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特別像個孫子

人到中年,特別像個孫子

我承認自己現在要活得像孫子,好好工作才能好好生活。但以後的事,誰又說得准呢?

雖然我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人到中年,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上有老下有小就意味著你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意味著你不能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離家出走,更意味著你再也不能像年輕時那麼衝動,一句「老子不爽」就炒了老闆魷魚。

人到中年,特別像個孫子。

最近我在工作上就遇到很大的挫敗感,這個挫敗感源於三個月前一個不是特別明智的決定。朋友說像我這種成天想七想八又特別糾結的人,做什麼決定都會覺得不明智。

國慶過後,我給二寶阿布斷了母乳,決定重新回到職場。由於離開職場也就幾個月的時間,所以找工作還算順利,很快就拿到了兩家公司的offer。

想到先前自己做管理職,由於專業訓練不足,總是很快就遇到天花板,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覺得若能有機會專註於某個模塊或許會更好。想起前公司老闆之前有邀請我再回公司「效力」,便和分公司的負責人問起這件事情。

因為有了這個想法,心裡其實就已經pass掉另外兩家公司的offer了。一切談妥,只待到約定的時間去上班了。

工作這件事情確實跟談男朋友很像。找工作的時候就像相親,你挑我我挑你;辭職的時候就像分手,原因無非就是老子不開心或者老子找到更好的了。而「回爐重造」就是又和前任勾搭上了。

和感情世界一樣,誰主動誰就輸了,而且一主動就是把談判的籌碼都丟了,往後的日子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了。

我當然知道,問題出在我的心態上。去別的公司,我杯子里的水是滿的,若把水倒掉,完全從零開始,又做不到。

原以為「回爐重造」不需要清空水杯,只要再拿一個杯子就好了。後來才知道從頭到尾杯子就只有一個,只能清空。無法做到放下,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朋友勸我看開點,反正怎樣都是打工的,賺到錢才是重點。

道理我都懂,我們每次在教訓別人的時候頭頭是道,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卻什麼都做不到。

朋友又說,那就看你老公一個人有沒有辦法養活你們一大家子,如果可以,你也可以不要出來上班,就不會有挫敗感了。

我只得沉默。養活沒有問題,要養得有質量就有問題了。

想想房貸,想想老大幼兒園每個月的學費,想想二胎,想想快要過年了,又是一大筆花費……便由不得我任性。

人生又不是打遊戲,這個角色在遊戲里掛了,換一局開始就好了,有時候做了一個決定,就要硬著頭皮一路走到底了。

我的大學好友Nana,一直都以為她是那種與世無爭的人,畢業後進入當地的機關單位當了一名公務員。我問她,你在一個單位呆了12年,還是機關單位,工作中會有挫敗感的時候嗎?

她說:「當然,以前上學的時候,咱怎麼說也是個優秀學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雖說機關單位若沒有關係資源,這輩子做到退休,頂多就是一個正科級,我也認命了。可是,12年了,我竟然連一次優秀都沒有評上。

另外一個科室的同事,天天不想做事情,他們領導為了鼓勵他做事,居然連著三年都給他評了優。而我每天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卻連個P都沒有。你說我能不挫敗,能不鬱悶嗎?但是又能怎樣,你要工作,要賺錢養家呀。」

「所以你只要想想,你呆在家裡又沒有人給你工資,出去上班別人還給你發薪水,就偷著樂吧。要是哪一天失業了,那時候年紀一大把,去哪都沒有人願意要你,你就得後悔自己當初有多矯情,搞不好想死的心都有了。就像去年跳樓的中興工程師歐某新,也僅僅是因為失業而已。」

這年頭,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即使看似中產的身份背後,也如一縷薄冰,一擊即碎。

親戚家的女兒去年大學畢業,底薪3000加上提成每個月有四五千的收入。親戚覺得很滿意,因為她覺得就像我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工資也不是高到哪裡去,她女兒才畢業一年,以後一年一年地加工資,想想就覺得很有盼頭。

親戚大概不知道,職場並不是年資上去了,工資就一定跟著上漲,也不知道競爭力和年紀的關係其實是一條邊際效用曲線,一開始是遞增關係,後來是遞減關係。

去年「華為中國區要裁掉35歲以上員工」的新聞在網上就傳得沸沸揚揚。

不僅僅是華為,看過網名叫克里斯蒂娜醬的資深獵頭寫的一篇文章,其中他舉了幾個他在做IT行業時期接觸的案例:

一個外資的中國Sales總監,被公司裁了,因為超過45歲很難找到工作,沒辦法就失業了。先是自己開了個烤肉館,結果天天招待自己兄弟,半年就把自己的烤肉館吃倒了。

然後又湊了點錢投資,也賠得血本無歸。現在在家接送孩子上學,偶爾給別人做做行業顧問,收入不確定。幸虧房子買得早,貸款都還完了。

一個運營商的省級分公司負責人,被架空了所以想跳槽,也有拿到一個offer,但不是很滿意就沒去,自己出來創業,以為靠著自己人脈能有口飯吃,結果沒搞起來。

幸虧自己老婆手藝好,賣家裡自製的小點心,開了個網店,有點收入,經常看他在朋友圈裡發她老婆的店鋪信息。

這些還都是從一開始就接觸了大平台,老早已經賺到錢的,10年前的IT行業就像這兩年的互聯網行業,是飛速發展的紅利期。所以即使中年失業,他們都還有「幸虧」來拯救。

但就像作者所說,

這個世界上是根本沒有一種行業是又能給你高於同齡人兩三倍的起薪又能給快速上升空間公司氛圍一團和氣還能讓你快樂工作到60歲的。

所以也別聽什麼不斷學習新知識,那套對30歲的人還可能有用,到了40歲,你再怎麼學,競爭力也比不過25歲的大學畢業生。

我們拼勁全力,最後還不是輸給了年紀。

這些種種確實讓當下的人們過得特別壓抑,不禁覺得疑惑,為何我們的上一輩,生活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過著連吃穿都沒有著落的日子,都不像我們現在這般焦慮?

或許是因為我們身處在社會轉型的大時代背景下,犧牲和炮灰在所難免,而且每個人對於成功學的價值觀念又出奇的統一。

過去,談錢特別庸俗,現在,不談錢特別虛偽。

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錢鬧的,那些戳中你痛點的爆文都告訴你,錢錢錢:《所謂中年危機,不過是因為窮》、《你所謂的迷茫,說白了就是因為窮》、《你不快樂可能真的只是因為窮》.....看到這些文章,你覺得扎心了有沒有?

但是當轉型期過後,成功學的價值觀不再只有一個標準時,人們終將領悟,一個人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為了變成金錢的奴隸,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我們無法思考十年後我們會不會失業,現在要為以後做好哪些準備,但是有一句老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那就是:只要你有一雙手,就餓不死人。大不了回家賣紅薯。

而現在,我承認自己現在要活得像孫子,好好工作才能更好地生活。但以後的事,誰又說得准呢?

文字/排版|李雪英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寶與阿布 的精彩文章:

TAG:阿寶與阿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