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孟頫書法之美: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趙孟頫書法之美: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關注書法網,獲取最新書法資訊

《俗塵帖》,元代趙孟頫紙本墨跡,縱31.3厘米,橫68厘米,屬行草書,凡十九行,共187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請橫屏欣賞:

(後附高清精彩局部)

《俗塵帖》是趙孟頫致中峰和尚十一冊書札之一,至於書寫時間學術上有不同的意見,單國強在《趙孟頫信札系年初編》中認為,此書札寫於延祐六年(1319年)。而據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張明在《趙孟頫致顧信四札考》中考證,《塵俗帖》的書寫時間是延祐二年三月廿四日。我們姑且不論二者孰是孰非,可以肯定的是寫作期間趙孟頫正仕於大都,累進升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至一品高位,仕途可以說如日中天。然而,天妒英才,在此期間其長兒、幼女的相繼亡故給原本幸福的趙氏夫婦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心靈傷疤。面對生活的不堪和命運的多舛,趙孟頫哀懷傷切之餘向遠在江南的中峰明本師傅訴說,或許是讓禪師為死去的兒女超度,或許是借佛法來凈化自己悲苦抑鬱之心,故有此作品。

此札為日常生活往來,與禪師談論生死之事,似已徹悟。縱觀其法帖,字距與行距較為疏朗,字字獨立,較少有連帶牽絲,映入眼帘的不是平如運算元,不是妍媚纖柔,更談不上如璇閨靜女,而是沉重典雅間而略顯溫潤,不激不厲,致中極合。看似一幅平淡的作品,實則字字有變化,骨氣洞達,俊逸靈動,有的洒脫疏放,有的清勁挺拔,有的平正典雅,筆畫的長短粗細位置布置得更是相當有藝術性。如:「顧惟何者乃辱」筆畫由粗重漸變到細小,「理方似小差」又由細變粗,由小變大;同樣,「深猶寒」三個字,字形更是富有變化,饒有趣味,總體筆畫稍細,其後幾個字就略粗重。整幅作品通過字形大小欹側,筆畫粗細、布白疏密的變化,增加了字勢的運動感,又似一首富有旋律的樂曲,美妙而生動。

在用筆上,直追晉唐,頓挫有致,擒縱自如,一氣貫注,用筆的來龍去脈表現得特別清楚,筆筆精緻可掬,絲毫沒有老太粗澀之感。其筆鋒勁健而穩實,實有《十七帖》之餘韻,體現了趙孟頫用筆的豐富性。在紮實基礎上,傾注了自己對生活的思想與情感和對書法的悟性與靈性,洒脫流暢、溫潤清新,不愧為「元人冠冕」。不得不說,《俗塵帖》屬十一札中的精品。

趙孟頫行草尺牘,是其書作中最佳者。元粱子寅云:「至其尺牘揮灑,奕奕有晉人一種風氣亦不可掩,豈易及哉!」然而,對於歷史書家的評價,評論者往往立足於「聖人」的視角,既要求其書法造詣,又看重其政治氣節。從趙孟頫到王鐸,再到鄭孝胥,均不外如是。對於趙孟頫的貶低,可歸結為以下兩點,一是其為宋皇室後裔,卻捨身去奉侍元朝,有失士大夫氣節;二是趙體因熟而媚俗,筆下多軟,學之必入歧途。

然則將書和政治氣節混為一談實不可取,趙孟頫有其苦衷,以身事元或許也是為了其文人的追求,正如趙孟頫自述:「圖書時自娛,野性期自保;昔為水上鷗,今如籠中鳥。」關於其書媚俗多軟也是後世人的偏見,部分批評者在晚年甚至轉為褒獎趙孟頫之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傅山,早年傅山對趙孟頫之書多有批評,曾說道:「予極不喜趙子昂,薄其人遂惡其書;痛惡其書淺俗如無骨。」但傅山在晚年又對其極為推崇,寫道:「趙廝真足異,管婢亦非常。」可見,趙孟頫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實為佳品,對他的批評亦屬偏見,《俗塵帖》則將趙孟頫登峰造極的書法造詣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元史》對趙孟頫評價道:「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俗塵帖》釋文:

中峰和上老師侍者,弟子趙孟頫再拜謹封。

孟頫和南再拜中峰和上老師侍者。

孟頫汩汩俗塵中,每蒙尊者不棄,時時賜問。顧惟何者,乃辱過愛如此,當亦是前世有緣故也。近一病兩月,幾至不起,得鮑君調理,方似小差,然眠食未復常,氣力惙惙,春憂之深。至於死生之說。師所謂委順者,固已知之矣。感師提誨,情何敢忘。蒙寄惠酒豉,粒粒皆是禪味,敬領莫知所報。阿孫回,草草道謝。春深猶寒,山中當益甚,唯珍重珍重,不宣。孟頫和南再拜。廿四日。

至侍者,前蒙惠葯,甚濟所乏,冀為道謝。

趙體書法的特點,概括有三:

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

第三,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

HOTRECOMMEND

書/法/網/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明心悟道·趙長剛書法展」將於1月25日在香港分店開幕
這樣學行書,可以事半功倍!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