還會偏重一點粉嫩色調,這對亞洲人群、特別是女性很有利,但如果要拍個性男、拍肌肉男就又是另外一碼事了。

如此一來,貌似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意味,搞不好還適得其反的就有點不知所措了。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換個思路來考慮——不妨先給自己定個調,我們的品牌我們的手機,拍照需要拍出一個什麼樣的風格傾向,然後就按照這個方向去處理,去把控,事情就好辦多了。

當然,這期間肯定會涉及到色彩、曝光、影調等等問題,前期需要張羅的事情可能還真不少,但如果結局能讓人一眼看出來這照片是「萊卡」拍的還不是「卡萊」拍的,那就達到目的了。(這麼做的意義在哪裡?後面我們會有機會再解釋。)

根據一個風格去搜集合適的攝影師所製作的後期效果(當然,也包括拍攝性能和拍攝效果),和他們合作,把他們的處理思路和調整參數還有視覺偏好彙編起來寫到自己的「相機」里!

這之後,如果人們再發現手機拍的「天空偏藍、人物偏黃」(之類的),他們很有可能會把評價「蘋果」的話再重複地說一遍:

「嗨!這就是他們的風格。」

攝影畫風成為手機的影像標籤

如此,當人們把照片畫面風格和你們的手機拍照對應起來後,在短暫而又紛繁複雜的大片拍攝進化歷程中,至少我們能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風向標和立足點;人們可能會因此記得,那些坊間傳頌的備受好評的風光人像夜景大片原來是出自於某一款手機之手。這種用實力照片來標榜自己的行為絕對很藝術,也很瘋狂!當然,也更實用更打動人心!

現在,我們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到,那些單純徘徊在為記錄而記錄、為技術而搞怪的手機拍照時代就要成為歷史了,大眾期待著充滿拍攝智慧、能夠創造視覺觀賞性和藝術審美感的照片,更憧憬著自己也能像攝影師那樣,即使對著平凡的日常生活也能拍出別樣的精緻和雅興,用自己手中這「支」不一般的手機畫筆記錄和描繪出屬於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我們所接受的傳統理念是怎麼說來著?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這裡套用一下,也就是這個意思!

聽起來似乎和手機相距遙遠、和我們「搞機」風馬牛不相干。但正如外觀設計離不開藝術的鑒賞和品位,拿著手中的手機按下快門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在創造著圖像畫面的再現和視覺藝術行為的傳遞。

在如今泛濫成災的手機照片大軍中,沒有風格、缺乏理念的畫面,只要你看過一眼、甚至都還來不及看過,就已經「坍縮」到自己的視覺黑洞里消失殆盡。但那些能讓自己充滿期待的富有想像力的畫面,即便是不經意間的觸動快門,也會長久地留存在手機里,轉發,轉存,擴散,延續……

讓「大師」時刻伴隨著我們去拍攝

「把攝影師做進你的手機里」是一個小目標,但卻是個大課題。關於手機拍照改進優化而需要去做的事很多,即便我(菲林)寫盡思緒,也只能涉及到十分有限的幾個方面,更多的還是大家一起根據具體規劃詳盡地分門別類,深入研討。在這裡我們就權當起個引子!

但即便如此,如果我們前面探討的那些階段的事情都能得到有效實施的話,那麼一款集優秀攝影師實拍經驗創作技法和技術科研大咖智慧黑科技的真正的拍照「大師」手機也差不多就要橫空出世了。

我們來想像一下:

一個即使從未接觸過攝影培訓、甚至根本就不知攝影為何物的手機用戶,有了這樣的一款「大師」手機的加持,面對繁雜的拍攝場景想必也能應付自如,輕鬆拍出像樣的手機大片。

而這樣的一個「攝影外行」的新手,可能不知道、其實也無需知道是怎麼拍出來的,他只需知道,什麼品牌什麼型號的手機會拍出什麼樣的效果,然後入手起電,在看到自己想拍的畫面時,掏出手機來,「咔嚓」成片,完事大吉了……

多麼美好的一天!期待已久,功成名就

當然,我們的那些搞手機攝影培訓的朋友們,也沒必要站在街頭對面鼓腮幫子瞪眼睛恨不得就要衝過來掐架。在攝影這條一起奔跑的大道上,只有更遠、沒有盡頭,大家的付出和努力也是在成就手機的「大師」時代,讓手機攝影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快更強勁,並在整個圖像體系中佔據越來越重的份額。

行動起來,讓「大師」們化成數字、編成代碼,隱居於手機的存儲器間,伴隨著用戶走遍天下,拍遍天下,創造精彩的手機影像世界,豐富自己,完善自己。

大師

源於一種尊稱

現已成為調侃、乃至隱含著貶義

真正的大師

敬畏於世,無爭於世

……

付出間

自我善修

做一部這樣的手機

像在修行

得技法得要領更得人心

放空入靜時

底氣中樞

挺拔腦海

閉目已見天下大美

……

請返回拍照手機欄目後續話題

繼續閱讀

後記:為手機攝影尋找未來

影像路漫漫 志者同行

原創圖文 僅限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hotoXD攝影兄弟 的精彩文章:

8).閃光人像模式

TAG:PhotoXD攝影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