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譯者匠心,永在人間——懷念中國西班牙語事業開拓者,劉習良

譯者匠心,永在人間——懷念中國西班牙語事業開拓者,劉習良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謹以此文,懷念已飄然離去的儒雅長者劉習良。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和西語世界即是如此,雖相距遙遠卻緊密相連。在中國有一批致力於中西交流的文化大使,他們見證著近一甲子的中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時代變遷。如今,曾經的青蔥少年已成為耄耋老人,幾十年筆耕不輟的劉習良老師便用他最好的年華為我們架起了中西溝通的橋樑,打開了西語世界文學的大門。

眾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被中國讀者廣泛閱讀還要得益於早年間老一輩翻譯的辛勤工作,他們兢兢業業的翻譯,逐字逐句的雕琢,為我們打開西班牙語文學的大門筆耕不輟。劉習良,這位年逾八十卻精神矍鑠的老人,用其畢生心血為我們架起了溝通中西文學的橋樑。

劉部長贈書「知還集「

談及著手翻譯西語文學作品的緣由,劉習良先生回憶說:「從我自己來說,翻譯文學的想法一直就有,在學校我的文科要比理科強一些。比較喜歡寫文章。最早看到好的西班牙語作品就想把它翻譯出來,後來有一次翻譯了智利作家寫的《朽木》,當時翻了以後就寄給一個雜誌社,但最終沒發。真正搞文學翻譯是在文革以後了,1979年10月份,那時在南京展開了一個會,會上成立了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美文學研究會。第二年在天津開了理事會。這兩次我都參加了,感覺收穫很大。但是對拉美文學幾乎一無所知,知道的只有尼古拉斯?紀廉,魯文?達里奧,聶魯達這三位,其他都不知道。但是會上有一個搞英語翻譯的老同志說,大家知不知道在世界文學當中哪種文學影響最大,我聽一個美國人說,是拉丁美洲文學。我們當時聽了都覺得很奇怪,拉美文學竟然轟動全世界,後來文學研究所的人介紹,那時候正好趕上文學爆炸,但是已經到尾聲了,從60年代開始到80年代結束。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時候已經結束了。所以我們接觸的時候已經到了文學爆炸結束的時候,但是我們興趣還是很大,趕緊快看那時候有哪些作家,後來發現真是不少,作家多流派多,得獎文學多,所以大家都興緻勃勃要搞這個。」

在劉習良的翻譯經歷中,最主要的莫過於上世紀70年代參與《毛澤東選集》一、二、三和五卷的西班牙語翻譯工作,以及80年代眾多拉美文學作品的翻譯。大量政治文獻的翻譯讓這位年輕的翻譯得到了大量的鍛煉,而文學翻譯則主要集中在1979年至1996年間。近二十年的翻譯歷程,他共發表長篇小說九本,兩本中篇,短篇若干共計三百萬餘字。主要作品有《枯枝敗葉》、《玉米人》、《惡時辰》、《格蘭大媽的葬禮》、《幽靈之家》、《天譴》、《百年孤獨》的片段,和被收錄到塞萬提斯全集第八本的《貝雪萊斯和西吉斯蒙達歷險記》等。其中,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的翻譯可謂困難重重,耗時最長,歷時近五年。

在回憶起當時翻譯《玉米人》的情形時,劉習良反而把當時翻譯遇到的種種困難講述的淡定輕鬆。他介紹說:「阿斯圖里亞斯的作品,當時被定義為社會小說。拿他對於瓜地馬拉印第安人的了解加上他自己從法國學的超現實主義的技巧寫出來的,這個寫法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非常難翻譯,整整花了四五年的時間,這中間很多時候翻不下去,很多詞在字典上根本查不到,也沒人去問。那時候正好我老伴在中聯部工作接了一個瓜地馬拉來的外賓,我覺得機會難得,便抄了幾百個查不到的單詞去問。一個個問才把上百個詞解決了,才把書翻出來。」

中國高校西班牙語院系的建立源於周恩來總理的提議。當時正值1952年召開亞洲和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從拉丁美洲來了很多國家代表,而當時的中國卻沒有一個專業的西班牙語翻譯。就這樣國內的西班牙語學習才開始如火如荼的展開,1953年秋天,劉習良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為一名西班牙語系學生。四年本科畢業後,又繼續進入高級翻譯班進修。在此期間,年輕的劉習良很幸運的得到一個可以為周總理翻譯的機會。談起這段難忘的經歷,儘管已經時過境遷,但對劉習良而言當時的感受和畫面仍歷歷在目。

「1960年11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經濟代表團來中國訪問,團長格瓦拉,11月17號到了北京,18號周恩來總理跟他單獨會談。面對兩位世界這麼有名的人物,我在中間當時非常緊張。格瓦拉講他們的大使正在路上,當時我給翻譯成了外長,總理非常注意,他說我怎麼沒有聽說這個事情。我一想壞了,說錯了,說成了大使。總理當時就批評了我一句,當時說的非常溫和了,說你當了這麼多年翻譯了,大使外長還分不清楚。其實我真是太緊張了,總理非常的溫和,碰到一些事情時,他幫你解決。」

大學畢業後,劉習良進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工作,歷任拉丁美洲部播音員,翻譯,記者,編輯,副主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副台長,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他是第一批致力於西班牙語對外廣播的廣播人,並在近30年的廣播事業中毫無保留的奉獻著青春和熱血。2016年,在西班牙語對外廣播開播60周年之時,這位已是耄耋老人的西語廣播事業元老被授予「傑出貢獻獎」。再次拿起這個獎盃,劉習良老師依然難掩激動的心情。

「現在心情也很坦然,覺得這一輩子做了一些事情。我得了兩個獎,我非常重視,一個是國際台頒給我的「傑出貢獻獎」,還有龐炳庵和崔維本,恰恰是西班牙語開播60周年,算是對我開始這段工作的一個表揚吧。第二個獎是翻譯協會給我的「翻譯事業特別貢獻獎」,代表我做的一些具體翻譯工作和最後搞得一些翻譯組織工作。一頭一尾,挺高興,挺圓滿。」

「我的願望就是想做一個老老實實的翻譯,當翻譯不騙人」。劉習良老師在採訪結束時用最簡單的語言說出了最質樸的道理。對於他來說,機緣巧合,結緣西語,但這段緣分卻相伴一生,成為他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他用自己的一生訴說著西語世界的故事,也用一生講述著一個苟日新,日日新的中國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什麼!這組對決比騎勇之戰更刺激?
名仕美甲貼怎麼貼才最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