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家兄弟:控糖細節很重要!做好方能安心享晚年

葉家兄弟:控糖細節很重要!做好方能安心享晚年

指導專家

李景仁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健康時報大講糖》欄目是由健康時報與喜馬拉雅聯合出品。想收聽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下載喜馬拉雅APP,搜索「健康時報」,點擊「健康時報大講糖」即可。

控糖要把細節做,情緒、態度很重要,學習、分享不能少,方能安心享晚年。

上周為您講述了葉家兄弟運動抗糖的故事(上),今天小編為您帶來——葉家兄弟的抗糖故事(下)——控糖要把細節當大事

控糖要把細節當大事

葉宏生、葉宏光、葉宏亮三兄弟都年過六旬。其中大哥和三弟是糖尿病患者。大哥有3年病史,三弟有20年病史。

三弟控糖多犯險:三弟葉宏亮跟記者講到他由於血糖控制不好,出現過四次低血糖昏迷,現在他跟病友聊天,最愛講其中兩件驚心動魄的經歷。一次是在家裡出現低血糖,他已經感到了,吃了塊糖,就到廚房做飯,水開了,麵條也下鍋了,他卻在這一瞬間昏迷,一頭倒下去。幾分鐘後,麵條的糊味兒把他嗆醒了;還有一次更危險,開車出門,在泊車的時候出現意外,幸好在昏迷前把車停穩,是女兒的電話把他叫醒,這次昏迷雖然也只有短短几分鐘,但足以讓他警醒了,不能再不把糖尿病當回事了。

控糖小插曲:查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出現異常,這說明他平時的血糖控制有問題。他一般晚餐前注射胰島素,餐後去打一小時的籃球,回來看看電視,睡覺前感到有點餓,就吃一小把堅果。而以前只在餐前量測糖,一般都在6mmol/L以下,他就認為平安無事了。為了抓住血糖異常的元兇,他在睡覺前感到餓的時候測了一下血糖,結果在7.5mmol/L,他明白了,這不是低血糖引起的飢餓,而是犯饞了,他把睡前的零食戒掉了,過了三個月再查糖化血紅蛋白,就正常了。

態度大轉變:以前,親友一跟他提正規治療,他就跟人家發火,他最愛說「糖尿病根本不是事兒」,他用這話搪塞了大家十幾年。而今,他到醫院的宣教課堂規範地學習控糖知識,也跟糖友分享控糖的教訓和經驗,遇到總為併發症焦慮的糖友,他的口頭禪是「要是沒有併發症,人該永生了,這不可能呀。」

專家提示:情緒態度很關鍵

糖友很容易產生兩種應激反應最典型的是陷入「丟面子」和「找後賬」之中,無法自拔。這兩種負面情緒的本質是羞恥和內疚,比憤怒和悲傷對身體的傷害要大得多,糖友本人和家屬對此要引起重視。

如果糖友長時間擺脫不了壞情緒的困擾,就容易導致抑鬱和焦慮,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更大的負擔。改善情緒最有效的「藥物」就是走出家門,多參與病友互助教育。

只要主動改變不良的思維方式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徹底改善壞心情,樂觀的精神對於糖尿病防治有很重要的幫助。心情好了,越活越起勁。

主播簡介

曹木木,

健康時報記者

兼播音、主持。


本文主要的參考資料:健康時報網2014年6月9日《葉家兄弟的控糖故事》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自微信公眾號「糖來糖往」(jksb2016)

值班主任:胡亞男 本期編輯:李穎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來糖往 的精彩文章:

這4個併發症真「隱匿」,早期都無癥狀!這些針對性的措施,早學會早預防
血糖忽高忽低?除了考慮飲食和運動外,你還得特別關注這8個問題!

TAG:糖來糖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