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研究前沿:幹細胞研究逐漸步入再生醫學

研究前沿:幹細胞研究逐漸步入再生醫學

本文刊載於《科學觀察》2013年第8卷第1期P59-P61。如果您喜歡,歡迎訂購我刊。版權所有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觀察》編輯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研究前沿:幹細胞研究逐漸步入再生醫學

David W Sharp《柳葉刀》雜誌特約編輯

再生醫學作為相對較新的學科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幹細胞的研究進展。之所以說「新」,舉個例子,Regenerative Medicine創刊於2006年1月;而「很大程度」則是要強調再生醫學的多學科性,比如它還需要生物工程技術。

從某種程度上講,「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這兩個詞沒有差別。上個月,威康信託和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宣布要在劍橋斥資1 200萬美元設立一個幹細胞所,新的實驗室計劃佔地約8 000平方米,旨在「為基礎醫學和轉化醫學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個更好的相互交流環境,以推動幹細胞研究轉向臨床應用」。與此同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再生醫學中心也提供平台「用以支持和加快乾細胞技術的臨床轉化」。

從湯森路透Web of Science近10年來分別收錄在「幹細胞」和「再生醫學」詞條下的論文情況,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研究當前的相對發展狀況。2002年以來,湯森路透已收錄了超過190 000篇在標題、摘要或關鍵詞中含有「幹細胞」的論文,而同時期含有「再生醫學」一詞的論文僅有5 700篇。

研究前沿中的不平衡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中通過查詢當前關於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的「研究前沿」的數量來衡量二者的發展狀況。通過引文分析,尤其是對那些經常被一起引用或「共引」的論文進行分析後可以劃分出不同研究領域的研究前沿。每個前沿均包含構成共引基礎論文的「核心」論文以及引用核心論文的後續論文。

截至2012年夏末,關於幹細胞的研究前沿已超過120個,而其中只有4個明確使用了「再生醫學」一詞。

臨床醫生和患者將有望看到這些比率發生逆轉。

為了進一步了解新興的再生醫學,Science Watch整理出4個相關的研究前沿,並列出它們各自的核心論文,見表1。

「幹細胞」是一個總稱,包括來源於胚胎和臍帶血的幹細胞以及來源於如骨髓、脂肪組織和血液的成體幹細胞。幹細胞按照其分化為全身200多種細胞類型的潛能大小,可被分為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s)、二胚層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單胚層多能幹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甚至單能幹細胞(unipotent)等不同類型。

適用於臨床醫學

以前,Science Watch每年6次對高被引論文進行系統性分析,其中發表在Science、Nature、Cell上的關於幹細胞的文章確實經常出現在醫學熱點論文榜中,但這些文章似乎更適合於生物學領域。當然,幹細胞治療已經不算新方法,因為該技術已被很好地應用於某些血液病的治療中。然而,這裡談及的幹細胞在許多其他方面的應用仍剛剛起步,以至於一位評論專家在今年年初得出如下結論:「在目前所使用的幹細胞療法中,可能只有從骨髓、臍帶血或外周血中移植幹細胞治療造血疾病是唯一安全和可控的」(D. Ilic, J. Polak,Lancet,379[9819]: 877-78, 2012)。

幹細胞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可能包括治療燒傷和角膜疾病,但是有些絕望的患者認為幹細胞已經可以治療一大堆疾病了,為此他們在網上苦尋良方。幹細胞治療仍有許多風險。法律和倫理學爭議、安全問題、更多的技術問題(比如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獲得率問題),特別是誇大的要求等都阻礙了幹細胞治療的進展。關於幹細胞治療的法律和倫理學爭議在美國最為突出,不過該國對於政府資助研究胚胎幹細胞以及《全國器官移植法》允許機采外周血細胞狀況的異議現在似乎即將被解決。四年前,國際幹細胞研究協會就已經非常關注如何引導患者了,該協會發布了指南(I. Hyun,et al., Cell Stem Cell,3[6]: 607-09, 2008)並在其網站上提供信息,以提示患者如何識別幹細胞治療可能存在的不可靠性。

6年前,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和約翰?格登(John Gurdon)在Cell等期刊上發表了關於誘導多能幹細胞的論文(例如:K. Takahashi, S. Yamanaka,Cell,126[4]: 663-76, 2006),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獎。他們的論文激起了關於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熱潮,這體現為:在關於幹細胞的研究前沿中,按照核心論文數(48篇)和論文引用數(近23 000篇)統計,得分最高的就是關於多能幹細胞的誘導研究。但是,一些評論專家最近敦促幹細胞研究要小心謹慎。這些研究前沿的特定題目或其論文本身也支持這一觀點,因為它們更注重那些重要的、有前景的實驗室結果而不是去尋找有說服力的臨床證據。目前,構成「原理證據」的單病例研究已超過了隨機對照試驗。

翻譯:王曉蕾 審校:馬建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世界熱點論文分析:個性化醫學時代來臨

TAG:科學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