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時期中原紛爭不斷,游牧民族為何不敢入侵?

三國時期中原紛爭不斷,游牧民族為何不敢入侵?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強敵從來都是在西面和北面。所以所有遷都的朝代先「西」後「東」,先「北」後「南」,例如西周東周、西晉東晉、北宋南宋。

那麼三國時期西北方的游牧民族,為什麼沒有趁機來逐鹿中原呢?因為漢王朝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當時整個匈奴部落還是一個共榮的團體。但由於對漢朝的長期戰爭使得匈奴國力消耗很大,加上部落的瓦解,極大的削弱了匈奴的實力。有史學家稱西匈奴在衛青、霍去病的遠征中走向滅亡,也有人說西匈奴後來帶著殘兵舊部打敗了羅馬帝國,成為了西亞地區的霸主。但是無論是哪種結局,總之西匈奴在後來的歷史中沒有對華夏民族再發起戰爭。

北匈奴由於離蒙古和遼東的鮮卑族很近,後來鮮卑族崛起,北匈奴成為了鮮卑族充當其沖的攻擊目標,公元155年,也就是漢桓帝在位時,鮮卑族首領檀石征服了北匈奴,從此北匈奴徹底滅亡。

而南匈奴離漢朝最近,南匈奴在漢朝末期時曾經上表向漢朝臣服,公元215年時,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了五個部,五部被安置到荒無人煙的地區,首領又被軟禁在長安。三國時期南匈奴並無暇考慮如果逐鹿中原,而是在抵禦剛剛興起的鮮卑族。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床頭捉刀人》講述的就是曹操接見匈奴使節的故事,可見當時匈奴依然是像曹魏鼓掌中的漢朝俯首稱臣的。於是南匈奴就成了三國時期,華夏民族抵禦鮮卑人的北城牆,所以在西晉以前,中原地區才有了片刻的安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後一杯酒 的精彩文章: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成為我們的口頭禪!

TAG:酒後一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