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風陰虛病機與證治探討(一)

中風陰虛病機與證治探討(一)

新媒體管家

作者|丁元慶

編輯|李佳靜

陰虛,尤其是肝腎陰虛是中風發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五版《中醫內科學》教材這樣說:「中風之發生,病機雖較複雜,但是歸納起來,不外虛、火、風、痰、氣、血六端,其中以肝腎陰虛為其根本。」肝腎陰虛不但決定著中風發病,而且影響中風預後。因此,研究肝腎陰虛的發生髮展致病及其證治規律,就成為中風防治研究的基本內容,自清代醫家起,就給予了高度重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

中風陰虛的證候特徵

中風臨床表現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喎僻不遂、肢體麻木等中風主症,這些主症也有特徵;二是臨床可以辨識陰虛的證據。《臨證指南醫案·中風》:「張(四九),中風以後,肢麻言謇,足不能行,是肝腎精血殘憊,虛風動絡。」《臨證指南醫案·中風》:「凡腎液虛耗,肝風鴟張,身肢麻木,內風暗襲。」

1.1

頭痛、眩暈是肝腎陰虛的常見臨床表現。

陰虛證特別是陰虛陽亢或陰虛髓空常常伴見頭痛、眩暈。

1.2

體態肥瘦

形體瘦弱多見於原發性陰虛證,形體肥胖者多於治療後出現陰虛。

1.3

肢體拘攣

近半數中風患者常見肢體強硬、攣急不舒。至於其病機,《張氏醫通·中風》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藏血,腎藏精。精血枯槁,不能滋養。」可作為辨證陰虛的參考,但不可一概而論。

1.4

口渴與否

半數陰虛患者有口乾口渴,而以口乾較為多見,陰虛瘀熱證,尤為突出。

1.5

大便性狀

半數以上陰虛患者表現為大便秘結、乾燥,大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

1.6

舌象

紅絳舌為主。常見舌象依次為紅舌、暗紅舌、紅絳舌。舌苔以苔少而燥或光紅無苔為主,其次為薄黃苔,而薄白苔、膩苔較少。舌質紅、暗紅、紅絳、少苔少津、無苔或薄苔是陰虛之主要舌象所見,故為陰虛辨證的主要依據。

1.7

脈象特點

中風陰虛證其脈以弦、細為主,或見弦大浮滑。《丁甘仁醫案·中風案》記載「李嫗。舊有頭痛眩暈之恙,今忽舌強不能言語,神識時明時昧,手足弛縱,小溲不固,脈象尺部細小,左寸關弦小而數,右寸關虛滑,舌光紅。此陰血大虧,內風上擾。」陰虛不充,其脈細小;陰虛陽浮,其脈浮大弦滑;陰虛有熱,或陰虛火旺,其脈細數或弦細數。

2

肝腎陰虛的形成

陰虛與年齡、性別、平素飲食、嗜好、體質以及發病後治療當否密切相關。

2.1

素體陰虛

在中風發病之前已有肝腎陰虛。常見於老年患者以及形體瘦弱者,女性尤多,每與年齡、飲食習慣、嗜欲偏頗、睡眠不足等關係密切。

2.1.1 年老體虛,肝腎不足肝腎虧虛是增齡的必然改變,因而,年齡就成為中風發病的不可逆轉的因素。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之後,天癸耗竭,肝腎之陰血精氣日益耗損,下元不固。增齡與女性絕經是頸動脈粥樣硬化(CAS)的獨立危險因素,陰虛熱結、陰虛火旺與CAS發病密切相關。

2.1.2 飲食不當,助熱傷陰飲食能化生水谷精微,滋添臟腑精氣,終則歸腎以填充腎精。《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臟盛,乃能瀉。」飲食失宜,過食辛辣,動氣助熱,久則傷陰。

2.1.3 行為失常,損傷陰精陽化氣,陰成形。陽主動,陰主靜。操勞無度,曲運神機,陽氣耗散;睡眠不足,陽氣不能潛藏,陰精失於內守;情志過激,臟腑精氣過用,陰精隨之散失;房事不節,精氣損耗,肝腎精血受傷。

2.1.4 宿嗜煙酒,火熱傷陰煙酒等不良嗜好是導致陰虛的重要行為因素。煙草以火熱為用,酒以濕熱為體。嗜好煙酒,久則助熱傷陰。

2.2

病後傷陰

中風後發生的陰虛證臨床常見。病後陰虛,形成的機制複雜多樣,並且因人而異。

2.2.1 痰熱痰火傷陰痰熱痰火是急性中風的重要致病因素。《丁甘仁醫案·中風案》曰:「津液被火煉而為痰,痰為火之標,火為痰之本。」

2.2.2 飲食失節,生化乏源病後飲食失當,化源不充。猝然中風,神昏不能進食,或吞咽障礙,妨礙進食;或精神情緒不佳,心境不快,不欲進食。飲食少進,化源不充,氣血津液生化不足,臟腑精氣不得滋養,陰液損傷。

2.2.3 治療失宜,損傷陰液火熱內擾,風陽動越是急性中風主要且常見的病機變化,治宜清熱瀉火,涼肝息風;痰熱腑實,又須通腑瀉熱,理氣化痰。此時,若過用苦寒通瀉,辛溫芳燥,往往因苦寒傷陰,或辛燥傷津,則會逐漸出現陰液虧虛見證。

3

中風陰虛證分類

3.1

原發性陰虛證

責在素體陰虧,女性遠多於男性。女子以陰為本,以血為用,特別是絕經期女性,天癸竭盡,肝腎虧虛,形體損壞。因此,老年女性陰血多有不足,是為中風陰虛之本源。陰虛證出現的時間,發病第1周即出現陰虛見證者即為原發性陰虛,約佔40%。

3.2

繼發性陰虛證

指在中風發病後,經過一段時間才發生的陰虛證。陰虛證發生在治療之後者約佔60%,其中於發病後第2周、第3周、第4~5周、第6~8周出現陰虛證,分別為15%、20%、10%、10%,而以病後2~4周出現陰虛者最多,約佔繼發性陰虛證的70%。提示在中風急性期的治療過程中,注意顧護陰津對防止或減少繼發性陰虛證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來源:《陝西中醫》1992年第4期,本次發布之文稿,作者有較大修改補充。本文由「麗東書院」微信平台編校發布,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艾熱灸能治療中風嗎?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