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莊子》之《內篇·養生主》二

解讀《莊子》之《內篇·養生主》二

莊子,名周。生活於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間。

《莊子》一書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三篇,現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其中,內篇為莊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並稱為「老莊思想」,莊子繼承並發揚了老子的學說。筆者水平有限,今解讀《莊子》唯一的目的是在自己的有限範圍內,讓大家對國學有所了解。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譯文〉公文軒見到右師而驚訝地說,「這是什麼人啊?怎麼會只有一隻腳呢?這是老天給予的呢,還是後天人為的呢?」又說:「是天給的,不是人為的。天給予的使他獨腳,人的貌相也是天賦予的。所以我知道這是天生的,也不是人為的。」

水澤中的野雞走十步啄到一口食,走上百步才能喝上一口水,這樣它也不要求被人養在籠子里。在籠子里雖然有吃有喝,但並不好受。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弔唁,只是號了三聲便走出來了。

弟子問:「老聃不是您的朋友嗎?」

回答說:「是的。」

弟子又問:「既然如此還以這種態度來弔唁,可以嗎。」

回答說:「是的。開始我以為他是聖人,而現在認為他並非聖人。剛才我進去弔唁時,有老年人在哭泣弔唁,好象是在哭自己的孩子;有小孩子在哭泣弔唁,好象在哭自己的父母。人們之所以在這裡聚集弔唁,一定有不想來弔唁而來的,有不想哭泣而哭泣的。這是逃避天意、違背情理的,都是忘了人之生死是天意所為,古時候稱這是逃避自然的規律。應該來的時候,老聃應天時而生;應該離開了,老聃應天時而去世。按照天運而處世,哀愁之念就不會有了,古時候稱這是天帝解除人心的倒懸之念。」

木脂在柴中被燒盡,而火卻傳續下去,沒有窮盡啊。

本節莊子以喻證表述了自己的觀點,一切順其自然,方可見怪不怪,不會平添太多的煩惱,不會使情志過激的變化。養生的根本就在於心平氣和,喜、怒、哀、樂,皆會影響到人的健康。

人的形體的俊丑,那是先天形成的。俊者不可因之喜而憑色自恃;丑者不可因之而憂傷自卑自殘。自身保持一種平和,觀外人亦需如此。見俊者,不可動色心或迷或羨;見丑者,不可起厭或惡或離。人不可以貌取人,更何況人相貌的美醜,只是世間對美醜的固定審美習慣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美與丑。人的美與丑也並非在於外貌上,內在修養才是判斷美醜的真正的標準,莊子提示人們內修的重要性。

更深一層,對於人的生死,那也是一種自然現象,來也愉悅,走也歡快。生死都可找出適佳的理由,更何況日常生活中的小命小難?!反之,人越是能看透事物,清澈內心,才會更加快樂的生活,以至延年增壽。所有的事情都有其合理性。智者會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問題,將其中的負面因素徹底拋棄,將其中正面的因素用心保存下來,一切發生了的事情都是應該發生的,也是最好的。

《養生主》的養生核心之道便是:永遠保持最平和的心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更智慧地感受人生,正如莊子所舉的例子,誰又知道真正去世之後,那邊的環境不會讓你後悔:早知如此,我為什麼不早點來呢?或許我也會感慨:早知這邊需要那邊善的積累,我為什麼總是為著私利而鬥爭呢?

無量天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蘊國人 的精彩文章:

解讀《莊子》之《內篇·齊物論》六
解讀《莊子》之《內篇·逍遙遊》三

TAG:五蘊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