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王談拳:三個包子的故事

老王談拳:三個包子的故事

老王談拳系列:傳承(4)

老王談拳:三個包子的故事

一個人吃飯,吃了2個包子沒飽,吃到第三個包子時飽了,就想,早知如此,就吃第三個包子不就行了嗎?這樣的人我們覺得是傻瓜。

但在武術求學路上,這樣的拳友又太多了,經常我們聽到:苦練三年,不如師傅一點。卻不知:沒有三年苦功,師傅十點也沒用!(不吃前兩個包子,直接給你第三個包子你也吃不飽)

過去師傅講得少,叫你練得多,有人以為保守,不知這是師父叫你先吃前兩個包子!

練功初期,常常是知道的越多越難練好,「多則惑」至理名言也!老師不想教你時,不想讓你練出來時,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內容都教給你,教的都是真的,你學的可能就真不了了。但你還會覺得這才是真傳,這樣的老師才不保守。

比如意拳教學,意拳是活的,關於「意」是可以假借無窮意的,是無法不容的,如果為了滿足一些人求招法、找秘訣的心態,意拳從枝節樹葉教起,不直指意拳大樹的主幹,每天教你一個「意」的假借誘導訓練方法,教你一輩子,都可以是新東西,都不會重樣。你還可能很高興地認為學到了這麼多秘訣與方法,老師真心教了,你學到了很多好東西。

如果老師真的直指「主幹」,告訴你「意拳」之「意」的假借誘導訓練的原理原則,你還可能覺得太簡單了,老師不教真東西。這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

因此練功初期,想法多多,問得多多時,老師常說的是:一邊練去!

從意拳練功角度,常常是半路出家的、帶藝投師的進步快,李紫劍質疑過這一點,不管是誰質疑,去掉意氣之爭後,我們是否想過問什麼?

無非是他們前面已經吃過點包子墊底,到後面就容易理解意拳了。

現在練意拳的人常常少吃什麼包子呢?薌老言:試力是拳學中最重要最困難的練習,想想這麼重視試力練習的有多少?薌老說:對手練習、打法練習也很重要,我也寫過「混擊蠻打」一帖,現在許多練習者是否缺少這一階段練習?

即使是初期樁法,那也不是氣功樁,樁法換勁是要在體內起變化的,是要過關的,有多少人吃過苦,耐得寂寞,過了樁法換勁這一關,有什麼體驗。

前兩個包子不吃,或者挑食,吃了一口就扔掉了,只吃第三個包子,一步到最高階段,讓小學生直接讀研究生,怎麼能學得會啊。太極拳很不錯,但現在的太極拳訓練大部分方法都是化勁階段的練功方法,很有誘惑力,但太極拳界存在的弊端也最多,能打的幾乎沒有,因為現在練太極的人哪有很刻苦的訓練啊,哪些抖大桿、運轉沉重太極石球等有苦又累的訓練沒人去做了,上擂台或走江湖訓練搏擊功夫的更少了,都去練招法、套路,用意不用力,想輕輕鬆鬆的練化勁,怎麼能夠成功。只吃這最後一個包子怎能吃飽?即使吃飽了,那也營養不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繼祥 的精彩文章:

TAG:王繼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