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不忘鄉愁的人 才不忘本 不忘初心

不忘鄉愁的人 才不忘本 不忘初心

(一)鄉愁爆發

鄉愁是什麼呢?全國人民在春節期間,都有一片「鄉愁」熱。

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始終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所以中國人歷來喜歡看喜劇,避免面對悲愁。然而有一種愁,卻是帶甜的,那就是鄉愁。

在鄉愁里,有溫馨的回憶,有熟悉的土地,有美好的人事,有故鄉的童年。

無論人生行進多遠,也該時時記得鄉愁,鄉愁,提醒著我們根基何在。

不忘鄉愁的人,才不忘本,不忘理想初心,不改赤子真性,不背叛教養文化。鄉愁,是對文化本源的珍惜和守護。

(二)家的鄉愁

往往,鄉愁集體發作的時段,就是主題為「回家」的過年時段。家,是一年到頭,人們歸來的地方;家,也是一年新歲,人們出走的地方。每到年節,對家鄉的短回歸與再出發,使人們的鄉愁里裹藏著濃濃的屬於家庭的氣息。家庭給予人的成長烙印,在此時復甦。

比如,家庭里的家風,是鄉愁。2014年春節,中央電視台通過群眾採訪追問「家風是什麼」。其實,每當我們回家,就是回到家風籠罩的環境里;每當我們離家,就是帶著家風教養走向社會。

家風的體現,就是一個人身上的鄉愁名片。

而家風,來源於家訓的教導。《朱子家訓》中有一句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吃一粥一飯的時候,也要想到這些糧食來之不易,用半絲半縷的時候,也要感念這些物資生產辛勞。

這句話的出處是著名的《朱子家訓》,從清朝初年問世以來,它被很多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當做是「治家之經」,可以說,它不再僅僅是作者朱柏廬自己一家的家訓,而是被推而廣之地奉為了中國人共同的家風教養。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家門之內教導的珍惜精神,與我們當今社會提倡的清廉節儉、「光碟行動」,這不正是樸素家訓到公眾規範的一種社會化延展嗎?

家訓的恪守,就是一個人身上的鄉愁保留。

所以,鄉愁,對於個人,既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不忘父老鄉親,更是「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那樣無論何時都不辱家風的教養展現。鄉愁一泛,是提醒人在對家庭的思念里,恪守家訓,銘記家風。

(三)文化的鄉愁

鄉愁在人們遠離祖國土壤的時候更容易泛濫,此時的鄉愁,不僅是對家庭故土的縈懷,更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戀。

這種鄉愁,往往是海外遊子的終身情懷,因為他們遠離祖國、隔閡於母語文化之外;然而就在本國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也可能會罹患這一層鄉愁,那就是當本土文化被外來文化所嚴重衝擊、當傳統文化被流行文化所全盤覆蓋、當我們不安地感覺到正在逐漸遠離自有民族文化的時候。

這樣一種文化鄉愁,不僅令人懷念過去,更令人焦灼未來。有形的地點可以遷徙,無形的文化不能毀壞。

如果我們任性刪除著本民族的文化寶藏,再多的鄉愁也將無立錐之地、再深的鄉愁也找不回心靈故鄉。到那時,縱然我們還生活在固有的家鄉土地上,也已然是一種喪失了精神家園的流離失所。

對中國文化能否很好地守護、學習、繼承、傳揚,那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鄉愁。

所以,鄉愁,對於民族,是文化名片還能否清晰示人,是文化土壤還能否生生不息,是文化感召還能否健康有力。鄉愁一起,是我們能牽著祖先的手,拉起後世的手,薪火相傳,源遠流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你的養生方法對嗎?曾國藩是這樣做的…
謝靈運:謝公宿處今尚在 綠水蕩漾清猿啼

TAG:騰訊儒學 |