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諸葛亮VS司馬懿,對戰實力分析
撰文︱劉文濤
《三國演義》這本書很多人認為是國學。但毫無疑問,其中最引人反覆閱讀並學習的卻絕對不是國學部分,而是商戰啟示。
經典就是經典,由這本古典名著衍生的影視作品、網遊桌游等等,更是琳琅滿目、經久不衰。
今年伊始的《虎嘯龍吟》又一次拆解了《三國志》或《三國演義》。諸葛亮和司馬懿作為當時最高經營管理能力的代表,各為其主,又惺惺相惜,見招拆招,又互為依存。
那麼,二人究竟誰的實力更強,我們不妨再從古籍中的各個層面進行對比分析:
遠景規劃的能力
諸葛亮的遠景目標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我們不能強求古人有現代思想,但是,歷史上看,幾乎沒有打著恢復前朝面貌旗號的遠景目標,獲得成功的例子。就算五代十國時期,我們曾有過唐、漢、周等朝代重建,史稱後漢、後唐、後周,但這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絕對談不上興復;至於南唐雖有後主李煜能寫詩詞,終不免「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之憾!而那些反清復明、王朝復辟的夢想,更是被風吹雨打而去不復見也!
司馬懿之前的目標也是漢室匡扶,但隨著曹魏權盛,他逐漸進入了魏國的權力階層和領導班子,目標便調整為「大魏一統」,並且歷經曹氏四代君主;後期有過高平陵兵變拿下曹爽,為後世篡位打下基礎,不過這是他死去很久(14年)才出現的。這一點上,司馬懿跟曹操略似。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的興復漢室,其實就是結束戰亂、天下一統;司馬懿雖捍衛「大魏一統」,但多數時候,他可能將自己的內心愿望藏了起來。
遠景規划上
諸葛亮
司馬懿
評定:遠景規划上諸葛亮略強於司馬懿。
戰略謀劃的能力
諸葛亮的戰略謀劃從隆中對開始,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綜合來講,諸葛亮的戰略核心是兩點:一是先謀取三分天下;二是後聯吳抗曹。
由於劉備在有諸葛亮之前幾乎沒有什麼根據地。在擁有諸葛亮之後,逐漸佔據荊州、漢中、益州三大戰略要地,分兵由關羽、劉備、諸葛亮駐守,互為犄角之勢,於是後人多稱讚諸葛亮的戰略智慧。
不過,這其中,隱含著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千里之遙而三分兵力。毛澤東就曾指出過這個錯誤,他認為應該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而不是分兵把守,被敵人各個擊破。
同時,在戰爭時期,佔領多少州郡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利用不斷變化著的形勢,去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這一點,是諸葛亮所未料及的。
司馬懿在最初的戰略謀划上是遜色於諸葛亮的,因為諸葛亮跟劉備做的是從到1,而司馬懿後來做的是從1到多,所需要的智慧能力略有不同,前者創業艱難,後者借勢打力。
不過,由於司馬懿的經歷和隱忍,使他得到了戰略上最為寶貴的東西,在電視劇上由荀彧的口說了出來,那就是「形勢」、「人心」。最後,司馬懿熬死了各種厲害的競爭對手,自己就變成了形勢和人心。
戰略謀划上
諸葛亮
司馬懿
評定:戰略謀划上司馬懿略勝諸葛亮。
戰術打法的能力
這一點上,應該說諸葛亮是要遠高於司馬懿的。
從諸葛亮的攻擊手段上看,他最擅長的誘敵深入,然後火攻。當年剛一出山就屢次用火攻這個戰術打敗曹操;在獲取益州後平定南方孟獲時,也多次用誘敵和火攻,殺死敵人無數;後來用這個戰術引誘司馬懿大軍到上方谷,也差點成功。
同時,諸葛亮軍事訓練和排兵布陣也是一流的。敵人多次在兩軍對壘之時,看到蜀漢大軍陣型凜冽、士兵精神抖擻,都不得不發出「諸葛亮果然用兵如神」的感嘆!
