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年春運回家的人們:你們今年還好嗎?

去年春運回家的人們:你們今年還好嗎?

昨天,春運宣布正式開始。據說,今年春運廣州地區旅客發送量將超過3000萬人次。作為全國外來務工者主要目的地之一,每年這個時候,廣州都會牽動無數家庭的神經。

去年春運,大粵君來到廣州火車站,和正在等候歸家列車的人們,聊了聊他們的故事。

回家行囊再怎麼裝也不夠

因為我想把這裡的所有都裝下

帶回家和你一一細說

來自四川廣元的趙桂華(右)趙仕和(左)夫婦來廣州已經十多年了,一直在中山大同從事燒鍋爐和工藝品加工的工作,上次回家還是5年前。

這次回家,兒子給了六百多塊錢他們買新衣服,希望讓父母能開開心心的回老家。他們的行李中有花了300多塊錢給兩個孫子買的4套衣服,幾塊大塑料布還有路上吃的食物。帶上塑料布是因為今年兩個人準備把被汶川地震和洪水毀得很嚴重的房子修整好,明年老婆在家帶孫子上學,自己再出來打工。

來自湖南懷化的楊德玉今年已經六十好幾了,年輕的時候還當過兵,家裡有4個孩子也有了兩個孫子,為了剩下兩個孩子結婚的事情,3年前,楊德玉來到廣州清遠工地上工作,為老三買房積累「老婆本」。

這次回家主要行李就是把那床花毯子,廣東冬天不算冷,明年就用不上毯子了。其餘的行李是楊德玉自己做的飯和買的酒,準備在路上吃。長期一個人在外面工作,老楊沒什麼事就一個人喝兩口排解鄉愁。

雖然沒給老婆孩子帶禮物,但是老楊說已經準備好了買年貨的錢,回去帶老婆去逛商場,想買啥就買啥。

陝西省洛南縣小伙付玄今年23歲,來廣州已經3年了,一直在廠里一線從事產品測試的工作。上次回家是2013年的時候,後來這3年都沒有見過父母。這次特地請了幾天假,早一些回家。雖然沒有準備禮物帶回去,但是他準備了3萬塊錢孝敬父母。過年打算帶上父母去縣城置辦新衣服和年貨,好好陪陪父母。

90後張婷(左)和80後田芳(右)都是湖南湘潭妹子,到火車站的第一件事是找了個空地一起分享剛才買的酸菜魚和盒飯,在對於她們來說吃辣椒是抵抗嚴寒最有效的方法。兩個人4年前在廣州海珠區的制衣廠工作,認識之後特別聊得來,從此變成閨蜜,每年一起回家又一起出門打工。

後來張婷有了一個孩子,田芳有了兩個孩子,每年回家行李里都裝滿了帶給孩子的禮物,這次的行李里都是給孩子的新衣服。就是很久不見孩子一次,孩子一天天長大,買回去的衣服不注意就會小了。

每年春運都在進步

然而無論科技再智能

遊子的歸家路仍然免不了艱苦

寒風中一碗熱騰騰的泡麵

在此時也是稀缺資源

一家大小來到異鄉打拚

早把異鄉當成了故鄉

靠在行囊熟睡的兒啊

你是否還記得老家的模樣

隨著公路、交通、航空網路的完善

擁擠、困頓的春運很可能會成為歷史

希望這天快點來臨

有些人

這次一走

就再也不回來了

與十年前相比,珠三角地區經濟結構化調整、人力成本不斷上升,許多外來務工人員都流向了其他地方,加上全國各個地方城鎮化進程加快,許多原本打算離家務工的人紛紛選擇留在自己的家鄉工作,寧願賺少一點,有時間照顧好家裡老人和小孩,也是值得的。

來自貴州的江開勇,年輕時躊躇滿志決心自己創業,結果生意失敗。後來離家來到廣東務工,去年女兒到了進幼兒園的年齡,他心疼的是孩子長這麼大,沒有一個「家」的概念,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家的環境,他決定辭掉在廣東的工作,帶著全家回到家鄉,準備再試試做養殖。現在家鄉的建設也好了很多,交通發達,物價便宜,整體來說宜居很多。

朱倍和丈夫帶著婆婆和孩子準備回江西過年,16年朱倍和丈夫共同在廣州打工,後來婆婆專門從江西跑廣州來幫忙帶一歲大的孫女,但卻不太適應這邊的水土和飲食。朱倍以前覺得年輕人就應該闖一闖,可是今年孩子出生之後就覺得離家的日子就像流浪,今年回家之後會安定下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圖中的兩對夫婦來廣東打工已有十三年之久,主要做工地的物料和鋼管架,今年決定要離開這個悶熱的城市。兩家人商量一起到武漢或者其他地方做工,反正是「跟著錢走」,哪裡給的人工費多一些就去哪兒干。

又一年過去了

不知道你們還好嗎

今年春運遇上低溫

廣州的氣溫只有不到4℃

無疑為困頓的歸途更加煎熬

對於小朋友而言

春運更像是一趟旅遊

熱鬧的人群

新鮮的事物

還有費盡苦心的父母

小朋友們當然不知道

這趟「好玩」的旅程背後

承載著的是一份中國人千年不變的羈絆

你現在是在回家的路上

還是在火車站排著長隊

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歸家故事

和你心底的祝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自媒體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廣東自媒體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