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次發現遙遠星系的行星,距離38億光年,愛因斯坦的預言再次應驗!

第一次發現遙遠星系的行星,距離38億光年,愛因斯坦的預言再次應驗!

引力透鏡星系

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以來,至今已找到了大約3700顆系外行星,最近的在4.2光年之外,最遠的在靠近銀河系中心附近,距離地球大約2.8萬光年。無一例外,這些系外行星都沒有超出銀河系的範圍,它們都是屬於我們星系的行星。最近,天體物理學家通過微引力透鏡效應,第一次發現了位於銀河系之外的行星,它們的質量從月球的質量到木星的質量不等。

奧克拉荷馬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的數據,著重分析了一個位於38億光年之外的遙遠星系,其編號為RX J1131-1231。通過對觀測數據建立微引力透鏡模型,天文學家首次在其他星系中找到了行星。該研究第一作者、奧克拉荷馬大學的物理與天文系助理教授戴新宇(Xinyu Dai音譯)對這項發現感到十分興奮,他表示這是人類首次發現不屬於銀河系的行星。

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

由於目標星系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普通方法根本無法找到其中的行星,只有微引力透鏡效應才能用來探測距離地球很遠的系外行星。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任何擁有質量的物體都會使周圍時空發生彎曲,時空曲率取決於物體的質量,物體的質量越大,時空曲率也越大。當遙遠的背景星光經過黑洞等大質量天體附近的彎曲時空時,光線將會出現扭曲的現象,這就是引力透鏡效應。而對於質量較小的恆星,周圍的時空彎曲並不顯著,只能使背景星光發生輕微的扭曲,產生微引力透鏡效應。

那麼,天文學家是如何通過微引力透鏡效應來發現系外行星的呢?簡單來說,對於一顆恆星,它的引力場會使背景星光發生輕微扭曲。如果這個恆星周圍存在行星,那麼,行星所產生的微弱引力場將會進一步擾動背景星光,據此就能確定行星的存在。

RX J1131-1231是一個橢圓星系,距離地球38億光年,即便使用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也無法直接觀測到其中的行星。而通過微引力透鏡效應,天文學家不但能夠發現銀河系外的行星,還能確定它們的質量。

引力透鏡RX J1131-1231星系

上圖顯示了引力透鏡RX J1131-1231星系,其中透鏡星系位於中心,旁邊還有四個背景類星體。據估計,在這個星系中,存在數萬億顆行星,它們可能是沒有主恆星的流浪行星,質量介於月球和木星的質量之間,這一發現證明了銀河系外行星的存在。

目前,這項發現已經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一號 的精彩文章:

1300萬光年外的星系違反暗物質模型,天文學家:銀河系也這樣!
27億光年之外出現超大宇宙結構,質量高達太陽的4600萬億倍!

TAG:火星一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