所以,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北伐時的基本態度就是:據守不戰。
一方面,他了解蜀軍遠來攻擊,糧草是個大問題,對方要速戰,他就偏偏不如敵願;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在具體對陣和戰術攻擊時,自己並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有時候,司馬懿大概會想,你諸葛亮分明是用了外掛嘛,那些八卦陣,那些木牛流馬,那些夜觀天象和禳星借風,說不定哪一次就讓人中了招啊!好好好,我就耗著你吧。
戰術打法上
諸葛亮
司馬懿
評定:戰術打法上諸葛亮勝出,不解釋。
內政外交的能力
也就是公關和管理能力吧。
對外公關上,毫無疑問也是諸葛亮略勝一籌。他提出連吳抗曹,並親自到孫權處進行公關,使得吳國與曹操打了一次決定三國命運的赤壁之戰;在南方,他七擒孟獲,並提出和平共處的民族政策,穩固了後方。
司馬懿也有過一次出使東吳的經歷,也還不錯。但與諸葛亮比,縱橫捭闔的外交能力上是差一些的。
內政管理方面,司馬懿其實很強。司馬懿幫助曹丕創建新型的士族官吏選拔制度,也注重屯田和水利,一系列強國措施使得曹魏蒸蒸日上。諸葛亮則是嚴格吏治,舉國為兵,集大權於一身,雖然有利於統一調度,但卻讓蜀國失去活力。
內政外交上
諸葛亮
司馬懿
評定:內政外交綜合評定,兩人平手。
團隊建設的能力
諸葛亮的用人上失誤比較多,如果說早期讓關羽守荊州還情有可原,那麼後來用馬謖守街亭則是用人失察了。同時,他相馬不賽馬,從一開始就斷定魏延必反,最後逼反並殺掉了這名其實可以延續蜀國國祚的將帥之才。
另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也是對蜀國團隊建設不力的最好詮釋。大樹底下好乘涼,大樹底下也寸草不生。在人才培養上,諸葛亮有明顯的短板。
司馬懿則好的多,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有王帥之才,大將張郃、夏侯霸、郭淮等皆能征善戰,而學生鄧艾、鍾會等人也都是王佐之才。
司馬懿與諸葛亮鬥法,用一個「熬」字生生熬死了諸葛亮;而被寄予厚望的諸葛亮的衣缽傳承者姜維,則直接敗在司馬懿的學生鄧艾手中,蜀國也直接遭受滅國之災。
團隊和用人上
諸葛亮
司馬懿
評定:團隊和用人上,司馬懿勝出。
先用這五項來做對比吧。
其實,還有一些非戰力的對比,諸葛亮則明顯高於司馬懿。比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瀝血實踐,比如前後《出師表》一揮而就的文辭和決心,比如個人修為乃至於聖的寧靜與致遠,等等,這些都是司馬懿所不能及的了。
跳出原著《三國演義》,在電視劇《虎嘯龍吟》中,司馬懿曾迷惑地問諸葛亮:您曾在信中寫給孟達的「依依東望」,究竟望的是什麼?諸葛亮笑而不答。
不斷獲得權力又不斷老去的司馬懿慢慢明白,諸葛亮的依依東望,望的是畢其一生,是時間。然而,到最後司馬懿也開始回望自己的畢其一生,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依依東望,望的是:
天下,人心。
GIF
GIF
劉文濤
非常領讀者
劉文濤,山東人,大學中文系畢業,卻棄文從商。原萬達集團高管,歷任萬千百貨市場部副總經理及山東區域副總經理,萬達百貨南區企劃部總經理之職,萬達學院首批講師,著有《我在萬達這七年》一書。現為華宇集團高管,是北京華宇時尚購物中心近兩年實現逆勢增長的操盤者,2017年受邀成為中國第九屆雲計算大會「新零售」主題唯一演講嘉賓。同時,兼自由撰稿人,是【非常讀】讀書公號的核心領讀者。
非常原創,樂見喜歡閱讀的你關注/分享/轉發/留言
此閱讀筆記版權歸「非常讀」公眾號所有,其他媒體、公號若需轉載,請在本公號上聯繫我們。


TAG:非常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