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埃隆·馬斯克發推要提升自我,你有同樣困惑嗎?這個老師給了幾個建議!

埃隆·馬斯克發推要提升自我,你有同樣困惑嗎?這個老師給了幾個建議!

來源:GettingSmart

作者:Cameron Paterson

智能觀 編譯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發了一條推文給1700萬粉絲,詢問他們,做什麼能提升自我。不到三周,這條推文已得到1.7萬評論,並且埃隆還回復了許多網友。

簡言之,埃隆·馬斯克抓住了問題的本質,即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工作和學習是不斷變化的。如果想讓學生為未來的工作和學習做好準備,老師也要做好準備。

為了培養學生的元認知(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和不斷改進的習慣,老師要先塑造自己具備這些能力,然後才能發展出相應的技能結構和文化。

以下六點建議可以幫助老師在不斷變化的工作和學習中成功面對挑戰。

1.你最後一次公開詢問如何提高自己是什麼時候?

埃隆·馬斯克向現代領導人提出了挑戰。在《每個人的文化》一書中,作者羅伯特·凱根和麗莎·拉斯科·拉希描述了這樣一個組織,即每個員工都想提升自我的時候,組織將會蓬勃發展。在書中,作者使用了「刻意發展組織」這個術語。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決定去試試其中的一個建議。在一次教師會議結束時,我要求每個人針對「作為一個了解我,並希望幫助我不斷成長的人,你認為我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更有效率?」這個問題,寫一個匿名答案。我發現這項實踐是有意義的,它鞏固了我和同事們之間的信任。

2.你在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嗎?

團隊現已超越過去的定義。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認為,「知識型的二十一世紀組織依賴於跨學科協作、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和不斷的創新。」在未來,能解決問題的想法就是金錢,而合作是實施和改進這些想法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喜歡反思、協作,定期與同事探討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成績會提高很快,而且教師通過教學問題的探討,還能提高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建立橫向能力和專業知識是對外部控制的最佳選擇。SRI(School Reform Initiative:一家旨在建立學習型社區的非營利組織)為教育工作者建立專業技能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建議。

3.你認識到自己對非正式溝通網路的依賴嗎?

80% 的學習是非正式的和偶然的。企業員工在咖啡屋裡比在教室里學得更好。他們通過非正式的學習完成工作: 交談、觀察他人、試錯, 以及和那些有學問的人一起工作。

谷歌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在設計非正式學習環境方面是高手,繪畫區和沙發被戰略性地放在樓梯平台上,廚房和手鼓安置在方便交談的地方。

老師們知道,他們最好的學習發生在辦公室、午餐時、放學後的停車場,或者周五的酒吧。

4.你是否適應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

管理大師約翰·科特主張一種更有機、靈活、類似網路的組織結構,這種結構與傳統的層次結構(仍然是可靠的和效率所需的)相配合,共同組建 「雙操作系統」。

"未來的成功組織將有兩個組織結構: 一個傳統層次結構, 一個更具團隊性、平等性和適應性的網路結構。" 他說。這個新的網路結構是動態的:在組織所有人的努力下,自動合併和分散,從知識庫和傳統層次結構中整合信息。

「實踐+社區」是一種很好的合作模式,一群喜歡分享並富含激情的人,他們將在互動式學習中,更好地完成工作。

5.你在參與不同的人際網路嗎?

有能力發起和維持 「跨界關係」的人,能將不同群體聯繫起來,有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和資源。這種人比那些孤立的網路結構中的人更有創造力。

這些能參與多種人際網路的「跨界者」,能帶來新的想法、知識和實踐經驗,從而引領變革。

6.你正在開發新興實踐嗎?

當今許多挑戰來自複雜的問題,這些問題定義不清,有時根本無法解決。良好的習慣有助於你解決複雜的問題。最佳實踐是你知道該做什麼時,做的事情;學習是你不知道該做什麼時,要做的事情。

以上六種實踐,為新興的網路化工作和學習提供了有趣的起點。

現在, 你可以去找三個工作中信任的人, 問他們: "作為一個了解我,而且想幫我不斷成長的人,你認為我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更有效率?」

http://www.gettingsmart.com/2018/01/the-future-of-work-is-the-future-of-lifelong-learning/

—完—

親愛的朋友: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愛因斯坦的一句話:No problem can be solved from the sam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that created it.(任何問題都無法從創造它的同一意識水平上解決。)

與君共勉。

祝安!

智能觀 一米

2018-2-1 於北京中關村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

想了解更多專家的「智能觀」?

請在對話界面點擊「找找看」,去獲取你想要的內容吧。

轉載智能觀原創文章,請聯繫

智能觀小艾(微信號:zng2017618)!

聲明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有人問:你們為什麼要做智能觀?為什麼關注AI+教育?

我想,這不是一個選擇。

當AI開始顛覆各行各業時,我們首先想到了教育。未來是我們正在為之努力的地方,教育可以影響當下,改變未來。

我們用心觀察和記錄教育在這個時代的蛻變;努力把前沿的動態、最新的進展、先進的觀點帶到你面前,希望與你一起思考和探索。我們相信,長出AI翅膀的教育,會創造出無限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能觀 的精彩文章:

AI+教育,這幾個觀點你該看看
阿里和微軟的AI在閱讀上擊敗人類

TAG:智能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