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昌珠寶,國家級非遺「錯金銀」 ,千年技藝的前世今生

華昌珠寶,國家級非遺「錯金銀」 ,千年技藝的前世今生

點擊

工美世界

提醒您

今天是

丁酉年

02.1

星期四

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後,迅速被網友刷屏熱議。紀錄片里,文物不再只是文物,而是蘊藏文明信息的重要物證,它見證了中華文明古老的工藝智慧。這些工藝就像一條悠久的歷史長河,從遠古流向現在,從現在奔向未來。

穿越千年 邂逅錯金銀技藝前世傳奇

一眼千年,只有古代的工藝能有幸描述這光陰似箭。在紀錄片中,錯金銀文物的展示,讓我們看到先人以極致工藝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千古絕唱,綻放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之光。

錯金銀銅版兆域圖——戰國黑科技。在這個文物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錯金銀工藝的運用。以金銀片、條鑲嵌出戰國時期中山國國王的陵墓區域內地上各建築平面形狀,以錯金銀陽文註明國王的詔命、各部位名稱、大小、間距,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築平面設計圖。

虎符——執於掌心間的千軍萬馬。虎符意味著軍權,見符即見君。萌萌的銅老虎背上以錯金銘文雕刻的符文,是古代朝廷傳達命令的憑證。

錯金銀技藝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是存在於中華工藝長河中的一朵奇葩。其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表現手法為在青銅表面上繪出精美圖案,依圖案之形鏨出槽溝,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壓成薄片嵌入圖案中,而後打磨平整,拋光磨亮,使所表現的圖案形成強烈的色澤差別和耀眼的金屬光澤,顯得更為突出、雍容華貴、絢麗多彩。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金、銀細工逐漸興起,錯金銀工藝被運用在金鑲玉上,這種非凡的金、玉鑲嵌工藝為我國所特有。在中國傳統文明中,金和玉意味崇高與純真,因此在隨後的歷朝歷代都得到不斷發展。

秦漢時錯金銀工藝的金鑲玉形制獨特,應用範圍更廣。南北朝延續漢代的傳統,促進各民族間的交往。進入隋唐時期,金銀器受到古老崇玉傳統的影響,金鑲玉作品數量增多。特別是唐代由於受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影響,出現了許多來自中亞西亞以及仿西域裝飾手法的金鑲玉器物及飾品。

宋遼金元的金鑲玉作品目前所見不多,遼代雖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但受中原漢文化影響,也有用玉風氣,且喜用金鑲玉製品。

明清是金鑲玉全盛時期,不僅文獻中有大量記載,出土和傳世的金鑲玉作品亦可謂洋洋大觀。其品種繁多,用途廣泛,工藝成熟,水平精湛。清中期時,乾隆皇帝對外國進貢的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尤其青睞,不但寫下許多稱頌詩文,並決定:「金鑲玉」只為宮中所有,不予外傳,並命內務府造辦處仿製。宮中的玉師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結合乾隆工的宮廷技藝,終於創造出了象徵皇家的金鑲玉玉器。

絕技復興 演繹今生故事

自十九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初的近百年間,由於外強入侵及國內的劫難,金鑲玉錯金銀的製造也陷入歷史最低谷,只有少數地區的民間作坊還在堅持製作。

1908年,張阿罕師從宮廷藝匠習得「金鑲玉錯金銀」技藝,於上海創立了「華昌」字型大小,取義「中華昌盛」。他把所學的技藝傳授給了兒子張阿岳和侄兒張如鑫,使得古老、珍貴的錯金銀技藝得到了繼承與保護。

1938年,張阿岳與堂兄在上海拓展珠寶生意,經營「天發珠號 」銀樓,打響了「華昌金鑲玉錯金銀」名號,成為「特殊技藝人才」,揚名上海灘。

後來由於三反五反運動,天發珠號被迫停止營業,張阿岳回到家鄉開設華昌飾品雜貨店。為了技藝不致失傳,張阿岳把一身技藝傳授給了兒子張文水、侄子張文雖等人,並於晚年精心繪製了《金鑲玉圖譜》。

(圖譜)

之後,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的時代動蕩,「華昌飾品雜貨店」也幾度更名,但金鑲玉技藝在張氏家族幾代人的堅守下得以留傳,仍以頑強的生命力在繁衍生息。

文脈傳承非遺技藝的守望者

對傳統手工藝的執著追求,亦是對民族文化堅定地守望。張氏家族第四代傳承人張國王,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中,沒有改變他對祖傳技藝的續承,反而不斷地在技藝上精益求精,最終成為張氏家族「金鑲玉錯金銀」技藝的集大成者。1998年,張國王註冊成立了「華昌珠寶有限公司」,秉承「匯聚華人精神,傳承華夏文明,演繹百年精工」的信念,不斷嘗試,銳意創新,致力將民族「錯金銀」技藝發揚光大。他帶領研發團隊深挖中華民族文化精髓,擷取民間繪畫、剪紙風格民俗元素,並融合珠寶美學與國際時尚元素,不斷突破、創新,使得這一技藝更趨完美。在華昌珠寶公司的傳承與保護下,金鑲玉「錯金銀」技藝被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得到了有效的弘揚和發展。

(張國王)

為使金鑲玉錯金銀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張國王聯合高等院校建立了技術研發聯盟,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基地,並通過「產學結合」的傳授方式,帶動更多的人掌握金鑲玉技藝。為弘揚華夏文明,推廣金鑲玉文化,華昌珠寶不僅成立了大師工作室,潛心專研技藝,還成立了金鑲玉博物館,舉辦了首屆「中國金鑲玉創意設計大賽」,旨在向世界人民介紹和推廣金鑲玉文化,讓傳統文化「多一份傳承,少一份遺憾」。

(張新忠)

作為華昌金鑲玉「錯金銀」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張新忠自幼耳濡目染,戀上珠寶手藝,並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家族祖業。懷抱著傳承家族技藝的使命,張新忠在完整地繼承了父輩技藝的同時,又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巧思和時代的特色,使這項家族技藝在行業和時代的變遷中持續發展,他把更多精力投放在為這個傳統手工技藝制定標準和創意研發上,推動產品年輕化、IP化,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傳統工藝和中華文化。

錯金銀技藝蘊藏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這一技藝通過物件和器皿的圖案及構造表現出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形態,成為了雅俗共賞的文化事象,是審美與實用,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形式與內容並美的金鑲玉製品,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在我國浩瀚的傳統技藝中,獨樹一幟,構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源:華昌珠寶)

【更多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美世界 的精彩文章:

方卡東玉雕:大家風範 藝術新枝

TAG:工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