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恩來用什麼例子說服中央授予陳毅元帥軍銜

周恩來用什麼例子說服中央授予陳毅元帥軍銜

從中央軍委座談會到正式授銜不到一年的時間,元帥人數不是增,而是減的問題。按照中央軍委座談會的意見,元帥本應是11人,到正式授銜前半個月,11個元帥變成了10個元帥,鄧小平與元帥軍銜擦肩而過。如果沒有周恩來的堅持,則共和國元帥就不是10個元帥,而是9個元帥了。

由於各方面的努力,授銜準備工作進展得比較順利,能夠按計劃在1955年10月1日國慶節前舉行授銜、授勛典禮。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洽局會議批准軍委提出的授銜名單。因此,彭德懷要羅榮桓、宋任窮等代為起草國務院總理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呈請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函稿。9月3日,羅榮桓等將起草的函稿呈周恩來並劉少奇審查修改,並提出由國務院秘書處轉送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羅榮桓等在該函稿中明確提到:「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這一文件告訴我們,直到9月3日還是準備授予11位元帥,鄧小平還在元帥名單之中。但此後不久,元帥名單又有了新變化。

在決定實行軍銜制時,中共中央決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隊幹部原則上不參加授予現役軍銜,考慮到歷史情況和現實需要有的人可以授予預備役軍銜。陳毅和鄧小平,除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與軍事工作直接有關外,主要還是從事政府和黨務工作。陳毅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在軍隊中都沒有其他職務。按照這一原則,既可以給他們授軍銜也可以不授。

9月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會議的議題之一是有關授予元帥軍銜問題。9月11日晚,中共中央書記處再次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授予元帥軍銜問題。因周恩來在北戴河,9月9日和11日的這兩次書記處會議,他都沒有參加。9月11日周恩來打電話給時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談了自己的意見,主張授予陳毅元帥軍銜。周恩來說:「軍銜授予,對陳毅同志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穿)。蘇聯的布爾加寧同志原也有元帥軍銜,現在他做部長會議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帥頭銜了。可以說是一個例子。」

根據目前見到的材料,筆者判斷:9月11日晚的這次會議,即舉行授銜、授勛儀式前的半個月,中央才最後敲定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帥軍銜。大致可以判定,在這兩次會議上,中央決定鄧小平不授元帥軍銜。同時,對是否授予陳毅元帥軍銜也出現了不同意見。因此,才有了周恩來9月11日主張陳毅還是授銜的電話。也就是說到9月中旬10個元帥才最後確定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史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說史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