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醫療界的缺失和自欺欺人如此普遍

為何醫療界的缺失和自欺欺人如此普遍

醫學向來大言不慚地以冠冕堂皇的說明將其行為合理化。遠古時代,使人生病的事物被認為是魔鬼,而巫師的職責就是施行法術驅趕身體里的魔鬼。

後來歐洲所盛行的觀念,就是人體體液在各個臟器中的分布會影響疾病的發作。於是一般人就必須忍受像放血、排汗、通便等醫療措施。影響深遠的古希臘名醫伽林(ClaudiusGalen,129~l99年)認為,放血適用於所有病症。對於腰痛,他並不進行矯治,而主張那是因為粘稠膽汁集中到了髖部;就算尾椎骨出毛病,也得放血:在產生疼痛的身體一邊的膝蓋後方的腘窩處扎針。這時鮮血汩汩,患者的腰痛就會消失--而命也沒了。

直到若干世紀之前,放血還是外科學的標誌呢。大夫用繃帶纏緊患者的上臂,直到前臂的靜脈凸顯,再用刺血針扎進流浮現的血管。巴黎亞歷山大·路易在首批臨床研究報告中指出了這種施治不當:就治療肺炎而論,不管早點或晚點放血,也不管放血量如何,這種療法都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等到這項新知終於在數十年被接受時,大夫們卻又落入了另一個極端,將血液由外部輸入體內,急診患者輸入他人血液--直到

干年後,某研究報告指出這也是無效的行為為止。

這種所謂的偏方也像放血一樣主導了醫學界好長一段時間。在古羅馬時代,據說使用狗屎以及吸吮修女漲奶的乳房,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古代西班牙大夫認為,要抵抗瘧疾,最好喝下一小杯加了胡椒和三滴貓耳朵血的白蘭地。在1602年的一次圍城戰中,奧斯坦徳(現屬比利時)的大夫們摸黑溜到屍橫遍野的戰場,收集了許多

死屍帶回城內。就當時的藥理來說,死者肥肉可是傷兵的特效藥。1696年德國大夫弗朗茲·波林尼(Christian Franz paullini)出版了名叫?奏效偏方?的著作;1764年的倫敦?藥典?還推薦蜘蛛網、等足目動物、蛙蛇及毛糞石(由反芻動物胃中得來的堅硬毛髮小石)作為處方呢。

當年接受這種醫療的人實在很辛苦。要是用現代人的觀點就很難判斷,哪種選擇對於英王查理二世更為致命呢:是他罹患的中風呢?還是他身邊的一打御醫的措施?御醫們「要求立刻在國王肩膀上拔罐,並施行劃痕法,放出八盎司血液」,雷蒙德克勞弗德爵士(RaymondCrawfurd,l865~l938年)後來如此描述這種煞有介事的醫療,「他們還給他喂下高濃度的銻催吐劑,可是國王只能喝下少部分,為了保險起見,他們還喂他喝下足量的硫酸鋅,以及強瀉劑,再佐以一系列的灌腸。頭髮都理掉,好塗抹起皰劑。這還不夠,大家還要來一塊燒紅的鐵塊進行燒灼術。」國王還在做死前懺悔,「儘可能拖延臨終時間」,但最後還是歸天了。

20世紀初有個說法很盛行,就是疾病乃人自身中毒的結果。於是,患者們開始一窩蜂地清理大腸,保持凈空。隨後則流行病灶理論,該理論認為,病人是以過敏的方式對看不見的致病源起反應,而只有從若干身體部位施治才能得到解脫:結果就是一陣手術風潮。醫生兼作家劉易斯·托馬斯(LewisThomas)寫到:·無人能夠算出該理論到底導致了多少拔牙、扁桃腺摘除、膽囊切除和盲腸等手術引發的大出血。」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到的組織和器官摘除,如今都已經是家常便飯,只不過,目前醫學界對於摘除手術已有截然不同的理論基礎。

愛爾蘭文豪蕭伯納的言詞至今聽來還十分犀利。他在1906年問世的喜劇?醫生的窘境?中寫道:外科醫生「發現人的身體充斥無用的老舊器官。多虧氯仿麻醉劑,才得以在保全身體的條件下摘除半打的爛器官,撇開疾病和金幣不談,光是手術本身就夠有趣了」。

到了19世紀,有識之士才察覺到:截至當時為止,大部分醫療都是胡搞瞎鬧。這就好像藥品都具有安慰劑效應一樣(稍後將詳加敘述),不過還是有若干例外:對抗瘧疾的奎寧、預防天花的牛痘及止痛的嗎啡等,都有確實的藥效。儘管如此,美國著名作家兼醫生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在1860年的斷言還是頗為恰當:他認為若能將所有藥品「沉人海底的話,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大福音--不過對魚兒們卻是詛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助產聯盟 的精彩文章:

人類微生物群系

TAG:助產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