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虎上將中有一人,智謀不次於諸葛亮,劉備不聽他的話,吃了大虧

五虎上將中有一人,智謀不次於諸葛亮,劉備不聽他的話,吃了大虧

劉備開創蜀漢江山,文靠諸葛亮、法正,武靠關張趙馬黃五虎將。印象中五虎上將彷彿都是勇猛剽悍的勇將,其實不然。諸葛亮再厲害,也只能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方向與作戰計劃、行動目標,而武將們在執行計劃時,往往會遇到千變萬化的各種突發情況,僅僅靠匹夫之勇遠遠不夠。

所以自古就有「將在謀而不在勇」的說法,可見武將的智謀水平,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五虎上將中,有一人的智謀水平和聰明程度,明顯高出其他四人,每到關鍵時刻,他都會向劉備獻計獻策,並且都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為精確的預判分析,事實也每每證明了他的正確。

此人就是趙雲趙子龍。歷史記載中真實的趙子龍,與《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大相徑庭。演義中的趙子龍,是個武藝超群、悍勇絕倫的虎將,堪稱戰場上的冷麵殺手。但他的聰明與智謀,卻少有提及。其實這是對趙雲的低估和誤解。歷史上真實的趙雲,並不以武藝勇猛見長,最為出眾之處恰恰是他的聰明與智謀,甚至不次於諸葛亮。

趙雲曾經多次向劉備獻計獻策,最為重要的有兩次。一次是在劉備奪占益州、進取西川後,獲得了最為重要的根據地,非常高興,大肆封賞功臣。他準備按照慣例,把成都府內外的房舍田地、桑園等,作為戰利品分賞給眾人。趙雲面對唾手可得的豐厚利益,卻保持清醒頭腦,他向劉備說了一番話,語驚四座。

趙雲說:「當年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如今天下未定,不可追求安逸富貴。成都府百姓,剛剛經歷了數年的戰亂和流離之苦,主公應當把房舍田產歸還給各自的主人,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樣才能收伏蜀地的民心。」一席話說的眾人無不佩服。趙雲能在大勝之後保持冷靜,建議以安定民心為首務,堪稱具有王者之風的大智慧。

劉備在荊州失守後,急火攻心,把「聯吳抗曹」的國策棄之一邊,鋌而走險要出兵與東吳決戰。當時泱泱蜀漢眾臣中,只有兩個人提出不同意見,一個是學士秦宓,一個是武將趙雲。趙雲對劉備說:「當今國之大患是曹魏,並非孫權。主公應當以攻滅曹魏為首務,曹魏一滅,吳國自會歸順。把強敵魏國置之不理,卻與吳國開戰,兩國一旦交兵,後果難以預料。」

趙雲的話堪稱金玉良言。吳國雖然背棄盟約,奪占荊州,但畢竟荊州本是吳國舊地,且孫劉交惡,關羽也有很大責任。更何況三國之中蜀漢最弱,聯合吳國以自保是立國之本,到任何時候都不可違背。在劉備被憤怒沖昏頭腦時,趙雲表現的心明眼亮,心思之縝密,眼光之長遠,堪稱智略過人。

劉備若能聽從此言,休兵止戰,採用和平方式解決蜀吳爭端,即可避免一場潑天大禍。可惜他見不及此,終於出兵與吳國決一死戰,結果大敗虧輸,實力嚴重受損,為日後蜀漢的衰亡,種下了禍根。他本人因為此事一病不起,一命嗚呼,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實力最強的魏國,卻笑呵呵地坐山觀虎鬥,坐看蜀國吳國自相殘殺,兩敗俱傷。可以說劉備出兵伐吳,是他此生最為失策的舉措。

趙雲的兩次獻計獻策,表現出的智略和水平,並不次於諸葛亮,聰明程度堪稱五虎上將中絕無僅有,可惜的是趙雲終生未受劉備重用,其中奧妙,後人也難以知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3個以人為食的魔王,2個被李世民殺掉,1個為李世民守墓千年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