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種、地、色、花、裂、工——是評判翡翠成品質量高低

種、地、色、花、裂、工——是評判翡翠成品質量高低

種、地、色、花、裂、工」是評判翡翠成品質量高低、好差的六大要素。在評判翡翠成品時,根據這六要素的次序進行,即首先看種,然後依次觀察地、色、花、裂、工。這樣,就能較完整、全面地評判一件翡翠成品的質量了。

種、地

到底什麼是「種」,翡翠界的人士各有各的觀點。馬崇仁先生從「種」的本源含義出發,認為「種」應該指的是翡翠的內在質地,「種是翡翠的密度、抗磨硬度及透光性(水頭)的綜合體現」,「種」,也可以稱為「種分」或「種質」。根據翡翠的密度、硬度和水頭,可以分為老種、偏老種、中老種、嫩種四類。

一塊翡翠上除了「色」與「花」,其它的部分稱為「地」、「地子」「底」或「底帳」(即無色或色相相對較淺的部分)。我們在描繪「地」的時候,要用物化的、形象的詞語,可以從種質、顏色、水頭來形容。比如,當判定翡翠的「地」的質地是玻璃種時,我們就稱它為「玻璃種的地」,簡稱「玻璃地」。以此類推,「芙蓉色的地」簡稱「芙蓉地」;「透明如清水的地」簡稱「清水地」;「透明如水又帶有紫色的地」簡稱為「紫水地」。

水頭

水頭,指的是翡翠的透光性、透明度。相對而言,透光性越好的翡翠其質量越好,價格就越貴。但要注意的是,翡翠在切薄或在中間掏空後看起來透光性會增強,要注意辨別。水頭分為五類:水頭足、水頭好、水頭較好、水頭稍欠和水頭差。

色、花

按照業界規範的說法, 只有綠色稱為「色」,習慣上又稱為「翠」。綠色以外的其他所有顏色(黃、紅、藍等)都稱為「花」。我們都知道,綠色的好壞多少直接影響翡翠的價格,所謂綠高一成,價高十倍。馬崇仁先生把對色的評判歸納為「濃、陽、正、勻、活」。與市面上流行的「濃、陽、正、和」的標準區別在於,「活」是動態的,而「和」是靜態的。「活」更能體現高級別翠色表現出的那種靈動感。對花的判別,同樣要強調一個「活」字。濃代表翠綠色的深淺飽和度,陽代表翠綠色的明亮程度,正指翠綠色的純正程度,均則表示翠綠色的均勻程度。

翡翠作為大自然的產物,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各種裂紋,或稱為綹裂、綹紋。「十玉九紋」,是自古以來對玉石製品紋的普遍性評價,又說是「玉無紋,天無雲」。這說明「紋」對於玉來說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唐太宗云:「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意思是,玉雖然有很美的本質,但如果不經過精工細琢,也和破石爛瓦沒有區別。好的雕工應該是構思巧妙、寓意深遠,造型優美、生動感人,構圖合理、俏色高超,琢法細膩、線條流暢、層次分明、輪廓清晰,表面光亮滋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嘉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玉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