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哪兒說哪兒-藝術最忌俗甜

想哪兒說哪兒-藝術最忌俗甜

藝術創作和鑒賞,最大的忌諱,一是俗;二是甜。俗了,甜了,基本也就完了。我這麼看。

有個老哥做企業,業餘練兩筆字,肯定也會買些字畫用。有一次他見面對我說,看你微信了,你喜歡小孩體對吧?字和畫,歪七扭八,都象小孩子寫的畫的!乍聽這話,我一愣,隨即一笑說,我的心老長不大,就喜歡孩子這一路,哈哈。

這老哥的話不是笑話,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不在少數,既有讀者,也有藏家,絕大多數藝術家怕也如此。對藝術的態度,不好統一,不能統一,也統一不了,所以各路神仙都有各自飯碗,且都吃的不錯。但要有建樹,還得突破世俗,不能迎合。

很多年前去北京,鬼使神差喜歡上一位書家,只要進京,辦完公事一定去坐坐,看看他寫字,聽聽他說話,偶爾還求一兩幅字,喜歡得不得了。後來認識華人德、叢文俊、吳振立、孫伯翔等等先生,再看那些字,再想那些話,突然有了疑惑。這就是進步。

我喜歡王鏞石開沃興華於明詮劉彥湖何國門的字,喜歡朱新建劉二剛羅伏生何國門陳震生的畫。為什麼?也兩點,第一,不俗;第二,不甜。俗和甜表現在哪裡?不俗不甜又表現在哪裡?拿批字畫到集市,讓趕集的百姓投票,得票多的俗甜,反之不俗不甜。

這種實驗性投票我沒做過,也沒必要實際去做。書畫家及其作品的當下地位,與幾十、上百年後的歷史地位相比較,得出的結論一定是這樣。我們沒法看到未來,但卻能夠借鑒歷史。據說徐渭、金農都是凍餓而死,都上趕著求他字買他畫,怎麼就能凍死餓死?

面對媚俗和不朽,藝術家有兩種選擇,實際也確實是這兩種狀況。當然有些人是無意的,想不俗卻俗了,想不朽卻朽了。這也就是藝術的難點,不是任你何人都能端藝術這碗飯的。藝術有意或無意間的俗或不俗,市場和藏家是有意或無意的幕前或幕後推手。

我喜歡書畫,從沒刻意要把藏品分出三六九等,看的多了,買的多了,自然就有了這種分類。一開始讀不懂的那些作者及作品,讀得多了,時間久了,慢慢覺得有嚼頭,有味道,欲罷不能了。好東西耐嚼,一般如此。好東西寂寞,歷來如此!

常見朋友推介很寫實的東西,不是說寫實都不好,而是刻意畫得象,取悅讀者,迎合市場,那種甜甜的膩膩的東西,我覺得不夠好。從作者進步歷程看,人書俱老,老僧入定,大都在洗盡鉛華之後,那些熱鬧、花哨,到了都被刪減,留下最本真的東西。

人的一生,從注意表現,到自然而然,近乎脫胎換骨。多少人大半輩子裝模作樣,只有在兒童和老年時段,才真正表現出人性的本真,是怎樣就怎樣,不捏著半邊。獨自一人,沒有外界監督、窺視,才最真實,最本真。藝術也該是如此,不能「作 」。

2016-02-18 23:17 於鏤月裁雲軒

精品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教授的店 的精彩文章:

想哪兒說哪兒-又是一夜英語夢
想哪兒說哪兒-書畫總得寄託點什麼

TAG:馬教授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