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後,中國發射一顆絕無僅有的衛星,名字只為紀念一個中國人
2018年2月2日下午,我國首顆地震電磁監測衛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句簡短的消息其實包含了不少信息量。
首先,張衡。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對中國的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他還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鑒於此,聯合國天文組織還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足見張衡在業界的地位。
而「張衡一號」是一顆地震電磁監測衛星,這絕對是一顆絕無僅有的衛星,因為它開創了中國的一個歷史,為地震而生的衛星。
我們常聽通信衛星、北斗衛星,但從沒見過地震監測衛星。這不,「張衡一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之所以用張衡來命名,也是出於張衡對中國地震研究的卓越貢獻。公元132年,張衡發明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地動儀,開創地震監測的先河。誰知1800年後,我們發射了專門地震監測的衛星。這無疑是個紀念性的時刻。
中國是地震多發國家,尤其是西南地區,處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為此西南人民沒少遭地震的迫害,其中最有名的當屬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牽掛國人的心。
當然,必須提出的是,「張衡一號」並不是所謂的能提前預知哪個地方會發生幾級地震的衛星。而且,人類社會目前也根本沒有可以提前預知地震發生的工具。否則,世界上所有地震來臨前,我們都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將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只是,它能協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震,在預測地震的難題上邁出一步。如果預測地震上有突破性的進展,那無疑是人類社會的福祉。【zw】


※再來一艘!中國航母也「下餃子」,最大難題已攻克,此人功不可沒
※南美強國比中國坦克還好,只因為缺少了一樣東西,一夜破產
TAG:龍起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