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為何是副班長?還有一人最名不副實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為何是副班長?還有一人最名不副實

唐初的貞觀十七年,唐太宗為了懷念當初一同打下天下的功臣,命人建起了凌煙閣,裡面放置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這些畫像又被稱作二十四功臣圖,比例上和真人差不多大小,畫像皆是向北站立。在二十四功臣中最高的是宰輔,這是內一層,在中間一層是功高王侯,外面的一層則是其他的功臣。

李世民是一個傑出的皇帝,能夠很好的恩威並施,管理好手下的文臣武將,所有的能人異士都願意追隨他,後來這些功臣也大都能夠在他的手下善始善終。唐貞觀十七年二月(643年),李世民時常想起年輕時氣吞山河的奮鬥歲月,所以讓閻立本繪製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

他們分別是: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元王李孝恭、萊國成公杜如晦、鄭國文貞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和胡國公秦瓊。

令人不解的是,享譽民間的秦瓊秦叔寶居然排在最末位。歷史上的秦瓊彪悍勇猛,最開始是歸在裴仁基的手下,後來投降李密,開始被重用,等到李密敗了之後,又投降到王世充的手下,後來在619年與程知節一起投靠大唐,到了李世民的手下,跟著李世民開始南征北戰,秦瓊在戰鬥中一定是第一個衝出來,經常在千軍萬馬中取下敵方將軍的首級,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秦瓊在晚年的時候因為經常征戰,負傷太多,最後疾病纏身,於638年去世,639年被追封為胡國公。隨著凌煙閣功臣畫像的繪製,秦瓊也位列其中,只是排在最末位,根據歷史的記載分析可能是因為經常更換主子,少不了被別人猜忌;再者,秦瓊雖然打仗是厲害,但是死得比較早,後期再無戰功累積,所以才成了凌煙閣副班長。

與秦瓊相比,二十四功臣中最名不副實的大概就是張亮了,張亮沒有立下多少軍功和過人的謀略,主要都是通過告密,踩著別人的肩膀討得李世民的歡心,這也是他的看家本領,除了這點張亮憑藉的便是自己的人脈,因為是最早歸降追隨李世民的舊將之一,他的地位相對較高,因此得以躋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六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看他起朱樓 的精彩文章:

二戰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戰,擊沉商船超過5400艘
名將李牧原來死於秦國的美男計,一個女人讓趙國自毀長城

TAG:眼看他起朱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